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哪吒热”带火千年古建李靖故居,到“研学热”为中小学生开启“工业旅游+羊乳文化探索之旅”,再到西部县域电商的“武功范本”……近年来,咸阳着力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
同频共振 奏响农文旅融合“协奏曲”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以农文旅融合发展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调研专题报道
从“哪吒热”带火千年古建李靖故居,到“研学热”为中小学生开启“工业旅游+羊乳文化探索之旅”,再到西部县域电商的“武功范本”……近年来,咸阳着力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
4月8日至10日,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围绕“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协商议题在咸阳开展调研。
将影视IP与历史文旅深度融合
全力打造三原文旅新地标
《哪吒之魔童闹海》从春节档起爆火全球,票房一路“杀疯”,冲破百亿元大关。“跟着吒儿去旅游”成为当下热门出游方式,带火了很多旅游景区。距离咸阳市三原县城北约7公里的李靖故居借势发力,将影视IP与历史文旅深度融合,为游客打造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寻根之旅。
调研组来到李靖故居景区,一进门就看到顽皮的哪吒人形立牌与威严的李靖雕塑相映成趣,更有哪吒人偶穿梭在人群之中,与游客热情互动。
“电影热映后,来李靖故居的游客数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以上,周末单日游客量超过1万人次。”据景区讲解员介绍,随着哪吒电影的爆火,三原县跟进推出“观影免票游”活动,游客只需手持《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票根,即可免费游览李靖故居和三原城隍庙。此外,还在李靖故居景区多处设置“父子互动体验区”,吸引游客参与仿古射箭、兵法推演等活动,感受神话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
“影视IP与在地文化的深度结合,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省政协委员、陕西远大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小卫不禁感叹,“电影场景+地标景点”的深度绑定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文旅标签,给关联的景区、景点注入了新血液。
郭小卫建议,影视流量为景区提供了“起跳板”,但长红仍需回归文旅本质,可以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等方式,将哪吒元素与三原特色景点、文化体验相结合,开发具有三原特色的文创产品,如纪念品、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能够增加旅游收入,还能作为宣传媒介进一步推广地方文化,根据影视IP的世界观和故事背景,全力打造三原文旅新地标。
进一步拓展产业边界
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出新答案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中“土特产”又是一篇大文章。当本土特色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如何结合当地特色走上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咸阳市泾阳县奶山羊养殖历史悠久,是全国奶山羊基地县、陕西羊乳生产基地县。2024年,泾阳县生鲜乳产量15.36万吨,日产鲜奶240吨,奶山羊全产业链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
在这片被誉为“羊奶源的摇篮”的土地上,陕西雅泰乳业有限公司凭借32年的深耕沉淀,成为陕西羊乳行业“佼佼者”,不仅承载着保障奶源质量、推动产业发展的重任,更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紧密相连,将农业观光、工业旅游和文化体验相结合,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出新答案。
春风轻拂,绿意盎然,泾阳县雅泰羊奶小镇近日迎来春日研学热。“原来羊奶是这么挤的呀!”“80只奶山羊竟然可以一同在3分钟之内完成一整套‘挤奶’流程。”在雅泰的生态牧场,孩子们换上小围裙,开启牧场探秘之旅,不仅能和温顺的奶山羊近距离接触,亲手喂牧草,还变身挤奶小能手,了解自动挤奶技术,体验传统手工挤奶过程,感受“一滴奶的诞生”有多不容易。
“作为省内唯一一个以羊养殖、羊乳加工为主题的研学教育基地,我们希望更多孩子可以在寓教于乐中探索到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共融共长的奥义。”陕西雅泰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喜娥介绍,在雅泰羊奶小镇里,设有“关中羊乳文化馆”“雅泰牧歌奶山羊生态牧场”和“劳动教育实践配套区”三大主题区域。
“通过开展研学,雅泰品牌成功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卖体验’的跨越。”省政协委员、延安龙果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玲建议,可以进一步深化研学课程体系建设,引入更多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为不同年龄段学生增加实践操作体验、提供理论研究平台。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产业边界,将羊乳产业与周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等业态深度融合,共同拓展研学游、亲子游、文化旅游等相关旅游路线和产品内容,激活泾阳山乡发展新动能。
加快促进“电商+文旅”深度融合
扩展乡村产业链 提升地方品牌形象
直播电商、短视频、智慧物流……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赋能,乡村发展正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农村电商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曾经的武功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而如今的武功县,在悄然兴起的电商革命浪潮中,已发展为“西北电商第一县”。
截至目前,武功县已汇聚电商企业逾400家,2024年交易额突破105亿元,日均发单量20万单以上,以猕猴桃、苹果为代表的40大类3500余种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打造了“西域美农”“自然搭档”等500多个自主品牌,开发本地特色商品400余款。
2024年,武功县更以猕猴桃产业为抓手,举办“武功猕猴桃采摘节暨产销对接会”。活动期间,组织10余家电商企业召开座谈会,带动周至、眉县等周边地区线上销售猕猴桃10万吨以上。更与天猫电商签约,通过网红直播、产业报道、天猫售卖等方式,持续提升“武功小子”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创建西北电商特色小镇为目标,我们还打造了西北地区的网红直播基地,借助电商平台和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希望将武功县的文化活动、自然风光等展示给更广泛的受众。”武功县电商服务中心主任王雷说,未来,武功县将加快促进“电商+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出集农特产品展销、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电商游”新型业态。
人才与创新是电商赋能乡村的核心支撑。省政协委员、陕西果业集团杨凌地区工委书记南学平建议,以发展西部电商小镇为契机,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开展人才培养与培训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为武功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整合当地手工艺品等特色资源,开发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文创产品,借助电商平台生动展示多样乡村特色,丰富消费者对乡村的情感认知,不仅可以扩展乡村产业链,还可以提升地方品牌形象与影响力,着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各界导报实习记者 马尤翼 记者 赵婧 文/图
来源:各界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