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在办理一起轻伤害案件中,黄州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入驻综治中心作用,通过三个多小时的“面对面释法+背靠背疏导”调解会,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日前,在办理一起轻伤害案件中,黄州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入驻综治中心作用,通过三个多小时的“面对面释法+背靠背疏导”调解会,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检察机关入驻综治中心是延伸检察工作触角,深化检察服务,推动完善基层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创新,打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黄冈检察实践品牌。
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共化解矛盾纠纷187件,促成和解22件,在全市社会矛盾综合治理中充分发挥了检察作用。
检力下沉
从“坐堂问案”到“一线解纷”
“我遇到欠款纠纷,请问怎么处理?”4月3日,在团风县团风镇综治中心,来访群众拿起手机,扫描墙上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二维码,与检察官“云对话”。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检察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局,2021年,团风县检察院主动与县综治中心对接,安排青年干警到综治中心“检察官工作室”值班,将检察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成为全市最早入驻综治中心的检察机关。
今年,团风县检察院又与县综治中心达成共识,在十个乡镇的综治中心设立检察联络点,发放12309信访使用手册,将法律监督职能延伸到基层一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依托检察联络点,群众可以更加便捷地反映问题,无论是涉及刑事犯罪、民事纠纷,还是行政违法行为,都能通过12309检察服务热线及12309中国检察网等渠道,及时向检察机关提出诉求。检察机关将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群众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支持和帮助。
这种“触角延伸”并非个例。2022年起,我市各县市区检察院全面入驻综治中心,采取“常驻为主、轮值为辅”的模式,市县两级检察院66名检察人员参与入驻,22名控告申诉部门检察人员常驻,其中检察官占比64%,有效保障了综治中心实际需求。
据了解,全市检察机关通过综治中心收集监督线索占移送线索总数的12.35%,成案率达60%;共接访648余人次,开展法律咨询481件(次),让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检调对接
多元合力定分止争
“邻里纠纷看似小事,但处理不好就可能演变成大问题。”罗田县检察院检察官王丹深有感触。
不久前,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时,她发现双方系亲属邻居,矛盾症结在于赔偿分歧与情感隔阂。依托综治中心“检调对接”机制,王丹迅速联系常驻县综治中心的检察干警,邀请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员到场,现场解决当事人诉求,并就调解流程、调解结果和最终处理方案进行规范化固定。最终,双方签订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这一案例是深化“检调对接”的缩影。全市检察机关与综治中心、司法局、乡镇政府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对轻罪案件、邻里纠纷等符合调解条件的案件,邀请专业调解员介入,推动矛盾前端化解。
“轻伤害案件多因琐事引发,办案不能止于追责,更要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麻城市检察院检察官肖丽萍在办理一起因琐事争执引发的故意伤害案时,敏锐意识到,若简单 “一诉了之”,不仅无法修复受损的邻里关系,还极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为此她打破常规 “就案办案” 思维,借助刑事案件矛盾调解中心,联合当地社区干部、办案民警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矛盾化解工作,促成双方达成刑事和解。
数据显示,入驻综治中心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22件,化解矛盾纠纷97件,做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检察听证
让事清理明法透
“听证会让我明白了法律既有刚性,也有温度!”3月14日,在浠水县综治中心的一场听证会上,当事人袁某诚恳悔过。浠水县检察院对一起故意伤害案拟作不起诉决定召开听证会,邀请人民监督员、律师代表等参与评议。听证员一致认为检察机关“法理情兼顾”,既维护了司法公正,又给予当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对案件当事人作不起诉处理是检察机关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修复社会关系的重要举措,但‘不起诉决定’绝非‘一放了之’,我们将对被不起诉人进行训诫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错误。既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违法必究’的刚性,也体会到‘容错纠错’的善意。”浠水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曾陆峰说。
今年,麻城市检察院就一起拒不执行判决案召开听证会,人大代表、镇村干部等共同评议,最终一致同意对嫌疑人从重处罚;团风县检察院在县综治中心对4起拟作出相对不起诉案件集中召开公开听证会,强化释法说理……在我市检察机关入驻县级综治中心的实践中,公开听证是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有益尝试,也是化解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抓手。
以综治中心为平台,我市检察机关在化解矛盾过程中,还注意强化与乡村振兴局、教育、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的联系,建立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充分传递司法温情。截至目前,我市检察机关通过综治中心共受理司法救助线索9条,成案4件,协调办理低保手续3人、解决子女入学2人、残疾评定2人、民事支持起诉1人。
从“坐堂办案”到“一线治理”,从“刚性执法”到“温情调解”,我市检察机关以入驻综治中心为契机,构建起“预防——调解——听证——救助”全链条解纷体系。
来源:《黄冈日报》
来源:黄冈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