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只狼围攻20岁女老师和5个学生,危难时刻她心生一计智斗狼群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13:50 2

摘要:十二月的寒风卷着雪粒抽打在窗棂上,20岁的王玲裹紧了身上的棉袄,呵出的白气在玻璃上凝成霜花。

十二月的寒风卷着雪粒抽打在窗棂上,20岁的王玲裹紧了身上的棉袄,呵出的白气在玻璃上凝成霜花。

这是她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南台河学校的第三个月,城市里长大的姑娘至今仍不习惯长白山脚下刺骨的寒冷。

"王老师!"教室门被猛地推开,班长李松带着一身寒气冲进来,冻得通红的脸蛋上挂着兴奋,"明天星期天,我们带您去捉雪蛤吧!"

"雪蛤?"王玲放下批改到一半的作业本,好奇地眨着眼睛。

她那双杏眼在煤油灯下泛着琥珀色的光,让李松想起去年在林子里见过的梅花鹿。

"就是油蛤蟆,满话叫哈什蚂。"李松搓着皲裂的手解释,"听我爷说,从前是专门进贡给皇帝吃的宝贝哩!能治百病!"

其他四个男生也挤进办公室,七嘴八舌地补充着关于雪蛤的传说。

王玲望着这些山里孩子晶亮的眼睛,突然意识到这是他们向她伸出的友谊之手。

三个月来,她这个城里来的老师始终像隔着一层毛玻璃,始终没能真正走进这些孩子的世界。

"好,明天我跟你们去。"王玲听见自己这么说,心里却打起了鼓。她连雪蛤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第二天清晨,五个男生扛着斧头、铁锹和铁桶出现在教师宿舍门口。

王玲穿上最厚的棉衣棉裤,跟着他们走进了银装素裹的山林。

积雪没过脚踝,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棉花堆里。

"这叫蛤蟆沟。"李松指着两山夹峙中的冰河,"我爹说以前这儿的雪蛤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男生们轮流挥斧破冰,王玲站在一旁搓着手跺脚。

斧刃与冰面相击的脆响在山谷里回荡,凿开的冰洞泛着幽幽蓝光。

可一连换了四个地方,除了冰冷的河水和光滑的卵石,什么也没找到。

"再试最后一次。"李松的眉毛结着霜,声音却坚定。他选中一段弯曲的河道,斧头落下时冰层发出不一样的闷响。

河水突然涌上来,几个孩子手忙脚乱地把岸边的雪拌进去,很快凝成冰粥。

当李松用铁锹搅动河床时,一个红肚皮的小生物突然在雪水中蹬起后腿。

王玲屏住呼吸——那是一只巴掌大的蛙类,肚皮像浸了朱砂的丝绸,在白雪衬托下鲜艳得刺眼。

"是雪蛤!"孩子们欢呼起来。

接下来的场景让邵芬终生难忘。

学生们像变魔术似的从河床里搅出更多雪蛤,那些小生物在冰面上缓慢爬行,渐渐冻僵。

王玲正蹲着观察一只特别大的雪蛤,突然听见王铁柱变了调的尖叫:

"狼!狼偷蛤蟆!"

王玲抬头时,正看见一只灰狼叼起冰面上的雪蛤转身就跑。更可怕的是,在河道上下游,另有五双绿莹莹的眼睛正盯着他们。

狼群呈扇形包围过来,最近的离他们不到十米。

时间仿佛凝固了。王玲能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能感觉到身边李松绷紧的肌肉。

那些狼比她想象中要大得多,蓬松的灰毛下肌肉轮廓分明,咧开的嘴里露出森白獠牙。

"老师..."年纪最小的张建军带着哭腔拽她衣角。

王玲这才发现自己的腿在发抖,棉裤里渗出冷汗。她是这里唯一的成年人,却比任何孩子都更恐惧。

师范学校没教过如何应对狼群,城市生活也没给过她这种考验。

但当她看到五个孩子惨白的脸色,某种本能战胜了恐惧。

她深吸一口气,冰凉的空气刺痛肺叶:"所有人拿好工具,背靠背围成圈。"

孩子们像受惊的羊羔般挤作一团。

王玲能感觉到他们的颤抖通过相贴的脊背传来。夕阳把狼群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些影子正在慢慢逼近。

"俺爹说..."王铁柱声音发颤,"黄昏是狼最饿的时候..."

王玲望向西边,太阳已经沉到山脊后面,最后一缕金光正从冰面上撤退。她必须在这最后的光亮消失前做出决定。

"狼怕什么?"她急促地问。

"怕火!""怕枪声!""怕响动!"

李松突然举起铁桶:"老师,狼怕噪音!"他的眼睛在暮色中异常明亮,"俺爷说过,狼的耳朵最灵,也最怕吵。"

王玲脑海中闪过一道光。她快速清点他们拥有的"武器"——两把斧头、三把铁锹、一个铁桶,还有她口袋里的小刀。

没有火把,没有猎枪,但他们可以制造声响。

"听我指挥。"王玲压低声音,感觉自己的声音陌生得不像自己,"李松在前边敲桶,其他人分两排跟紧,边喊边挥舞工具。

我断后。"她顿了顿,"记住,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停,不要跑散。"

狼群开始骚动,有两只已经前肢伏低,那是进攻的前兆。王玲知道不能再等了。

"一、二——冲!"

铁桶被敲响的瞬间,整个山谷都震动起来。

李松像个小战士般抡圆了胳膊,铁桶发出震耳欲聋的哐当声。

其他孩子扯着嗓子喊起山里赶狼的号子,斧头和铁锹在空气中划出呼呼风声。

奇迹发生了。为首的狼猛地后退,夹起尾巴。

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当师生们组成的"噪音战车"向前推进时,狼群开始四散奔逃。

但王玲知道不能松懈,她嘶哑着嗓子喊:"继续!别停!"

他们就这样一路敲打喊叫着冲出山谷,直到看见远处晃动的火把——是村里人来找他们了。

王玲双腿一软跪在雪地里,这才发现自己的棉衣后背已经湿透。

回村的路上,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向大人们讲述惊险经历。

李松的父亲拍着儿子肩膀说:"好小子,像个爷们儿!"而王玲被妇女们围住,她们用粗糙的手握住她冰凉的手指,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认同。

周一的班会上,王玲用红纸做了五张奖状。当她把"最勇敢少年奖"颁给李松时,这个平时倔强的男孩突然红了眼眶。

教室外,北风依旧呼啸,但王玲心里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了。

那天之后,南台河的冰雪似乎不再那么刺骨。

当王玲踩着积雪去家访时,总会有学生"恰好"同路;当她批改作业到深夜,办公桌上常会多出一碗还温着的山芋粥。

而那个铁桶,被李松郑重地挂在教室墙上,成了六年级的"勇气象征"。

春天来临的时候,王玲收到了调回省城的通知。

她站在窗前望着开始融化的蛤蟆河,想起那个惊心动魄的黄昏。

最终,她把调令折成了一只纸船,放进河里随流水远去。

有些课,是课本里永远学不到的;有些地方,一旦走进心里,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春风吹过蛤蟆河时,冰层发出龟裂的呻吟。

王玲蹲在河边,看着自己映在碎冰中的倒影。

三个月前那个与狼群对峙的黄昏,像一道分水岭划开了她的教师生涯。

"王老师!"李松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男孩跑得太急,胶鞋在融雪的地上打滑,差点撞进她怀里。

他手里攥着个布包,献宝似地递过来:"俺娘新蒸的粘豆包,让您尝尝。"

热气透过粗布,在王玲掌心留下暖意。

她忽然想起刚来时,有家长悄悄议论"城里小姐教不了几天就得跑"。

现在妇女们却争着往她宿舍送吃食,连最抠门的张屠户媳妇都塞过两条腊肉。

"明天开学,作业都补完了?"邵芬故意板起脸。李松嘿嘿一笑,从书包里掏出作业本——字迹歪扭但每一页都写满了。

要知道上学期他还是个宁可砍柴也不愿写字的主儿。

回校路上,他们经过挂着铁桶的教室外墙。阳光在生锈的铁皮上跳跃,那个被敲变形的凹坑像枚勋章。

孩子们经过时总会伸手摸一摸,仿佛能从中汲取勇气。

新学期第一天,王玲在黑板写下"我最勇敢的时刻"。教室里先是寂静,接着响起细碎的讨论声。

"我和王老师一起吓跑过狼!"王铁柱突然喊道。这话像打开了闸门,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

令王玲惊讶的是,没人炫耀爬多高的树或逮多大的鱼,多数人说的都是"第一次独自走夜路"或"敢在课堂上发言了"。

李松最后一个站起来。这个曾经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男孩,此刻声音轻得像是自言自语:"我以前觉得勇敢就是不怕疼。现在知道了...勇敢是明明怕得要死,还挡在别人前面。"他的目光扫过铁桶,又飞快地垂下眼睛。

窗外的老榆树抽了新芽,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嫩叶舒展的声音。

王玲忽然明白,那个黄昏教会孩子们的,远比一学期课文更多。

五月插秧季,学校放了农忙假。王玲跟着学生们下田,雪白的脚腕陷进黑泥里,惹得妇女们直笑。

她笨拙地学着把秧苗插成直线,腰疼得夜里翻不了身。

但次日清晨,总能在宿舍门口发现泡着草药的木盆——这是山里人治疗腰疼的土方子。

夏夜纳凉时,李松父亲讲起往事:"早些年蛤蟆河的雪蛤真多啊,冬天刨开冰,一窝能有二三十只。"他嘬着旱烟,火光在皱纹间明灭,"后来有人用药毒,用电网捕,现在...唉。"

王玲想起狼群绿莹莹的眼睛。那不是野兽的凶光,而是饥饿的火焰。

她突然理解了那个黄昏——当人类夺走山林的食物,山林就会还以獠牙。

教师节那天,邵芬收到个扎红绳的木匣。里面整齐排列着六只草编的雪蛤,肚皮染着茜草汁。

没有署名,但每只雪蛤背上都用针刻了字,拼起来是"我们爱王老师"。

深秋的早晨,校长送来一纸调令。省城重点小学的聘书,白纸黑字盖着红章。

王玲把它压在教案底下,像藏起一个不该有的念头。

那天放学后,她独自来到蛤蟆河边。调令在指间翻飞,最终变成纸船的模样。

夕阳把河水染成金红色,小船摇摇晃晃漂向远方,像片逆流而上的枫叶。

"老师?"李松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怀里抱着个陶罐,"俺们...俺们在教室后头挖到点东西。"

陶罐里是半凝固的琥珀色油脂,散发着淡淡的腥香。

老支书眯着眼辨认半天,突然一拍大腿:"这是陈年雪蛤油!起码存了三十年!"

当晚村里最老的药婆拄着拐找来,说这是治疗冻疮的圣药。

她用枯枝般的手指蘸了油,轻轻涂在王玲生满冻疮的手上。药油渗入裂口,灼痛中泛起奇异的清凉。

"丫头,"药婆的嗓音像风吹过树洞,"这罐油够治好全村的娃。可要没你,它还在土里埋着呢。"

第一场雪落下时,教室新装了玻璃窗。

王玲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想起城市里霓虹闪烁的百货大楼。

但现在她更想念李松家灶上煨着的酸菜粉条,想念妇女们纳鞋底时的家常话,甚至想念那个与狼群对峙的黄昏——那一刻,她真正成为了这些山里孩子的一部分。

期末考试那天,教室里暖烘烘的。铁桶依然挂在墙上,阳光经过它的折射,在天花板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王玲发试卷时,注意到李松的铅笔盒里放着只小小的草编雪蛤。

"老师,"交卷时李松突然问,"春天还能带我们捉雪蛤吗?"

王玲望向窗外。积雪覆盖的山峦像沉睡的巨兽,而冰层之下,新的生命正在孕育。

她微笑着点头:"当然。不过这次,我们得记得在天黑前回家。"

孩子们笑起来,教室里的温度似乎又升高了几分。

铁桶上的凹痕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一枚永不褪色的勋章。

来源:秦岭深山老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