湘乡市病虫情报2025年第5期:落实翻耕灌水灭蛹,压低二化螟虫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7 12:21 2

摘要: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及害虫控药性增强等因素影响,二化螟连年大发生,已成为制约粮食提单产的重要因素。各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压低二化螟基数,减轻二化螟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及害虫控药性增强等因素影响,二化螟连年大发生,已成为制约粮食提单产的重要因素。各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压低二化螟基数,减轻二化螟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一、及时翻耕灌深水灭蛹

我市中、晚稻机收普遍留茬较高,极有利于二化螟幼虫在稻桩中越冬,市植保站3月25日开展二化螟发育进度调查,二化螟化蛹率为8.57%,预计4月上旬将进入化蛹高峰。二化螟化蛹后虫体丧失爬行能力,对外界不良环境适应能力显著降低,及时开展翻耕灌深水灭蛹是防治二化螟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各地应力求在4月15日前将冬闲田和绿肥田全部进行翻耕,灌7-10厘米深水(低茬收割或粉碎稻桩的稻田,也可直接灌深水淹没稻桩即可),浸没稻桩7天以上,配合放鸭灭虫,尽量压低二化螟虫源基数,减轻早稻第一代二化螟发生与为害。

二、统一栽培管理

一是提早规划,以村、组为单位统一耕作制度布局,推广“稻-稻、稻-稻-油(肥)、稻-油”等模式连片种植,尽量避免插花种植,减少二化螟为害“桥梁田”;二是统一播种期,根据品种搭配因地制宜确定播种期,特别是中稻可根据实际适当推迟到5月中旬后播种,有效避开越冬代二化螟落卵量;三是开展集中育秧,全面推广秧田施“送嫁药”技术,在移栽前3天每亩秧田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30-50毫升加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喷雾,减轻大田二化螟防控压力,预防稻瘟病。

三、推广二化螟性诱杀技术

二化螟性诱技术在我市已开展了多年试验示范,技术成熟、安装方便、效果显著,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方法是在4月5日前将装有二化螟性诱芯的诱捕器按每亩1个(行距26米×个距25米)的密度安插在田间,遵循连片安放,外密内疏的原则,能有效减少二化螟基数。

来源:小磊说植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