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男人到了一定年纪,总会去照镜子看头发。掉没掉,稀不稀,发际线退了没有,有没有冒出几根白的。
有人说,这是爱美;有的说,是焦虑;但其实,这可能跟一个人能活多久有点关系。只是大部分人,没去细想这个问题,也没打算把头发当回事。可有的信号,真不能不管。
有个数据挺惊人。日本东京大学在过去15年做了一项长期随访,追踪了8500名40岁以上男性的健康数据,发现头发状况不佳的人群,和一些慢性病的发生有明显重叠。
特别是三种表现——异常脱发、头皮油脂紊乱、头发颜色突然变化的人,在10年后患上心血管疾病、糖代谢异常、甚至肺部疾病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出23%到31%。
这个比例,说大也不算太大,但它说明了一件事:头发不是单独的系统,它是身体内部运行状态的一种外部表达。
很多人把脱发当成遗传问题,觉得这是爸妈给的,没办法改。但其实绝大多数中年男性的脱发,不是基因问题,是代谢出了偏差。
国内一组样本数据显示,在35岁到50岁之间出现前额或头顶脱发的男性中,有高达6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
而这个指标,本来是用来预测糖尿病前期的。也就是说,这类人身体早就开始出问题了,只是没通过常规体检发现,但头发先“报警”了。
脱发的本质,是毛囊进入休眠期。但这个休眠,不是自然老化导致的,而是受到体内某些炎症因子的干扰。
比较常见的是一种叫IL-6的信号蛋白,这种物质在肥胖、慢性压力、高脂饮食状态下都会升高。
一旦它在血液中维持高水平,就会抑制毛囊细胞的增殖周期,导致生长期变短,休止期延长,时间久了,毛囊功能退化,头发就一根根掉下来。
它的可怕之处不只在脱发,而是在它同时对胰岛β细胞也有破坏作用,会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也就是说,头发开始掉的时候,有可能胰腺已经开始进入代偿阶段,只是没人去查。
再说说头皮油的问题。有些男的从年轻时候皮肤就偏油,到中年更明显,洗头不超过两天就开始发黏,头皮发痒,严重的还会出现头皮屑堆积、头皮炎。
有不少人以为是洗发水不对,其实不是。这种持续性的头皮出油,跟皮脂腺的激素调控紊乱有关。
睾酮代谢紊乱是个关键点。进入40岁之后,大多数男性睾酮水平开始下降,但下降速度因人而异。有些人下降很慢,有些人掉得很快。
这跟压力、饮食结构、运动频率有关系。
而睾酮如果下降太快,身体会试图通过激活皮脂腺来“抵消”荷尔蒙的流失感,这时候皮脂分泌会变得不受控,不光是头皮,背部、鼻翼、胸前也容易出油。
更有意思的是,皮脂腺分泌紊乱不只影响皮肤,它对免疫系统也有间接影响。
大量皮脂会形成低氧环境,加速某些厌氧菌的繁殖,比如丙酸杆菌,这些菌群一旦失衡,就会引发头皮慢性炎症。
而炎症,是很多慢性疾病的基础路径。尤其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作用,时间一长,可能会影响动脉弹性,增加血压波动,甚至影响冠状动脉灌注。这就不是简单的“出点油”了。
第三种异常,是头发颜色变得突然不正常。有些人30岁左右白发就多起来,有些人一直黑得发亮,到六十都没几根白的。
这并不代表谁更健康,但如果头发变白是短时间内发生的,而且集中在某一块区域,那就要注意了。
头发变白主要跟黑色素细胞的功能有关,而这些细胞特别容易受到氧化应激影响。短时间大量白发冒出来的情况,大多数不是遗传,而是身体抗氧化系统失调。
有研究表明,黑色素细胞的功能在慢性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紊乱、长期维生素B12缺乏的状态下,会出现明显抑制。
这些问题虽然在日常看不出明显症状,但对白发的推动作用非常强。
特别是维生素B12缺乏这一点,在中老年男性中非常普遍。很多人吃肉吃得少,长期素食,肠胃吸收不好,或是服用某些抗酸药物,都会导致B12吸收障碍。
这个维生素不光影响造血,还参与神经系统的修复。一旦缺得厉害,不光头发变白,人也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四肢麻木、情绪低落的情况。可是这些变化发生得慢,很容易被忽视。
也有人会说,身体健康不健康,跟头发能有多大关系?这其实问错了。头发和健康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互为指针。
它们不属于上下层级,而是平行表达。一个系统混乱的人,早晚会在不同地方暴露信号,只不过头发这种信号,有时候来得早,也来得直接。
还有个冷门但关键的角度,是情绪状态。很多男性中年之后的头发异常,跟压力大、焦虑重、情绪压抑直接相关。
美国梅奥诊所的一份资料显示,男性在经历重大生活变故(比如离婚、失业、父母去世)后的半年内,脱发、白发、头皮问题的发生率激增。
而这些问题,往往不会被归为心理问题,但身体系统其实已经接收到了情绪刺激。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越想控制头发状况,反而越失控的原因——压力本身就是病因之一。
说到底,头发是最容易观察、最容易检测、最容易忽视的健康信号。很多病发出来之前,它已经出事了。
但多数人还停留在“掉了就用生发水”“白了就染一染”的思维里,忽略了它背后可能正在发生的深层紊乱。
要看一个男人能活多久,不能只看头发有没有掉,而要看头发是怎么掉的,掉的方式里藏着身体调控系统的秘密。
那下一个问题其实很清晰了:如果一个男人的头发异常是真的和健康有关,那能不能反过来,通过干预头发状况,来提前预防疾病?
答案是可以,但不是靠表面的头发护理,而是通过调节身体内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系统。
这条轴是控制毛囊活性的核心机制,简单理解,就是大脑-激素-免疫之间的通路。
一旦能用营养、睡眠、运动、心理等方式干预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头发的问题就会慢慢缓和。
而在干预时,不能指望头发马上变浓变黑,而要关注睡眠是否更深、皮肤是否不油了、情绪是否平稳了,这些才是更关键的信号。
来源:老徐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