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救一个人就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不管我有多大损失,只要让我遇见了,非救不可,义不容辞!”说这话的人叫苏海东,今年55岁,是乐亭县姜各庄镇滨海村的一位渔民。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宋建军 杜宇昕
“救一个人就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不管我有多大损失,只要让我遇见了,非救不可,义不容辞!”说这话的人叫苏海东,今年55岁,是乐亭县姜各庄镇滨海村的一位渔民。
在30多年的出海生涯中,苏海东用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帮助遇险船只化解了300多起海上险情,救助了近200人。
每一次义无反顾的救援,都是一次与死神赛跑的过程。
2022年5月1日20时,苏海东接到紧急救援电话,得知距离乐亭海岸80多公里的海域,一艘渔船发动机出现故障,漂浮在海面上,船上13名渔民被困。
海上风高浪急,加上夜里能见度低,苏海东既要关注驾驶台上各种安全辅助仪器,又要关注海面状况。历经4小时艰难搜索,苏海东终于找到遇险船只。此时海风强劲,遇险船只被吹得四处漂荡,苏海东多次尝试后终于成功靠近遇险船只。经过4个多小时的拖拽,苏海东成功将遇险船只带回渔港码头,13名渔民全部获救。
面对险情,为啥如此义无反顾?
“我干这一行是子承父业,老辈人驶船都救过人。”苏海东说,从他出海第一天起,父亲就反复叮嘱他,在海上遇见谁有难了,一定要帮一把。
见义勇为需要果敢和勇气,有时候更要付出代价。
2017年9月,苏海东正带领船员起锚打捞海蜇,对讲机里突然传出呼救,附近一艘渔船正在下沉。这边是正待收获的几千斤海蜇,起完网最快也要两个小时,而那边是险情,性命攸关。
苏海东毫不犹豫,命令船员解除网具,抛向大海。15分钟后,苏海东的船到达事发地点。这一次,苏海东依旧是救了人,再把船拖回渔港。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他才又回到海里寻找情急之下抛下的价值10多万元的渔具,但网里的海蜇早就没了踪影,5万多元的货打了“水漂儿”。即使这样,苏海东仍谢绝了船主的补偿。
“他那会儿已经很危险了,都命悬一线了,你哪能考虑到你这边?那只能是从死亡线上给他们拉回来,这就是你唯一的想法。”苏海东说。
30多年来实施海上救援,苏海东从未收过一分钱,他用“经济损失可以弥补,生命来不了第二次”这句话,诠释着他海上施以援手的初心。
“哪里有需要帮助的,就给苏海东打电话,不管多大风多大浪啊,肯定去!”乐亭县中心渔港船工王小雷说。
在苏海东的心里,大家平安是他最大的心愿。2022年8月,苏海东组织50多位热心渔民成立了乐亭县近海救援志愿服务队,并自费购置了救生快艇、无人艇以及医疗应急物品。如今,在苏海东的带领下,当地越来越多的渔民自发参与到海上救援中。
“都是整船的,大海上漂着,风里来雨里去都不容易。财产是有价值的,但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我损失一点,把人给救了,不算啥大事!”苏海东说。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