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株在春风里摇曳的紫丁香老树下,或坐或站着几个统一着装的孩子,他们手中的乐器在晨光下闪烁着微光,长笛、单簧管、小号……随着指挥老师手中飞舞的指挥棒,一曲曲欢乐的音符弥漫在校园每一个角落。这是4月8日清晨7:30,记者在太原市迎泽区海边街小学校门口看到的该校今年
山西日报记者孙蕊 韩林芳报道 几株在春风里摇曳的紫丁香老树下,或坐或站着几个统一着装的孩子,他们手中的乐器在晨光下闪烁着微光,长笛、单簧管、小号……随着指挥老师手中飞舞的指挥棒,一曲曲欢乐的音符弥漫在校园每一个角落。这是4月8日清晨7:30,记者在太原市迎泽区海边街小学校门口看到的该校今年第一场音乐沙龙的景象,参加演奏的正是该校“娃娃管乐团”成员。
海边街小学的“娃娃管乐团”曾被教育部艺术司誉为“黄土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也是山西省首个小学生管乐团。近年来,该校在国家“双减”政策指引下,在管乐特色教育方面又有了新实践,取得了新成绩,以艺术之光照亮着“娃娃”们的成长之路。
革新模式,构建多级进阶的成长阶梯
“拍拍,拍拿放,拍拿放,拍拿放,拍拍桌,拍拿放……”3月26日周三下午,在海边街小学二年级一班特色课堂上,记者看到同学们正跟着老师播放的音乐节拍,用手和喝水杯做着简单而有趣的节奏练习。代课老师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乐理启蒙,会逐步建立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乐器做好准备。”
海边街小学自1988年起开始管乐特色办学,37年来,学校始终在如何充分发挥管乐教育的育人价值方面不懈探索。近年来,在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学校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将管乐团特色活动全面纳入学生的常规课程,尝试构建更适合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管乐特色课程体系。校长郑永梅表示:“我们想实现特色教育从精英到全员的转变,就要搭建场域,久久为功,让美育浸润由表及里,滋养每一位学生。”
据郑永梅介绍,为了让该项教育惠及全部学生,学校在管理模式上推陈出新。二年级学生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叩响启蒙队的大门;三年级开始系统学习乐器,迈进苗苗队;四年级参与管乐合奏,加入预备队;高年级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入选精英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这种分层教学、梯队管理的模式,契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他们铺设了一条循序渐进的成长之路。
在海边街小学深耕30余年,一直参与管乐教育管理的音乐教研组长宋力红老师介绍:“我们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管乐学习,到高年级就能进入管乐团,目前乐团团员已达200余名。校内,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稳定且富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校外,依托山西省管乐协会,聘请省内专家担任学校乐团指挥、辅导老师,全方位保障教学质量,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艺术熏陶中健康成长。”
平台延伸,从校园小舞台到社会大舞台
“我没想到有一天,能在海小和我的老师并肩工作,在我小学时的紫丁香树下,再次感受艺术之美。”看着音乐沙龙上学生们欢乐的展示,分管艺术教育的副校长杜宇感慨万千。
受家庭熏陶,杜宇小学时便对管乐情有独钟,因对“娃娃”管乐团的向往,三年级时转入海边街小学。他坦言,在“娃娃”管乐团的经历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凭借管乐特长,他顺利考入心仪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并从事管乐相关的艺术教育工作。去年,杜宇调回海边街小学,终于有机会把自己多年来对管乐的专业理解和对艺术教育的深刻领悟回馈给母校。
“当年跟我一起学习管乐的同学,有一些真正走上了专业道路,即便没有选择专业方向的同学,也认为管乐团的学习让他们受益终身。这更加坚定了我在母校做好艺术教育的决心。艺术教育,不仅要创新教学方法,实践平台同样至关重要。这一年来,我全力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示平台,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树立自信,真正激发起他们内心对艺术的热爱。”
在校园内,学校定期举办音乐沙龙、新年音乐会,为管乐团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并定期邀请管乐大家到学校指导学生练习;在社会层面,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的各项教育汇演、展演,屡获佳绩。近两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二等奖。
去年7月,在清华大学参加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演的经历,让杜宇至今难忘:“孩子们从未如此兴奋、紧张。比赛前一天下午,在酒店空地上,孩子们练得汗流浃背,仍不肯停歇,一心想在国家级舞台上展现最好的自己。活动期间,我们还与北京艺术教育领先的丰台少年宫开展交流活动。看着孩子们在一次次高水平的交流学习中不断成长,我由衷地感到幸福。”
陪同参加活动的六年三班赵田祺家长激动地说:“当《钢铁洪流进行曲》的旋律从孩子指尖流淌而出,我仿佛看到音符化作璀璨星河,照亮了整个剧场。这是学校送给孩子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克服困难,探寻以乐育人的新路径
“这次音乐会非常震撼,看得我热泪盈眶。”——三年三班家长刘一帆;“管乐团艺术特色让孩子学到一技之长,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快乐成长!”——六年一班家长刘洋;“感谢默默为孩子们辛勤付出的老师们,从基础乐理到演奏技巧,耐心雕琢每一个孩子,挖掘音乐潜能,点燃热爱之火。”——三年一班家长赵露……
在2024年学校新年音乐会家长意见反馈表里,记者看到的不是敷衍,而是几乎所有家长对管乐教育的真实感受和反馈。孩子们快乐成长,家长满意的背后是学校和老师们的无私付出。
学校发展管乐教育并非坦途,资金匮乏、乐器老化、部分家长对艺术教育存疑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学校坚守先进教育理念,破浪前行。据郑永梅介绍,学校每年经费分配都会向管乐教育倾斜,为学生打造优质训练场地,更新乐器设备,充实师资力量。她说:“学业与艺术兼顾是家长关注核心,为此,学校合理规划课程,协调任课老师与艺术教师工作,力求实现学习与艺术教育双赢。”
最难的部分是一些家长的认识误区,觉得艺术教育会耽误学习。学校会通过召开家长会分析艺术教育利弊、活动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家长看到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的综合成长,直到家长理解、接受。
如今,海边街小学以管乐为核心,多点发力,构建艺术教育与德智体相融的特色教育体系。30余个“海娃”社团蓬勃发展,不断为每个孩子创造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来源:太原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