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群体流感发烧的降温与护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7 15:36 2

摘要:在“流感”高峰期,经常会出现一家老小感染“流感”,出现家庭群体发烧的现象。家中可能有儿童、孕妇、有慢性病的中年人、需要规律血液透析的老人等重点护理人群,对待不同的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降温与护理方式。我们根据多年的一线医护工作经验,总结了家庭群体中不同发烧患者分

在“流感”高峰期,经常会出现一家老小感染“流感”,出现家庭群体发烧的现象。家中可能有儿童、孕妇、有慢性病的中年人、需要规律血液透析的老人等重点护理人群,对待不同的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降温与护理方式。我们根据多年的一线医护工作经验,总结了家庭群体中不同发烧患者分别应该采用哪些物理降温措施,以及不同人群降温中的注意事项。

儿童发烧没必要太害怕

家长们不要把发烧当做洪水猛兽,其实发烧是孩子免疫系统在工作的一种表现,原因可以是感染性的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的,脑干附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升高人体的体温,对于病毒感染来说这是一个免疫系统消灭他们的好时机。类似发烧会烧坏脑子、发烧会烧成肺炎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儿童发烧症状出现之后,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并且及时就医,按照医嘱选择恰当的降温方法。

不同年龄的儿童发热处理方式是不同的,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发热应立即送医,不要随便给孩子物理降温。3个月以上要结合孩子的感受决定是否进行物理降温,例如体温刚开始升高的时候,通常伴有寒战、怕冷、手脚冰凉,这个时候就算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8.5℃,也不能给孩子物理降温。或者此时室内环境不能达到22℃,又或者通风不佳湿度过高,那么也不建议给孩子物理降温。如果孩子正在安静睡觉,建议先给额头放一条不滴水的凉毛巾,等到孩子睡醒了再进行降温。

要学会利用环境降温:调整室内温湿度,更换厚度适宜的被子,有良好的通风,这些是各年龄段都适用的降温方法。3岁以内儿童的物理降温可以选择头戴冰帽、前额冷敷、温水擦浴;3岁以上可以在腋窝或颈部夹冰袋,冰袋一定要包裹一层薄的棉质毛巾,防止冻伤。温水擦浴部位:脖子两侧、腋窝、双上肢、手心、后背、腹股沟、大腿、腘窝(膝盖窝)、小腿。水温最好是32~34℃,此外注意不可以用酒精或者白酒,易造成儿童酒精中毒!擦浴完要更换薄被,不能一直用厚被捂汗。

重点人群发热如何护理降温

孕妇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妊娠或产后 4 周内女性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发展为重症,因此一定要谨慎选择降温方法,孕妇用冰袋容易引起子宫收缩,温水擦浴是妇产科医生广泛推荐的孕妇降温方法,方式方法与儿童物理降温相同。

哺乳期的妈妈们也是“操心大户”,既要照顾宝宝,又要担心自己的身体。流感来袭,体温升高,涨奶又不能给孩子喂奶,这时可以使用头戴冰帽、前额冷敷、温水擦浴的方法降温,不建议使用冰袋夹在腋窝和颈部。

中老年人常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这些人群一旦流感发烧,也需要注意选择物理降温方法。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不能在胸部用冷,因为会引起反射性的心率减慢、心房纤颤,甚至是心室纤颤和房室传导阻滞;糖尿病病人用冷一定要注意防冻伤,因为糖尿病有一个非常常见的并发症是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就是皮肤末梢感觉迟钝,皮肤都冻伤了但是本人还没有感觉。最好选用温水轻拍胳膊、后背、大腿、腘窝的方式降温。

血液透析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肾脏病病人,会有手脚肿胀、末梢循环慢、贫血、血液凝固障碍、营养不良的特点,普遍比较怕冷,冷疗会增加他们的不舒适,因此不推荐给他们使用冰袋、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这些病人最好是通过调节室内温度、适当减少衣物、通风、更换薄被来降温。

降温存在哪些误区?

第一,发烧后第一时间选择物理降温而不是吃退热药。许多人都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吃药对人体有副作用,流感后发烧只给用物理降温,这种方式真的是本末倒置了。单纯物理降温只能短暂的降低皮肤温度,发热的源头在体内,物理降温一旦停止,皮肤温度会迅速回升。为了防出止现小儿高热惊厥、胎儿缺氧畸形、哺乳期乳腺炎等并发症需注意:腋下体温或者额温超过38.5℃,建议使用退热药!孕妇、哺乳期妈妈、血液透析的病人选择退热药时要听从专科医生建议。

第二,认为洗热水澡或者泡温泉是一种降温方法。洗热水澡和泡温泉是热疗方法,会让体温进一步升高,体温升高会额外消耗体力,人体感到更加虚弱,不利于免疫系统战胜病毒。有些温泉场所大家一起泡,这种温暖又潮湿的环境,本身也是病毒容易传播的场所,所以洗热水澡和泡温泉能降温这是第一个错误的认知。

第三,头枕冰袋、手心和脚心都放冰袋。头顶可以放冰袋,额头适合放凉毛巾,但是头枕部、耳朵旁却不适合放冰袋,因为这里皮下组织比较薄,容易出现冻伤或者压疮。脚心也不适合用冷,足底有丰富的末梢神经和血管,用冷会使末梢血管收缩,身体感觉不舒适,不仅影响散热,还可能会引起心脏出现冠状动脉收缩。

第四,温水擦浴就是像搓澡一样来回搓皮肤。发热的时候皮肤干燥、充血,如果像日常搓澡一样用毛巾来回搓,腋下、腹股沟等皮肤薄的部位就会出现皮肤屏障损伤、毛囊和皮脂腺被破坏,不仅加速皮肤老化,细菌和病毒还会趁机进入,增加感染。温水擦浴正确的方法是在皮肤上轻轻拍打,而不是反复摩擦。

流感季的居家护理是一场医学科学与耐心的协作。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决定了降温方式的个性化选择——从儿童的温水轻拍到孕妇的温和擦浴,从透析患者的环境调节到慢性病患者的禁忌规避,每一步都需精准考量。医生提醒,作为辅助手段,物理降温绝非替代药物治疗的万能钥匙,正确使用退热药、警惕误区才是守护健康的基石。当家中出现群体发热时,冷静区分轻重缓急,为特殊人群预留就医通道,方能在病毒侵袭时稳住家庭健康的防线。

(作者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专家四人)

来源:环球网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