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阳光洒在兴工社区的楼宇间,一阵轻轻的叩门声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志愿者亲切的问候。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蕴含着社区治理的暖暖温情。兴工社区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将安全防范知识送进“老幼病残独”等特殊群体的家门,不仅传递了温暖关怀,更织就了一张无形的社
(通讯员:张馨艺)清晨的阳光洒在兴工社区的楼宇间,一阵轻轻的叩门声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志愿者亲切的问候。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蕴含着社区治理的暖暖温情。兴工社区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将安全防范知识送进“老幼病残独”等特殊群体的家门,不仅传递了温暖关怀,更织就了一张无形的社区安全防护网,深入践行了“两邻”理念。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特殊群体往往成为社区安全的薄弱环节。老年人记忆衰退可能忘记关闭燃气,残障人士行动不便难以应对突发情况,独居老人缺乏照应难以及时发现问题。
此次“敲门行动”正是针对这些痛点,将志愿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志愿者们不是简单地分发宣传单,而是坐下来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用电、用气、用火的安全常识。这种“点对点”的宣传方式,打破了传统安全教育的笼统性,让知识真正入脑入心。更为可贵的是,“敲门行动”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播,重建了都市生活中日渐淡漠的邻里守望。志愿者在一次次走访中了解了费爷爷假肢的使用年限,记住了李爷爷家门口需要更换的声控灯,这种基于了解的关怀,使安全防范从公共政策转化为个人化的生活实践。
此次走访行动共出动5名志愿者,走访3个老旧小区8名特殊群体,当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成为居民熟悉的“自己人”时,安全提醒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指令,而是发自真心的叮咛。接下来,兴工社区将继续深化“敲门行动”的内涵与外延,扩大走访范围,不仅覆盖更多的特殊群体,还将逐步纳入普通家庭,让安全防范成为社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不断巩固“敲门行动”的成果,让温情与安全同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来源:豁达水滴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