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临沧市农村电影管理站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构建“党建+电影放映、民语译制、民语宣讲、区域传播、廉洁教育”五维融合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影像化传播、民族化表达、国际化触达,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近年来,临沧市农村电影管理站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构建“党建+电影放映、民语译制、民语宣讲、区域传播、廉洁教育”五维融合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影像化传播、民族化表达、国际化触达,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党建+民语译制”,铸就精品传播力量。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聚力打造“译制铁军”,创新“译制标准+人才培育”双轨机制,2024年译制《搜救》《新神榜:杨戬》等48部影片,译制影片一次性通过率居全省前列,斩获国家级、省级声音制作奖项2项,以“译路生花”的匠心精神让民族语言焕发时代光彩。
“党建+电影放映”,筑牢文化惠民根基。坚守农村公益放映主阵地,严格落实“2131工程”,精准制定群众“点单式”放映菜单,2024年完成放映11392场,惠及观众80万余人次,其中,民族语电影放映3282场,居全省前列。
“党建+民语宣讲”,打造光影宣讲品牌。深耕“民族语翻译+理论宣讲”融合模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30场双语宣讲、120场放映宣讲,覆盖群众1.38万人次,通过“电影放映前10分钟微课堂”“火塘边的政策解读”等鲜活形式,让乡村振兴政策在民族村寨落地生根。
“党建+区域传播”,拓展国际传播路径。构建“短视频+全媒体”传播矩阵,在《临沧译制》平台发布作品1000余部,播放量突破5000万+,20篇经验材料被中宣部、《云南宣传》等刊发,人民日海外版头条报道译制工作40年坚守事迹,以“小而美”的边疆实践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党建+廉洁教育”,培育清正廉洁风尚。创新“双阵地”廉洁教育体系:流动放映阵地开展“廉洁光影村村行”820场,覆盖10.2万群众;双语译制阵地推出《木鼓声深》等3部微电影、26期短视频,播放量超20万+,让清风正气浸润民族村寨。(杨家琴)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