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春四月,生机盎然,走进高台县人力资源市场,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企业岗位信息,就业服务工作人员正耐心解答群众咨询。近年来,高台县坚持把稳就业保民生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创新实施“精准服务、技能提升、创业引领、重点帮扶”四大工程,交出了一份暖心的就业答卷。今年一季度
初春四月,生机盎然,走进高台县人力资源市场,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企业岗位信息,就业服务工作人员正耐心解答群众咨询。近年来,高台县坚持把稳就业保民生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创新实施“精准服务、技能提升、创业引领、重点帮扶”四大工程,交出了一份暖心的就业答卷。今年一季度,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09人,输转城乡劳动力2.0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就业创业工作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一、精准施策,构建就业服务“新矩阵”
高台县创新建立“就业服务专员+用工企业+求职者”三方联动机制,依托1个县级人力资源市场、1个县级零工市场、9个镇级零工驿站和9个社区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退役军人专场”等专项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7场次,为267家企业发布岗位需求1200余个。适时推出“直播带岗”,新一乐商贸、正清环保科技等本地龙头企业走进直播间,实现“屏对屏”招工、“云上”签约,直播观看量突破6.5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76人。
二、培训加力,打造技能人才“蓄水池”
面对新业态发展需求,高台县精准实施“菜单式”培训,创新“培训机构列单、群众点单、政府买单”模式。围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工业等重点产业,开展中式烹调、家政服务、农艺工、创业培训等实用技能培训56期,培训城乡劳动力 2190人。县职业中专深化产教融合,与中湖盐、恒业生物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技术人才151人。城关镇人民西路社区居民王雪梅参加完养老护理培训后,顺利入职县养老服务中心,“现在每月能挣4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老人”的话语道出了技能培训带来的实惠。
三、创业引领,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甘肃鼎誉创业孵化平台90后返乡大学生万沅的影视制作公司,他正忙着剪辑视频,“县人社局不仅协调孵化基地为我提供三年免租场地,还帮助我申请了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高台县构建“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孵化服务”全链条帮扶体系,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亿元,建成创业孵化基地7个,入孵创业实体316个,带动就业3416人。巷道镇元兴村刘耀东依托高台县暻辉休闲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创建的“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吸引6名青年返乡创业,吸纳带动城乡富余劳动力62名,建成日光温室38座,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昔日的荒地变成了“聚宝盆”。
四、重点帮扶,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针对脱贫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高台县建立“一人一档”帮扶台账。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36个,建成“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6 个,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36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1131”服务,就业率达95.07%。新坝镇红沙河村脱贫户赵建荣在帮扶干部推荐下,成为县内某建筑公司钢筋工,每月稳定收入5500元,“现在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不成问题”的幸福笑容,成为就业帮扶成效的最好注脚。
五、数字赋能,助力智慧服务“加速度”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高台县依托甘肃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就业登记、岗位匹配、政策申领等137项服务“一网通办”。创新推出“便民服务流动直通车”,动态更新全县企业用工信息,智能推送适配岗位,累计服务群众2.3万人次。合黎镇六三村村民夏海娟通过手机“扫一扫”村务公开栏的就业二维码,当天就匹配到城区超市理货员岗位,“没想到找工作像网购一样方便”。
如今的高台县,从祁连山脚下的设施农业大棚,到黑河岸边的现代化养殖车间;从热闹的新能源产业园,到充满活力的创业孵化平台(基地),处处涌动着就业创业的热潮。这座丝路古城正以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展望未来,高台县将继续书写就业创业的温暖篇章,让每个奋斗者都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绽放光彩。( 杨怀宏)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