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消费者协会发布商业信息及电话对消费者生活安宁影响调查报告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15:17 1

摘要:为守护消费者生活安宁,遏制商业推销信息泛滥趋势,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信息传播环境,2025年3月,河南省消费者协会面向全省开展了商业信息及电话对消费者生活安宁影响的专项调查。

为守护消费者生活安宁,遏制商业推销信息泛滥趋势,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信息传播环境,2025年3月,河南省消费者协会面向全省开展了商业信息及电话对消费者生活安宁影响的专项调查。

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与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共计回收有效问卷样本21058份,完成电话深度访谈100份。调查重点围绕消费者接收推销信息的频率、骚扰行为的类型来源、信息泄露路径、消费者应对情况与维权意识等方面展开,客观反映当前商业信息滋扰现状,并为相关监管政策提供数据参考。

报告显示

1.推销信息和电话骚扰普遍存在,且影响范围广、骚扰强度高。超过55%的受访者频繁接到未经授权的电话或短信骚扰,其中超过22%的人每天都会接到骚扰信息。骚扰信息来源呈多元化趋势,金融、保险、房产等传统行业仍是高发领域,部分医美、教育、保健品等新兴行业的营销行为也频频出现;诈骗类信息比例高达39.26%,给消费者带来了显著的财产风险与心理困扰。

2.消费者普遍认为个人信息数据泄露是骚扰泛滥的主因。社交软件、App注册、快递物流、扫码抽奖等成为主要信息泄露环节,其中38.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社交平台信息外泄最为严重,另有大量消费者指出,运营商监管不严、黑客攻击等加剧了问题蔓延。信息泄露的普遍性,使商业骚扰呈现“定向化”特征,造成个体防范难度加大。

3.尽管多数消费者尝试通过标记举报、手机自带功能拦截、安装防骚扰软件、拒接陌生号码等方式进行应对,但部分骚扰电话利用AI外呼系统、虚拟号码等技术手段,使骚扰更精准隐蔽。41.57%的受访者认为现有手段难以从根本上阻断骚扰来源,尤其在骚扰号码频繁更换、无法识别陌生来电类别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

4.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不足。六成以上受访者未主动采取防范措施,近三成受访者明确表示不知如何取消信息接收授权。在调查回访中,部分消费者在通过短信回复“R”要求取消订阅后,仍不断收到相同内容信息。另有消费者因轻信匿名来电而遭遇诈骗的情况,导致直接经济损失。

消协提醒

一、根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已明确拒绝、明确选择取消的,以及未做回复的,经营者仍然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的,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安宁权。经营者应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共筑安宁放心消费环境。

二、广大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若遭遇短信息、电话侵扰,内容涉及虚假、欺诈、违法违规的,可以拨打电话12321、12315投诉举报,遇到骚扰信息或电话侮辱、恐吓或涉嫌电信诈骗的可拨打110举报。上述情况也可拨打12345电话或向消协组织投诉。

来源: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