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少儿节目制片人慧梓姐姐第一次在青海小学见到藏族女孩卓玛时,她未曾想到,一个关于“视力”的发现,将彻底改变她的事业轨迹。彼时,这个8岁女孩因近视几乎看不清台本,而全班42人中31人近视的筛查结果,更是让她意识到中国青少年近视问题的严峻性——全国青少年近视率超5
当少儿节目制片人慧梓姐姐第一次在青海小学见到藏族女孩卓玛时,她未曾想到,一个关于“视力”的发现,将彻底改变她的事业轨迹。彼时,这个8岁女孩因近视几乎看不清台本,而全班42人中31人近视的筛查结果,更是让她意识到中国青少年近视问题的严峻性——全国青少年近视率超50%,意味着每2个孩子里,至少有1个就是近视。
“眼睛是孩子心灵的窗户,但太多孩子的这扇窗蒙了尘。”慧梓姐姐在接受商界专访时感叹。2019年,她在事业巅峰毅然从陕西广播电视台《小脚闯天下》栏目制片人转型,加入视立美集团成为联合创始人,将多年积累的少儿资源注入青少年近视防控事业中……
从“少儿节目”到“护眼革命”
一场社会痛点的商业转化
从一开始,视立美直击市场刚需的核心逻辑给慧梓姐姐留下了深刻印象:行业首创的APA健眼方案(“主动护眼+被动健眼+辅助养眼”),帮助未近视的孩子做好预防、已近视的延缓控制度数增长;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的“三免”策略(免费验光、免费训练、视力建档),则大幅度降低了用户决策门槛。
视立美公益校园视力筛查和爱眼大课堂活动覆盖全国23个省,累计举办超3000场(截至2025年已有7000余场),精准触达青少年群体及家长,形成低成本流量入口。此外,C2M(客对厂)私人定制模式减少了门店库存压力,将资金与资源集中于获客和服务环节。用户首次消费后,可享受终身免费健眼训练,如睫状肌双向锻炼、Ushili云智能视知觉训练等,并通过护眼台灯、叶黄素眼贴等周边产品形成消费粘性。据视立美内部数据显示,辅助产品销售额联创新高。同时,通过建立视力档案和定期跟踪服务,增强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用户裂变效应显著,如湖南某加盟商门店通过1名会员转介绍可达8名新客,单月营收突破30万元。
慧梓姐姐的转型不仅是个人事业的转向,更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轻创业计划”的诞生。该模式以“0库存、高扶持、社区化”为核心,正在成为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的一股新势力。不仅顺应了国内消费升级中对健康需求的爆发性增长,更精准切入了下沉市场的熟人经济逻辑。
“传统加盟动辄数十万的囤货压力,劝退了许多有情怀的普通人。”她表示,轻创业降低囤货压力,保证终端门店现金流,较传统加盟模式经营隐形成本降低70%,而总部还提供选址、培训、后期运营全流程的“陪跑”式扶持。这一模式与2025年轻创业趋势高度契合——低压力、高灵活性、快速迭代。
创业者只需一间社区店或校园合作店,门店仅需陈列少量样品和设备,即可依托视立美的技术和服务开展业务。眼镜产品可以下单后再进行生产、配送,都能实现“0库存”,降低资金占用压力。
而相较于传统加盟模式,视立美的“社区化”还有三大显著优势。
首先是低风险试错,创业者无需重资产投入,再通过总部市场、督导上门扶持,降低单店运营风险,提升创业者抗风险能力。
其次是承接联合创始人的资源复用,慧梓姐姐过去十多年少儿节目制片人积累下的家长、教育机构资源,都能直接转化为门店流量,形成“内容IP+线下服务”的闭环。
(慧梓姐姐为视立美代言)
再者,可借助高强度的社区粘性。社区店更加贴近家庭消费场景,免费验光与建档服务积累用户信任,后续通过高复购率的护眼产品实现持续盈利。
一经推出,这一模式便迅速吸引创业转型、自由职业者等群体。湖南衡阳的唐总开店一年内服务超千名儿童,月营收突破14万元;山东汶上的刘总从外行转型,单店月均营收超10万元,无一不验证了轻创业的规模化潜力。
(右一为衡阳唐总)
“县城开大店”
下沉市场的商业密码
中国青少年居高不下的近视率,让近视防控成为家庭刚需。视立美的“APA健眼方案”则直击家长焦虑。面对部分家长对护眼产品的“智商税”质疑,视立美的策略是“用科学说话,用服务证伪”。
“我们从不承诺治疗近视,而是明确‘防控’定位。”慧梓姐姐介绍,每一家视立美门店都能免费验光、建档,工作人员还会鼓励家长对比医院数据。“我们不怕对比,虽然免费,但我们的服务甚至跟医院一样正规专业。”
视立美曾先后邀请过金龟子、鞠萍姐姐、芝麻哥哥成为视立美公益活动的代言人,企业还曾荣登央视二套《正点财经》,这些权威背书都起到了强化公众认知的作用。但在新开发的地县城市,视立美仍需持续投入消费者教育,尤其是对抗传统眼镜店的竞争。因此,慧梓姐姐正在进一步筹备,将深耕十余年的少儿节目资源也转化为品牌信任资产,联合更多耳熟能详的少儿IP担任公益代言人,打造护眼情景剧、主题曲,甚至让“视立美小会员”也成为护眼知识传播者。“当孩子主动提醒家长‘少看手机’,品牌的信任链才真正形成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芝麻哥哥成为视立美爱心公益大使)
近年来,视立美在二三线及县域市场的爆发,源于“大店策略”与熟人社交的结合。例如广东梅州兴宁一家门店配置20多台设备,以豪华门头吸引关注,然后通过家长口碑裂变迅速覆盖全县。相对而言,县域市场对品牌权威性更加敏感,大店形态快速建立品牌效应强化了信任感,“小城市熟人社会效应显著,大店更容易建立品牌权威,回本周期反而更短。”慧梓姐姐解释。
“小而美”民生商业样本
长期主义与务实主义者的创业首选
目前,视立美全国门店超700家,轻创业模式本质是一场“健康需求+下沉市场+低风险创业”的三重红利捕获,对于普通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小而美”的民生商业样本;对于行业,则是近视防控从无序走向专业化的重要一步。
据中金公司测算,2030年近视防控市场规模有望达约2100亿元,十年复合增速约13.7%。其中2020年总体近视率达52.7%,其中高中生近视率超80%,加之电子产品普及与用眼负荷增加,防控需求持续攀升。政策层面,《“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提出每年降低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0.5%的目标,教育部亦多次强调视力保护的重要性,推动行业规范化与市场扩容。
然而,行业长期被“治疗近视”的伪概念搅局,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在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对商家机构关于近视治疗的虚假营销套路,有76.6%的家长表示容易上当。近视防控中频繁踩“坑”,72.2%的受访家长认为是想让孩子彻底摘掉眼镜的心态所致。许多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一急迫心理。
2023年新华社文章《花了快两万元治近视,视力反倒下降了》中,山西太原王女士花费近2万元为孩子购买按摩穴位的视力养护疗程,半年后视力从4.9降至4.6。但该机构以“孩子配合度不足”推责,并劝阻家长就医,最终导致王女士的女儿错过防控黄金期。
当其他人还在鼓吹通过眼周推拿、概念化神器等达到“真性近视逆转”效果时,视立美早已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稳健的路径:不鼓吹奇迹,而是用可验证的数据(如度数控制率)、可复制的模式(轻创业)和可持续的公益(爱眼大讲堂)构建护城河。
(慧梓姐姐参加的公益视力筛查活动被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收录为素材)
中国近视防控赛道需要更多这样的“务实主义者”。
正如慧梓姐姐所言:“在视立美,商业与公益从来不是对立面。每一家门店既是商业实体,也是社区护眼站。”对于寻求“低风险创业”的普通人,视立美的故事或许提供了一个新答案。
文/徐徐
来源: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