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方丈编辑|方丈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方丈
编辑|方丈
杨玉环,这位唐朝最美的女人,背负着无数传说与悲剧。
她的容貌,美艳动人,连唐玄宗李隆基都为之倾倒,然而,背后的真相却远比外界认知的复杂。
最近,一幅杨玉环的复原图被公开,揭示了她的真实面貌,终于让人明白,为什么李瑁会心甘情愿地“拱手相让”,而李隆基又为何狠心赐死自己的宠妃。
图中的杨玉环,不再是那位永远的美人,而是让人惊讶的另一番模样。
这个看似纯粹的爱情悲剧,是否真的如历史上所写,亦或另有隐情?
官宦之后美貌绝伦杨玉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祖父杨播曾经担任过宰相,父亲杨玄琰也官至桂州刺史。
然而,杨玉环十岁那年,父亲因罪被株连,一家从此没落。
所幸她从小在叔叔杨慎言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杨玉环长大后,不仅才华出众,还生得美貌惊人。
据说她肤如凝脂、眉若远山、眸若秋水、唇若朱砂,行走间美艳动人,令人过目难忘。
就连当时的著名诗人李白也曾为她写下"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的赞美诗句。
千金小姐许配寿王杨玉环15岁那年,随家人参加咸宜公主的婚礼。
这一去,她的美貌彻底征服了咸宜公主的弟弟寿王李瑁。
李瑁一见倾心,求母亲向皇帝提亲。
寿王的母亲,正是当时宠冠后宫的武惠妃。
在她的运作下,唐玄宗很快就下旨,将杨玉环赐婚于寿王。
杨玉环和李瑁的婚姻,起初可谓是琴瑟和鸣。
虽然是政治联姻,但是杨玉环温柔贤惠,李瑁也对她宠爱有加。
在这段时间里,杨玉环过着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她和丈夫如胶似漆,恩爱非常,令旁人艳羡不已。
艳惊天下入宫为妃然而,好景不长,天妒红颜。
武惠妃的去世,成为了杨玉环命运的转折点。
寿王李瑁在母丧期间,常常带着妻子进宫探望父亲唐玄宗。
每次出现在大殿之上,杨玉环的美貌都让满朝文武和后宫嫔妃为之倾倒。
唐玄宗本就是个好色之君,见到杨玉环后更是对她一见倾心,恨不得立刻将她纳入后宫。
在众多佞臣的怂恿下,唐玄宗终于下定决心,要让杨玉环成为自己的女人。
他先是给儿子李瑁赐婚,断绝了寿王夫妻再相见的可能。
接着便以皇帝的身份下旨,强令杨玉环入宫,封为贵妃。
面对父亲的旨意,李瑁虽然心如刀割,却也无可奈何。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女子步入后宫,成为父亲的妃子。
这件事也给李瑁留下了无尽的心理阴影,为日后的玄宗李隆基时期埋下了祸根。
专宠后宫倾国倾城进入后宫的杨玉环,很快就用她的美貌和才华征服了皇帝的心。
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几乎是有求必应。
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然而,这样的专宠也引起了其他嫔妃和大臣们的不满。
尤其是随着杨国忠的得势和宦官弄权,不少人将矛头都对准了被视为"祸水"的杨贵妃。
一时间,流言蜚语满天飞,都说她红颜祸水,迷惑君王,是亡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可即便如此,杨贵妃仍然能够在后宫中如鱼得水。
她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如何讨好皇帝。
传说她曾经为了满足唐玄宗的口腹之欲,不惜派人从江南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地将新鲜荔枝送到长安。
她也常常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的琴艺舞姿,让皇帝对她的宠爱与日俱增。
国难当头难保艳质盛极而衰,乐极生悲。
杨贵妃荣宠达到顶峰的时候,也正是大唐帝国危机四伏之时。
安禄山在其父死后被召回京城,受到杨贵妃和杨国忠的提拔,被封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又被赐姓李,拜为河东王。
他野心勃勃,精兵强将,已在幕后集结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举兵反叛,迅速攻陷洛阳。
唐玄宗闻讯大惊,决定携杨贵妃等仓皇出逃四川。
一路上,禁军将士对昏庸无道的皇帝和祸国殃民的杨贵妃极为不满。
终于在经过马嵬驿站时,士兵集体发难,矛头直指杨贵妃,逼迫皇帝赐杨贵妃死。
身陷绝境无助的杨贵妃,此时才幡然醒悟。
她恳求皇帝,"妾身不幸,遇此祸乱。
今上恩宠不及从前,贵妃失宠,愿赐死以证清白。"
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得含泪应允。
就这样,昔日的宠姬在众目睽睽之下,自缢于马嵬驿站,香消玉殒,令人扼腕叹息。
杨贵妃的死,给这位红颜佳人留下了无数谜团。
死前,她曾绝望地问身边的宫女,"贵妃一生,恩宠四海。
今日之事,何其无辜?"宫女答道,"贵妃遇事不明,皆亡国之兆也。
今日之祸,乃天意使然。
"由此看来,即便是位至高无上的贵妃,也逃脱不了朝代更迭和帝王无情的宿命。
杨贵妃的尸骨,在马嵬兵变后不知所踪。
有人说她的尸体被乱兵抛弃在荒郊野外,任由野兽啃食才至尸骨无存。
也有人说她根本没有死,而是由心腹悄悄掉包,乔装改扮逃往他国,从此隐姓埋名远走高飞。
更有甚者认为,她是仙界的仙女下凡,尘缘已了自当返回天界。
种种说法,莫衷一是,更为这位绝代佳人平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尽管距今已有上千年,杨贵妃的美貌仍然令后人心驰神往。
她生前虽没有留下真容,但在五代时期宫廷画家周文矩的笔下,却留下了一幅传神的画像。
画中杨贵妃眉目如画,肤若凝脂,美不胜收。
虽然未必尽是其真,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她的倾国倾城。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专家尝试用算法来复原杨贵妃的容貌。
他们以周文矩的画像为蓝本,参考唐代时期的审美标准,运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最终得出了一张栩栩如生的"杨贵妃像"。
复原像中的杨贵妃肤白貌美,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小口,美艳不可方物,令人惊叹古人审美之高,也为杨贵妃的美貌提供了新的注脚。
杨玉环作为一代佳人,她的美貌和才情虽然给她带来了帝王的宠爱,却也招致了无尽的嫉妒和灾祸。
她的人生似乎印证了"红颜薄命"的古老箴言。
作为一个女子,她虽然掌握了后宫的至高权力,却始终无法摆脱时代和命运的桎梏。
她的悲剧人生,既有个人的因素,更有时代的必然。
今天回望杨贵妃的一生,我们既要客观评价她在历史上的作用,更要以她为鉴,去思考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去反思权力斗争背后个人的渺小和无奈。
杨贵妃的故事流传千古,她的美貌、才情和悲剧命运,必将永远为后人所传颂。
参考资料: 1.《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 杨贵妃 2.《旧唐书》卷五十一 列传第一 杨贵妃 3.《唐国史补》卷上 4.《长恨歌》白居易 5.《杨太真外传》五代 陈鄘
来源:麟史通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