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7.0涨回8.8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7 12:42 2

摘要:目前这一季在豆瓣的评分是 8.8 ,并且还在往上涨。大家评价里用词最常见的是“回归”,这个回归肯定是相对第一季的高分和前几季的低分而言的。

今晚聊最近热度非常高的剧集——

《黑镜》第七季

目前这一季在豆瓣的评分是 8.8 ,并且还在往上涨。大家评价里用词最常见的是“回归”,这个回归肯定是相对第一季的高分和前几季的低分而言的。

那我们的剧评就很好写了—— 聊聊它是怎么跌落的,又是怎么回来的。

某种意义上,这两个问题还是同一个问题,答案是某些要素,唯一的区别是前者是这些要素的丢失,后者是这些要素的拾回。

正文

提到《黑镜》这个系列,大家会下意识会想到什么?

官方的答案是 “以极端的黑色幽默讽刺和探讨了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这是写在第一季的官方简介里的一句话。

但很奇妙,在我询问身边看过这个剧集的朋友时,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有 80% 以上的人是另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

“首相 X 猪”

这是《黑镜》第一季第一集里最为知名的一个场面 ——一伙绑匪绑架了备受国民爱戴的英国公主,并且提出想要的“赎金”是首相向全国直播和一头猪做爱。

现在回头去看,这其实是整个《黑镜》 IP 里和科技关联性最弱的一集,科技在哪里?直播?还是社交平台?好像都算不上,但它却以远超其他剧集的深刻印象留在了观众的心里。

究其原因,是因为它 “黑”。

这个黑当然不是暗黑,也不是黑色幽默,是剧集名字 “黑色的镜子”里字面意义的黑,这块黑色的镜子就是我们现在盯着的这块屏幕,当你息屏,电子元件带来的彩色画面消失, 它就成了一块黑色的镜子,照出的是你的脸,是使用者,是人类。

越黑,照得你越清晰,所以《黑镜》的重点,一直都是人类在科技这块照妖镜面前现的原形,这个原形当然是中性的,它更接近于一种本能,人类所有的恶和善。

所以,虽然《黑镜》这么多年对各种科技结果极尽讽刺,但我始终感觉它是科技无罪那一边的 ——一切都是人类自己的问题。

我们带着这点再来回看 “首相 X 猪”这一集到底好在哪。

这一集的讽刺核心在哪?显然不是拥有权力的首相,他在里面更像个在一开始就注定没有选择的可怜虫;也不是拥有暴力的绑匪,他们在里面纯粹扮演引发事件的开场工具,是上帝角色,没有得到任何刻画,甚至没有露脸。

那就剩下一个角色了,民众。

编剧把大量的笔墨给了英国民众,比如首相的大部分压力都来自于民众对这个公主的喜爱,如果他不牺牲自己,民众不会放过他,民调在控制他必须做什么。

但越往后你会越感觉到,民众好像也并不是出于对公主的爱,而是社交平台把这场闹剧的决定权力分散给了每一个民众,而这种推翻权力的爽感和荒诞让人上瘾。

剧集里民众在讨论的不是首相的名誉,也不是公主的安危,而是他们会用母猪还是公猪。

所以,直播日真的来到的时候,整个伦敦街头空无一人,酒吧挤满了期待直播的民众, 没有人发现 在直播开始前半个小时,公主就已经被放了。最后看完直播的人也没多少,因为大家其实并不是真的想看有人 X 猪。

这是黑镜讽刺的余味,它不是简单的反转,大部分时候被流俗地概括成细思极恐, 但所谓细思极恐,恐永远是建立在思的基础上,而思的结果,一定是从原本的剧集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甚至,联想到自己, 因为当人最原始的欲望和本能直接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必然会下意识感到恐惧,因为你一定会看到自己。

讲到这里我们其实已经可以概括出,当年的《黑镜》被我们喜欢的一些原因了。

1 镜子够黑——主张反思科技的本质是反思人性。

2 余味够浓——开放叙事,并不追求商业作品中的结局,转而把讽刺作为结局去带给观众。

3 未来够近——并不追求科幻设定中的未来感,转而瞄准近未来时代,以人类需求为前提的那些科技。

这三点同时也是这第七季的主要优点,它更像一种拾回,而且在这些的基础上找到了新的命题方向,就是 科技爆炸下,人类的情感的可靠与不可靠。

所以我今晚不想像很多同行一样,一集一集去给大家推荐,在我眼里,说这 6 集是一个整体或许牵强,但是从人类情感关系这一角度,它们是可以放在一起,作为 6 个案例, 6 种情境去解读的,今晚篇幅有限,我就选自己比较喜欢的其中两集来聊下(硬要推荐的话,我推荐这一季的每一集,没必要按照所谓推荐跳着看,看完你会有自己的喜欢和不喜欢)。

(以下内容建议观看后阅读)

这种新的命题方向,是在我打开这一季的第一集的时候就开始感知到的,这一集的剧情太像一个情感实验了 ——用了大概 15 分钟去铺垫一对模范夫妻,他们即使中年依旧深爱对方,互相保有激情。这种极端理想化的小概率婚姻状态,就像一杯实验用的蒸馏水,高纯度无杂质就是为了看后续丢进去各种东西之后它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发生在妻子查出脑瘤成为植物人之后,丈夫面临第一个选择,也就是是否要花掉未来大部分的钱去给妻子换入一部分电子大脑来续命,丈夫毫不犹豫选择了是。

这里在表达层面抛出了这一集给观众的思考题:

科技能延长人类的情感关系还是灭杀?

第一个变化,让科技展示出了它对人类积极的面向,它旁证着人类的美好品质,也延续着人类的爱意。这也是我之前说的,我一直认为《黑镜》是站在科技本身无罪这一边的。

它质疑的永远是使用者,所以在后面的剧情里科技和人类情感关系相矛盾的地方也逐渐显露出来了,这是这个实验的第二个变化。

科技公司反复用升级作为理由,诱导这对夫妻进一步付费,如果不升级,就会利用妻子的大脑进行口播广告,因为家庭无力支付,妻子成了一个随时会讲出广告的机器。倾家荡产升级之后,又被告知,如果不继续付费升级,妻子睡觉的时间大脑的算力会被共享给 VIP 客户去使用,妻子会永远在疲倦中生活。

因为科技公司依旧是资本公司的范畴,资本逐利,而当下人类高度物质化的婚姻制度最大的敌人就是贫穷,二者天然的矛盾,所以我们看到他们开始出现频繁的争吵。

这时候物质成为其中的分野, 把开头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分为二,对于有钱人是一个答案,对于底层又是另一个答案。

透过这对底层夫妻,可以窥见从头到尾没有出现的有钱人的生活,他们可以利用底层人脑中的算力更好地维系人类情感,优化人类情绪,可以用尊享版提高自己的愉悦感,甚至提高性生活质量。

而这对夫妻最终丈夫只能结束了妻子的生命,然后自杀。

这一集是一种提醒, 提醒爱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但科技的发展很有可能把这种权利剥夺,从而用很隐秘的方式加重贫富差距。

这是很悲观的一集,但第三集给了这个悲观一个浪漫的补丁。

第三集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集,叫《梦幻酒店》。

这个故事本质还是一个老调常谈的存在主义焦虑的底子,也就是提问 “人为什么而存在?”

用了一个 VR+ 平行宇宙 + 戏中戏的科技概念,让作为演员的女主布兰蒂进入一部经典老片的世界里,去重新反串演绎其中的男主角,完成翻拍。

里面除了布兰蒂之外,一切都是虚构的,包括老电影里的那个女主克拉拉,她们都是用老片去生成的 NPC ,但这些 NPC 并不知晓真相,他们有自己的世界和生活,以为自己就是真人,女主和他们的互动也不受程序控制,更像是一个平行宇宙,只要有一点点和原片情节的差别,就会诞生一个新的剧本故事线。

这个命题和形式并不算新,类似的表现方式法斯宾德在 50 年前的《世界旦夕之间》里就玩过,但这一集好就好在它在表达上专一,它并不痴迷于设置悬疑,也不想着让观众去猜,它只想讲清楚一个事情,也就是它对存在主义的回答—— 爱,让人存在。

所以它细腻,极端的细腻。

里面一个概念设定是女主在扮演男主的时候,必须让老电影里的女主克拉拉真的爱上自己,这个设定带来了第一层关于存在主义的思考,因为这个两个角色的身份呈现了一种倒错 ——

布兰蒂是真实的人类,但她在表演虚假的相爱,因为对她来说是电影。

克拉拉是虚假的 NPC ,但她在完成真实的相爱,因为对她来说是生活。

编剧在前半部分,看似是在让布兰蒂和克拉拉完成原始老片中的故事情节,但对于看这一集的观众来说,也是在呈现一种对比, 克拉拉很立体,情绪充盈,不管是快乐、烦恼,还是表现自己的爱都非常自然。布兰蒂在前半部分演技生硬,状况百出,按部就班的台词在说爱,却并没有爱的流露。

前者是虚构的人,后者是真实的人,但克拉拉很显然更让人能感知到她的存在,这里其实编剧已经把答案抛出来了,因为克拉拉拥有真实的爱意,即使那些爱意是数字化的代码,但那也足够解决人类存在主义的谜题。

后续的故事就是对这个答案更进一步的例证。

在外面的设备出现意外故障的时候,二者身份的差别,归零了 ——布兰蒂很可能回不去了,外面的肉身会死,自己也将成为困在电影世界的数字游魂。这一集剧本精妙也正是体现在,这一刻和她开始真正爱上克拉拉的那一刻,是同一刻。

她暂时失去肉身,失去人类存在主义的依托的那一刻,和她终于拥有爱的那一刻重叠了。

所以她短暂恐慌之后,在克拉拉弹起那首《月光》的时候,迅速回到了平静,因为她后知后觉自己拥有了爱,爱成了一种感知更强烈的肉身,驱使她们拥抱,接吻,做爱,生活,在这个不存在的世界里保持存在。

这种存在感甚至让布兰蒂甚至在得知可以回去的方法之后,犹豫是否要让自己肉身死去,意识留在这里。

这里也对应了在她进入这个虚拟电影世界之前埋的一些细节, 布兰蒂独居,厌倦老生常谈的痴男怨女戏份,不想作为女性角色一直是被追求的那个,被用来和戏里的男演员炒 CP ,制造不存在的绯闻,这些都在暗示她隐瞒了自己的取向。

同时也拥有这些特征的是已经自杀去世的女演员多萝西,她也是克拉拉的扮演者,是克拉拉这个数字角色的真实肉身。

两个人的现实肉身都因为现实中的各种 “阻碍”而没有得到爱的机会,但在虚拟的世界里她们相爱了,克拉拉在觉醒了之后选择重新回到了那一扇门,回到了那个虚拟的世界,选择在结局保护了自己爱的女孩。

寻到了真人一生都未寻得的对爱的感知。

这一切好像都在说,任凭科技如何爆炸,都毁灭不掉人类试图拥抱、接吻、做爱和生活,因为这是人类存在的最大的意义。

这是人类情感关系的另一面,它大部分时候无法永恒,但片刻的力量已经足够可靠,任何科技都无法改变。

好啦,就写到这里,

其他那几集我没写,不是因为不好看,只是因为这种写法不可能一篇文聊完全部,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补充自己的看法。

来源:老夏看商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