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2025“健康中国”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在淄博市周村区举办,旨在分享学校健康促进建设中的研究成果,交流各地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先进经验与创新实践,稳步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
近日,2025“健康中国”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在淄博市周村区举办,旨在分享学校健康促进建设中的研究成果,交流各地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先进经验与创新实践,稳步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
活动以“中国蛇年・健康校园”为主题,活动期间,专家学者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拒学厌学破解、家校社协同、校园欺凌防治、运动营养与学生身心健康、网络成瘾应对等六大核心议题,通过主题演讲、论坛对话、实践分享等形式展开深度探讨。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廖文科在致辞中强调,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马拉松”,需以政策引领、专业护航、教育者躬身力行,为青少年点亮心灵灯塔。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宣传教育部主任贺海燕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入课程体系,帮助青少年掌握情绪管理技能,筑牢成长“心理防线”。
作为联合主办方代表,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李寿欣表示,山东将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为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淄博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晶元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淄博市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周村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薛华伟则分享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周村模式”,为全国提供区域示范样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北京大学)主持人、北京大学马迎华教授从全球视角呼吁构建“身心合一”的健康育人体系,并强调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需“静水流深”,需以信念与行动守护生命成长。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区教育事业服务中心主任王鹏分享了全环境立德树人,构筑“一网三联”心理健康周村模式的创新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宋素丽教授强调了传播 助推健康素养提升的作用和影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董彦会分析了当前中国儿童肥胖的现状、影响因素、防控策略以及建议;山东师范大学李寿欣教授提出“区域心育生态圈”理念;滨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马小川科长以“心安学校”案例诠释基层创新;周村实验中学路兰英校长展示校本“6+X+1”心育机制;诸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家庭教育科董成福科长阐释了五位一体、协同共育的“诸城智慧”;东方启明心理健康研究院宋振宝院长从管理者的视角,提出“一平台五体系”解决方案,系统性破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困境。
此外,教育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成员徐春霞教授深度剖析了青少年拒学厌学的成因及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宋振韶教授以“仁”的角度,解析了当前家校共育的痛点;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鹏以积极心理学赋能幸福教育,探索清华实践;十堰市柳林小学李芳校长通过“以爱育爱”实践,展现基层教育温度。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焦锋则以专业、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欺凌现象的本质,极具实用价值;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赫忠慧教授阐释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双赢”关系;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周丽辉理事剖析网络成瘾的深层机制。
活动期间,“启明灯塔计划——全国中小学心理教师万人赋能行动”正式启动。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