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领域,GDP 是一个频繁出现且极为重要的术语。它就像经济发展的 “体温计”,能直观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健康状况与运行规模。那么,到底什么是 GDP 呢?利多星小编将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GDP。
在经济领域,GDP 是一个频繁出现且极为重要的术语。它就像经济发展的 “体温计”,能直观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健康状况与运行规模。那么,到底什么是 GDP 呢?利多星小编将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GDP。
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这里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理解。
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具体而言,要符合以下条件:拥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比如住房、厂房等;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经济活动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 。无论是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还是居民个人,只要满足这些条件,都可以成为常住单位。
GDP 核算遵循 “在地原则”,不论生产者隶属于何地,生产成果都计入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地的 GDP。例如,广东投资企业在广西生产的产品,其生产成果应计入广西 GDP。
GDP 有三种表现形式,分别对应三种核算方法 :
生产法:从价值创造角度出发,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也就是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生产过程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行业增加值之和,计算公式为:生产法 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举例来说,布的价格是 50 元,用布生产出来的衣服价格是 150 元,那么这件衣服创造的增加值就是 100 元,把各个行业的增加值汇总起来,就得到了 GDP。生产法核算消除了生产各环节之间的重复计算,从全社会看,不同产业部门增加值加总的结果就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产业部门增加值反映一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本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收入法:从收入形成角度,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项收入之和 。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同样等于各行业增加值之和,计算公式为:收入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收入法反映了增加值的价值构成。支出法:从最终使用角度,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从支出角度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 最终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也就是大众所熟悉的消费、投资、净出口 “三驾马车”。不过,只有全国才会核算、公布此数据,且这三个指标与我们常见的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但又不完全一样 。GDP 在经济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反映经济发展规模:能直观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实力以及经济发展的快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将 GDP 评价为 20 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 GDP 总量,能清晰了解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相对发展水平。用于经济结构分析:从生产角度看,GDP 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即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重;从使用角度看,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即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及其具体构成项目在总需求中的所占比重 。另外,通过现价 GDP 和不变价 GDP 能够计算 GDP 缩减指数,它通常被视为一个口径更全的通货膨胀率,反映一个国家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结合人口指标计算人均 GDP,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若将各国的人均 GDP 转换成美元,还可进行国际比较 。不过,GDP 并非完美无缺。它难以完全反映经济活动的总量、生产商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在社会分配和民生改善方面难以考量,对经济结构的变化不够灵敏,还可能存在市场价格夸大的现象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GDP 依旧是当前衡量经济运行规模最为重要且广泛应用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政治、经济、外交、研究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