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广西贵港的大旱景象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在贵港的一些村落,曾经碧波荡漾、鱼跃虾跳的池塘如今已干涸见底,一条条鱼儿因缺水被困在干裂的泥沼中,暴晒成 “鱼干”,僵硬的身躯诉说着这场旱灾的残酷。这一幕被村民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网络后,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
近日,广西贵港的大旱景象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在贵港的一些村落,曾经碧波荡漾、鱼跃虾跳的池塘如今已干涸见底,一条条鱼儿因缺水被困在干裂的泥沼中,暴晒成 “鱼干”,僵硬的身躯诉说着这场旱灾的残酷。这一幕被村民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网络后,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
贵港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正常年份里,春夏雨水较多,秋冬季偏干旱,4 - 9 月份受多种天气系统影响,为降水高峰期,多年平均降雨量在 1500mm 左右。但今年的气候状况却截然不同,从去年入冬到当前,降雨量大幅少于往年,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据相关气象数据显示,贵港多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了 60% - 80%,江河水位持续走低,众多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部分小型水库甚至干涸。
在一些乡村,池塘干涸带来的影响立竿见影。依赖池塘养殖为生的农户遭受重创,他们投入大量心血和资金养殖的鱼类,还未到收获季节就因缺水而大量死亡。
养殖户李先生满脸愁容地说:“我家的鱼塘养了几千斤鱼,本想着能有个好收成,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没想到这场大旱让一切都泡汤了,损失了好几万元,这可让我们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除了渔业受损,周边农田的灌溉也成了大问题。许多农民望着干裂的土地,满心焦急,因为缺水,春耕无法正常开展,农作物无法及时播种,即使已经种下的作物,也因得不到充足水分而干枯发黄,减产甚至绝收已成定局。
有网友感慨:“看到那些干死的鱼,心里真不是滋味,大自然的力量太可怕了,希望贵港能早日降雨,缓解旱情,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也有网友从生态角度分析:“池塘干涸不仅影响渔业和农业,还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鸟类、蛙类等依赖池塘生存的生物也会失去栖息地,后续生态修复恐怕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
还有网友对政府的抗旱举措提出关注:“政府现在有没有采取有效的抗旱措施呢?比如组织送水、打井找水之类的,得赶紧帮帮受灾群众。”
对此,有分析指出,贵港此次大旱对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打击是多方面的。池塘干涸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渔业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恢复起来需要较长时间。对于农业灌溉而言,长期干旱导致土壤墒情恶化,土壤结构被破坏,即便后续降雨,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也会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从长远看,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推广耐旱农作物品种,增强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此次贵港大旱与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有关。全球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异常,影响了水汽输送和降水分布,使得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干旱加剧。此外,贵港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植被覆盖情况也对降水有一定影响。
贵港部分区域处于山脉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且如果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也会加重干旱程度。要缓解此类旱情,除了期待自然降水外,人工增雨作业也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但需要合适的气象条件。
面对这场严峻的旱灾,贵港当地政府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一方面,调配送水车为缺水村庄送去生活用水,保障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组织水利专家寻找新的水源,打井取水,并协调电力部门保障灌溉用电。同时,通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帮助农民调整种植计划,尽量减少损失。
贵港大旱所呈现的景象,不只是一地的危机,更是对全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次深刻提醒。未来,如何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保障民生与生态平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来源:捌零子淇聊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