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关系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服务引领、梯次培育、全域覆盖”为主线,创新打造“岳小仲”志愿服务品牌,通过“梯次培育”,构建“区级—园区—镇街—社区—企业”多级联动服务体系
劳动关系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服务引领、梯次培育、全域覆盖”为主线,创新打造“岳小仲”志愿服务品牌,通过“梯次培育”,构建“区级—园区—镇街—社区—企业”多级联动服务体系,通过“四进四员”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
“1+N”全流程服务。“岳小仲”调解品牌统筹法院、司法局、总工会等7部门力量,形成协同治理“共同体”,打造了部门联动、多元调解、相互衔接的一站式服务,实现劳动纠纷化解“全链条闭环”流程,做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
进园区, 做劳动法规的“宣传员”。以政策宣贯为切入点,创新构建“培训+服务”双轮驱动,通过深入镇街、企业开展专题培训,实现“培训赋能基层调解员、服务直达企业劳动者”的双向贯通,既提升基层治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形成“宣传—培训—实践—反馈”良性闭环,奠定和谐劳动关系法治基础。
进镇街,做劳动纠纷的“调解员”。组建基层“岳小仲”志愿服务调解梯队,联合镇街开展工作,将经验丰富的基层人员纳入“岳小仲”,形成“多层次、阶梯式”劳动纠纷“大调解”格局,就地就近受理简单争议,源头化解,实现争议早发现、早介入。
进社区,做基层治理的“联络员”。专设“岳小仲服务志愿中心”,建立与社区群众的紧密联系,搭建沟通桥梁,实现群众诉求“一键上报—智能分派—限时办结”,既当好社情民意的“信息枢纽”,更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纽带”,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型升级。
进企业,做劳动风险的“排查员”。岱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强化“岳小仲+企业”预防机制,为企业量身打造“流动仲裁庭”服务,“变门诊制为出诊制”,深入企业、上门服务,为企业提供“保姆化服务”,形成“大预防”格局,实现“小事不出企、大事不出镇”,实现“受理—协商—调解—反馈”闭环全流程。
编辑:吴逸
通讯员:朱佳琳
本文来自【岱岳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