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国产之光,靠什么席卷全球高端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16:33 2

摘要:尤其是比亚迪——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其中比亚迪以43万辆占据新能源汽车出口量3成。

最近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席卷全球。

从欧洲到澳洲,从南美到东南亚,全球多地都掀起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热潮。

尤其是比亚迪——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其中比亚迪以43万辆占据新能源汽车出口量3成。

而时间来到2025年——1月份,比亚迪汽车出口量高达6.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83%;2月份出口量达6.7万辆,同比增长187.8%;3月海外销量更是首次突破7万大关,开始进入增长爆发期。

属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盛世,正肉眼可见地到来。

而当我们回首中国汽车产业从危机到破局,再到引领的过程,会惊喜地发现,国产汽车逆袭之路,是一条完全属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期间的种种艰难和突破,都能在历史中找到模板,在文化中找到映射。

最近,比亚迪“划时代旗舰”汉L唐L上市之际,比亚迪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路天也和作家冯唐,进行了一场关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科技的对话。中国汽车得以逆流而上、破局未来,背后正是对千百年来中华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回顾中国朝代兴衰史,便不难发现每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的朝代,都有一个共性——强大的包容性与好学心。

正如《管子·形势解》中所言“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这是埋在中华文化DNA里的强大引线。

自汉起,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便可见一斑。

张謇出使西域,打开了汉朝看向西方的视野,但面对汹涌而来的文化冲击,汉朝不仅没有封闭,而是不断学习和改进。

比如经济上,以各地往来的货物流通,打造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首都长安为起点,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正是因为河西走廊不断流动的商队,才有了《楼兰汉简》中记载的"使者相望于道,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使得河西四郡人口在百年间从28万激增至128万。

不仅商业上,这种包容也促成了汉朝各方面的进步。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正是大宛汗血马的引入,改良了中原马种,才有了汉军的一马平川。

而《居延汉简》里也提到过,匈奴金帐武士归汉后带来的骑射战术,让汉军从此有了职业骑兵部队,西域复合弓的引进,也让汉军的射程提升至300步。

三彩绞胎骑射俑,人物横跨马上,作射箭状,反映唐代胡服骑射风尚

这些军事上的改进和创新,也让汉军在各方面逐渐超越外部,从此有了辗压四野的底气和能力。

也是在这样的脉络下,我们才拥有了李白笔下的盛唐。

作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会,长安城堪称万国来朝——

容纳了数万胡商、留学生和使节,西市云集着波斯、粟特商人以及从丝路而来的大食商队,各种民族文化来此咸集,彼此共融。

这种包容,甚至开始已经到了唐朝能重用外族精英的地步,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官至秘书监,高句丽名将高仙芝任安西节度使,波斯王子卑路斯受封右武卫将军,认汉读儒,即为唐人。

因包容,得以创新,因创新,得以超越,进而缔造盛世。

西安唐朝建筑群,灯火通明的夜晚

而这样的“汉唐”之精神,也延续到了今时今日。

国产品牌比亚迪,因其继承包容和创新的精神,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如今回看,比亚迪的开局可谓是地狱模式——燃油车技术百年来被国外封锁,国产车核心技术长期空心化,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出路难寻,未来灰暗。

但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比亚迪秉承“汉唐”精神,不固步自封,而是开始积极拥抱新技术,硬生生在汽车产业里开拓出了一条新路。

也将只有燃油车的“窄路”,走成了亦有新能源车的“宽路”——

早在二十年前,比亚迪就开始押注当时还属新奇领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并决心打造全产业链自研。

此后多年,凭借技术优势——2015年上市的第一代“唐”,用性能攻破了中高端燃油车的技术壁垒;2020年上市的第一代“汉”,则引领自主品牌站上了20万元级市场。

2015年,比亚迪推出第一代唐

以“汉唐”为名,比亚迪以多项革命性的新能源技术,率先突破了中高端市场“禁区”。

至今,其已经连续三年拿下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和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双冠。

从以汉唐为名破局,到驶入“汉唐盛世”,昔日燃油时代的“卡脖子”,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的“领航标”。

吸取,只是走向强大的第一步。

中华上下五千年,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更在于我们始终在向前求变,人有我优。

汉唐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文明的盛世,其根本在于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和务实性,这些脱胎于漫长历史的各项制度,完全领先当时的外邦邻国。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在匈奴还在进行酋长制时,我们已经开始推行察举制,规定郡国每年举荐孝廉。

而唐朝正是继承了这一先进意识,推出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

科举放榜,即考试后公布被录取者名单

当吐蕃仍用结绳记事,大食帝国数学依赖希腊译本尚未本土化时,唐朝的科举算学科已经推动了《缉古算经》问世。

当日本奈良时代文化阶层近乎被藤原氏垄断时,唐朝寒门出身的进士占比已经达到了35%,其中就包括白居易、元稹等才子。

并且,各种制度优势也不局限于文化方面。

正是汉武帝组建的骑兵部队,从训练到后勤等各方面的管理规范化,才有了卫青、霍去病远征大胜,单于庭被迫北迁三千里。

时至唐朝,制度优势更是上了一层楼。

“兵农合一”的体系,让府兵免租调,且"三时农耕,一时教战";而胡汉混编的策略,让哥舒翰麾下的蕃兵高占60%,但均受唐律约束。

这些管理制度的优越性,让中华文化始终有着自省和求变的意识。

因此无论身处哪个时期,即便是落入低谷,也能再度爬起,拥有超越单纯武力的持久生命力,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始终在优化制度。

夜晚的西安钟楼,与现代城市相映生

在比亚迪身上,我们亦能看到这种精气神。

它选择打开市场的种种策略,便是“人有我优”。

当国产汽车还只是低端的代名词,所做的大都是整合他人的技术之时,比亚迪不顾外界贬损,坚持选择技术自强的求变之路,埋头钻研新能源技术。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大趋势。

而二十年的全产业链自研之路,也让比亚迪在电池、电机和电控等新能源核心技术方面,都有着牢不可破的护城河;并且,从原材料到重要零部件再到整车制造,乃至于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覆盖。

这种全产业链优势,加之全球新能源产销冠军的规模化效应,使得比亚迪在各个环节都能实现高效协同,提高产品质量。

也因此,比亚迪能自信地将“兆瓦闪充”“超级混动”“智能驾驶”等各项高新技术,普惠到千家万户。

成为冯唐口中当之无愧的汽车届“贵替”,成为科技感与豪华感的全新代表。

而在中华精神中吸取力量的比亚迪,也始终坚守、发扬着中华精神。

很多人都曾疑惑,为什么汉唐时中外那么频繁的交流,唐代胡商甚至占比达长安人口5%,还有胡人在中国做官,却不见中华文化的根基被影响。

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始终有着文化主体性的坚守,构建了“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文化治理体系,既能吸收外来文明精华,又能确保本土文化核心不动摇,甚至形成强大的文化向心力。

自从汉朝将儒学作为官学,从此华夏大地就构建了一面文化防火墙。而唐朝推出科举制,更是让无论是长安还是边陲,学的都是《礼记》《左传》,认同的都是儒家经典。

这种文化向心力,不仅让国民拥有文化认同感,甚至也影响了周边国家——

哪怕如今,还有儒家文化圈的说法。

当主体性确立时,面对其他文化便可以做到为我们所用。

汉唐对外来文明,于技术层面开放,于意识层面坚守。

正是这种“开而不乱,化而不失”的智慧,才使汉唐在陆上丝绸之路最繁荣时期,仍保持汉字、儒家、律令制的主导地位。

汉长安城城墙遗址

而这,也是如今民族企业之核。

比亚迪极强的文化自信,让它在学习核心技术的同时,也始终坚持中国文化特色,甚至让这一理念成为了市场破局最为关键的一环。

当外国品牌主导中高端汽车市场,国产车长期被视作低端时,比亚迪却逆流而上,将诸多汉字和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了产品及品牌的设计之中。

不仅推出了夏、秦、汉、唐、宋、元等王朝系列车型,也是第一个决定在车内使用中文实体按键的汽车品牌。

同时,在汉L唐L系列车型的造型设计上,比亚迪也延续并更新了龙颜美学,尽显中华文化之美。

车前脸布局走势,似一划极其凌厉的刀刻笔锋,简洁、直给、实用,如同汉代玉雕之技汉八刀,更像汉朝的辟邪神兽。

而侧身流畅的线条,又如汉代隶书的燕儿飞,只需一眼,就能将我们带回那个剑鞘出锋,肃杀千里的大汉王朝。

此外,尾灯设计是从凤羽和传统竹编中取形,辨识度极高;而内饰则以“庑殿顶”为灵感,撑起中国传统殿堂之雅。

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与精神,浸润着汉L唐L的方方面面,无一不彰显比亚迪品牌血液中的文化自信。

二十年的时间,一边是对新技术的狂想和求索,一边是对本土化的坚守和相信,比亚迪最终收获了汉唐系列的拨云见日,并开始引领新能源的未来。

这是比亚迪的成功,也是中国汽车的成功,更是中国制造的成功。

但归根到底,是中华文化精神的成功。

数千年来,我们都是这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繁荣了一代又一代。

而未来,比亚迪也会继续开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就一个更新、更广、更美的“汉唐盛世”。

来源:槽值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