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耗尽!李嘉诚还在困兽犹斗,被骂一点也不冤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15:43 2

摘要:今天继续扒一扒李嘉诚这摊子事儿,最近关于他卖港口那点破事儿,虽然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介入审查,原定4月2日的签约也黄了,但这老头儿和他手下那帮人,可没打算就这么算了。最新消息是,他们还在玩花样,想把这笔交易,尤其是巴拿马那两个关键港口,硬塞给美国人,这背后的弯弯

今天继续扒一扒李嘉诚这摊子事儿,最近关于他卖港口那点破事儿,虽然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介入审查,原定4月2日的签约也黄了,但这老头儿和他手下那帮人,可没打算就这么算了。最新消息是,他们还在玩花样,想把这笔交易,尤其是巴拿马那两个关键港口,硬塞给美国人,这背后的弯弯绕可多了。还有他又是拆分资产又是公开露面的动作,都透着一股“困兽犹斗”的味儿,可见李嘉诚根本没死心还在推进交易。咱们今天就掰扯清楚,为什么说他被骂,真的一点都不冤。

交易黄了?不,是换了马甲继续!

得先说清楚,李嘉诚那228亿美元的“世纪港口大甩卖”计划,表面上是暂停了,实际上呢?人家在玩“换汤不换药”的把戏。

最初的计划是把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打包一股脑卖给美国资管巨头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这事儿一出来,立马炸了锅。为啥?因为这43个港口里,有俩是卡在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可是全球海运的“咽喉要道”,中国有大量贸易得从这儿过。更别说,剩下的41个港口,很多都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对中国的外贸格局至关重要。

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叫嚣着要“夺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要对中国船只搞“天价过路费”的时候,李嘉诚跳出来要把这战略要地卖给跟美国政府穿一条裤子的贝莱德。你说这不是“送人头”是什么?

所以,国内群情激愤,特别是香港的《大公报》连发数十篇檄文痛批,港澳办也罕见转发多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更是明确表态要“依法审查”。这压力一大,原定的签约自然就泡汤了。

但是,李嘉诚死心了吗?没有!最新的消息是,交易结构变了:

巴拿马港口,美国资本依然控盘:最关键的巴拿马那两个港口,贝莱德旗下的全球基础设施合伙公司(GIP)还是要拿下51%的控股权。剩下的49%由一家叫Terminal Investment Ltd(TiL)的公司持有。

其余41港口,意大利船王接盘:剩下的41个港口,名义上由TiL公司成为“唯一所有者”。

这TiL是谁?它背后是意大利船王阿庞特家族,掌控着全球最大的航运集团——地中海航运。听起来好像跟美国关系不大了?

别天真!首先,TiL公司的股东里,除了阿庞特家族,还有谁?还是贝莱德和新加坡主权基金GIC!兜兜转转,美国资本的影子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那俩战略位置最敏感的巴拿马港口,控股权还是牢牢抓在美国资本手里。

李嘉诚这么费劲地引入意大利财团,图啥?说白了,就是想找个“非美国”的马甲,降低交易的敏感度,试图绕过咱妈的监管审查。他以为这样就能把生米煮成熟饭,把最烫手的山芋(巴拿马港口)交给美国,自己带着钱(交易完成后长和能拿回超190亿美元现金)溜之大吉。

所以你看,中国真正在意的,从来不仅仅是巴拿马那两个港口。那41个遍布“一带一路”沿线的港口,一旦被美国或其代理人控制,配合美国的全球军事基地和金融霸权,就能对中国的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绞杀之势。这才是更大的威胁!李嘉诚打包甩卖,把这41个港口也牵扯进来,才真正捅了大篓子。现在他搞这么一出狸猫换太子,本质上还是要把战略资产交给对方阵营,被骂冤不冤?

美国明抢,巴拿马“配合”:李嘉诚恐鸡飞蛋打

就在港口交易受阻,李嘉诚还在琢磨怎么绕开监管的时候,美国那边已经等不及了,直接下场准备“明抢”。

4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访问巴拿马。这是几十年来美国防长首次访问这个中美洲国家,时间点卡的极其微妙。赫格塞思到了巴拿马就公开宣称,美国要从“中国影响力”下“收回”巴拿马运河。这话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更有意思的是“巧合”:就在赫格塞思抵达巴拿马的前一天(4月7日),巴拿马国家审计署突然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指控长和旗下的巴拿马港口公司(PPC)在2021年续签25年特许经营权时存在“多项违规”,涉嫌拖欠高达12亿美元的费用,还少缴了8.5亿美元的税款。连当年批准续约的巴拿马官员,都要被送去检察院。

这操作就太骚了!长和在巴拿马经营港口快30年了(从1997年开始),2021年才续签的合同到2047年。这么多年都没问题,偏偏在美国防长来之前,在港口卖给美国公司受阻之后,突然就查出这么多“违规”和“欠款”?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美国在背后施压,巴拿马政府在“积极配合”。目的就是制造借口,如果审计结果或法院判决确认“违规”或“合同违宪”,巴拿马政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取消长和的特许经营权,把港口收归“国有”。收回来之后再给谁?那还用问吗?贝莱德连钱都不用掏了,直接就能接盘。

美国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在赫格塞思访问期间(4月9日),跟巴拿马签署了新的安全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允许美军舰艇“优先且免费”通过运河,甚至可以使用巴拿马的一些前美军基地进行“轮换部署”。虽然巴拿马嘴上说“不接受永久军事基地”,但看这架势,巴拿马已经跟美国的半殖民地差不多了。美国甚至在发布的联合声明英文版里,故意删掉了承认巴拿马对运河拥有“主权”的字眼,只承认其“领导地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么一来,李嘉诚就尴尬了。原本想高价卖港口套现,结果现在可能被巴拿马政府以“违规”为由直接踢出局,一分钱都拿不到,甚至可能因为交易失败面临贝莱德的违约索赔。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落得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拆分资产,公开露面:李嘉诚的“示威”与“公关”?

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交易困境,李嘉诚和他家族似乎并没有打算“悬崖勒马”。反而进行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动作:

拆分电讯资产赴英上市?就在港口交易风波正劲的时候(3月底4月初),长和突然发公告,说“可能”会考虑拆分旗下的全球电讯业务去英国伦敦上市。虽然公告加了句“尚未决定”,但这动作本身就够刺眼的。长和的电讯业务大头在欧洲(英国、意大利等六国),分拆去伦敦上市,商业逻辑上说得通。但在中美博弈加剧,国家强调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可控的大背景下,在这个节骨眼上放出风声要把重要的通讯网络资产进一步向西方靠拢,还选择在港口交易被审查的敏感时期,这很难不被解读为一种“顶风作案”或者说是对压力的“示威”。这就像是在说:你们越反对,我越要往外走。

高调在新加坡捐赠露面:4月3日,也就是原定签约日期刚过,港口交易前途未卜之际,90多岁的李嘉诚通过预录视频的方式,高调出现在新加坡的一个医疗技术发布会上,宣布与淡马锡合作,捐赠价值不菲的癌症治疗设备。这是他在港口风波后首次公开“露面”。选择在此时此刻,在新加坡进行慈善活动,也被不少人解读为一种“危机公关”,试图修复形象,或者干脆就是转移视线,表达一种“我很好,生意照做,不用理会当前风波”的态度:港口风波愈演愈烈的当下,你装死不回应不理会不出面,反而跑去新加坡出面做大善人。

无论是拆分资产的试探,还是公开露面的姿态,都显示出李嘉诚家族似乎并未因当前的困境而改变其根本策略——即家族利益最大化,并且在全球地缘政治变局中,选择进一步向西方靠拢。这种做法,无疑是火上浇油,让原本就对他不满的舆论更加反感。

“在商言商”?别再自欺欺人了!

围绕李嘉诚卖港口这事儿,最大的争议点就是他反复强调的“在商言商”。很多人也拿这个为他辩护,说什么“资本无国界”,“商人逐利天经地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放在当前这个大背景下,纯属扯淡!

首先,价格就不“在商言商”。早在2014年左右,中资企业(如招商局、中远等)就曾想收购和记港口40%的股份,出价高达1500-1600亿港元,李嘉诚嫌少,没谈成。现在呢?卖给贝莱德财团,号称总价228亿美元(约1770多亿港元),看起来多了点,但这可是卖80%甚至更多的股权,还包括了全球43个港口的打包价!折算下来,单价跟当年比,简直是“骨折价”甩卖。宁可亏本也要卖给美国资本,这叫哪门子“在商言商”?

其次,时机和对象就不“在商言商”。特朗普政府磨刀霍霍要搞“海运战”,贝莱德是出了名的美国政府“白手套”,专门在关键时刻配合国家战略搞收购。李嘉诚选择在这个时候,把涉及中国外贸命脉和“一带一路”布局的关键节点,卖给这样一个对手,这跟战时把军火卖给敌人有啥区别?还能叫纯粹的“商业行为”?

再次,李嘉诚的发家史就离不开“非商业”因素。李嘉诚当年能拿下巴拿马港口,本身就离不开中国国力上升、中美关系缓和的大背景,以及香港作为“桥头堡”的特殊地位。他的财富积累,尤其是在香港和内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时代的红利和国家的支持。现在国家面临挑战了,他拍拍屁股,不仅想把当年借助国家影响力获得的战略资产变现走人,还要卖给对手,这从道义上就说不过去。

李光耀当年评价李嘉诚那段话确实经典:“(李嘉诚)生意遍布天下,但其实却没有一个真正能享誉天下的产品……靠着垄断……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对国家作出的贡献,更是九牛一毛。”这评价放在今天看,依然精准。无论是香港的房地产、电力、通讯、零售垄断,还是在内地的“囤地”模式,李嘉诚的商业模式核心就是利用资本优势和政商关系获取垄断或准垄断地位,进行套利,而不是通过技术创新或实业发展创造价值。

所以,别再拿“在商言商”当挡箭牌了。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大国博弈的关键时刻,任何重要的经济行为都不可能脱离政治。李嘉诚的选择,就是典型的资本逻辑优先于国家立场。他或许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卖国贼”(毕竟他是加拿大籍),但他这种只顾家族私利,不惜损害国家战略利益的行为,被骂“汉奸底色”,一点都不冤枉。

结语:耐心耗尽,困兽犹斗亦枉然

李嘉诚这番操作下来,可以说是把能得罪的都得罪了。

中国这边,官方态度明确,民间舆论汹涌;美国那边,看似是“盟友”,但利用完了,会不会像对待其他没有祖国保护的资本(比如赵长鹏)一样,反手就来个“敲骨吸髓”?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巴拿马政府也被迫卷入其中,成了大国角力的棋子,现在的李嘉诚处于是中国不挽留美国也不收留的局面。

而李嘉诚还在试图通过复杂的交易结构和资产拆分来“困兽犹斗”,但这更像是在加速消耗掉他仅存的那点声誉和各方对他最后的耐心。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资本也许曾经可以“无国界”,但当全球化浪潮退去,地缘政治坚冰浮现,任何妄图脱离国家依托、甚至损害国家利益的资本,最终都可能发现自己只是无根的浮萍。

这起港口交易风波,结局大概率是李嘉诚无法如愿。但它给我们所有人的警示是深刻的:商业从来无法真正脱离政治,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领域。任何试图在大国博弈中“两头下注”或“火中取栗”的行为,最终都可能玩火自焚。

至于李嘉诚,他曾经是华人商界的“超人”神话,但如今看来,这个神话或许早已褪色,剩下的,可能只是一个在历史洪流中不断计算、最终却可能“算计”了自己的精明商人罢了。他被骂,真的一点也不冤。

来源:伊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