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网红接二连三出事,今后还会有多少个?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15:49 2

摘要:2023年1月,21岁的机车网红庄慕卿在重庆隧道内因超速逆行与另一辆摩托车相撞,当场殒命;同年4月,宁夏20岁的马若松车祸身亡,他曾说“上热搜可能因为骑机车”;

2023年1月,21岁的机车网红庄慕卿在重庆隧道内因超速逆行与另一辆摩托车相撞,当场殒命;同年4月,宁夏20岁的马若松车祸身亡,他曾说“上热搜可能因为骑机车”;

仅隔数日,云南昆明的两位女网红安安和小娇妻骑摩托车撞到了路边的花坛上,同时身亡,生前面对网友劝告回怼“危险?不存在的”……

2023年9月15日距离安安和小娇妻发生车祸身亡不到五个月的时间,河南的一位机车女网红头哥,在和自己的男朋友前往重庆参加一项活动的时候,在穿越隧道的时候发生了车祸身亡......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短短半年已有至少6名机车网红因事故丧生,年龄最小的仅16岁,最大的也不过23岁。

这些年轻生命的消逝背后,是一场流量经济与安全管理的激烈博弈!

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搜索“机车”相关话题,播放量动辄破千亿。为了在算法中突围,机车网红们纷纷将“视觉刺激”推向极致:穿着蕾丝袜、超短裙的少女骑着重型机车压弯;身材娇小的博主脚够不着地却坚持驾驶高座摩托;文案里写着“头可断,机车必须有”……数据显示,超90%的涉事网红未佩戴合规护具,68%的致命事故发生于弯道超速或越线行驶。

以2022年10月身亡的“小鱼爱吃鱼”为例,她常年以紧身T恤、短裙搭配头盔出镜,事故发生时因无护具保护,身体与地面剧烈摩擦导致重伤不治。更讽刺的是,其生前视频评论区充斥着“黑丝才是流量密码”的调侃,而平台对标注“加速处理”的危险视频仍给予流量扶持。

MCN机构与平台算法共同构筑的流量机制,成为推高风险的隐形推手。一位从业者透露:“视觉效果越刺激的内容越容易爆火,公司虽不明说,但默许网红冒险拍摄。”部分机构甚至为无证骑手提供车辆,教唆其表演“翘头”“漂移”等特技。而平台的审核规则存在漏洞——超速视频只需标注“加速”即可过审,危险动作被算法识别为“高互动内容”优先推荐,形成“越危险越赚钱”的恶性循环。

年轻骑手们则陷入双重诱惑:一边是飙车带来的多巴胺快感,另一边是粉丝暴涨的商业变现可能。23岁的“庄慕卿”去世前刚签约MCN公司,账号粉丝数正逼近百万;

庄慕卿

20岁的马若松因机车视频被当地警方邀请拍摄反诈宣传片,迅速成为“正能量网红”。这种“名利双收”的幻觉,让许多青少年将机车视为阶级跃迁的捷径。

马若松事故现场

监管滞后与行业乱象交织,进一步放大风险。当前摩托车驾照考试存在明显缺陷:D类驾照用三轮车培训,但多数人日常骑行两轮车,导致新手对平衡掌控、应急处理等关键技能缺失;驾校应试教育模式让学员误以为“拿证即会飙车”。更严峻的是,未成年人无证驾驶现象普遍,某电商平台3000元即可买到伪造摩托车牌,社交群组里“借车拍视频”已成灰色产业链。

法律惩戒力度亦显不足。无证驾驶、非法改装等行为通常仅罚款数百元,与网红单条广告数万元的收入相比,违法成本几可忽略。正如律师指出:“封号后换个马甲就能重生,平台与MCN的连带责任尚未明确。”

改变或许正在发生。2023年起,多地交管部门专项整治“飙车炸街”,上海、重庆等地增设AI摄像头抓拍超速;部分平台开始屏蔽未戴护具的机车视频,并对危险动作添加警示标签。

资深骑手建议推动驾照分级管理,按排量限制驾驶车型;家长与学校则需关注青少年心理需求——心理咨询师发现,许多飙车少年源于家庭关爱缺失,试图通过冒险寻求认同。

机车文化的本质应是自由而非疯狂。当“酷”的定义从“无视规则”转向“敬畏生命”,当流量算法不再奖励危险表演,或许这些年轻骑手们能真正理解:速度的尽头不是点赞,而是平安归家时发动机熄灭的余温。

珍爱生命,这应该是每一个机车行驶者随时牢记的信条,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保护,也是对其他生命的尊重。

来源:HI回归自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