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正在为未来的中美冲突量身定制新一代预警机,预计将来会在不止南海一个战场大显身手”。最近,美媒《战区》发表了一篇分析中国新一代预警机空警-700的文章,认为这是正在加速扩张的解放军预警机队的最新成员,虽然有迹象显示已经服役,但目前仍然比较神秘。
“中国正在为未来的中美冲突量身定制新一代预警机,预计将来会在不止南海一个战场大显身手”。最近,美媒《战区》发表了一篇分析中国新一代预警机空警-700的文章,认为这是正在加速扩张的解放军预警机队的最新成员,虽然有迹象显示已经服役,但目前仍然比较神秘。
关键是《战区》认为空警-700已不仅是预警机这么简单,在集成了雷达和“一系列光电、红外传感器”后,它事实上已成为一架多功能的情报和电子战飞机。
从为数不多的照片中,《战区》认为空警-700可能隶属中国海军,最早发现原型机是在2020年12月,当时还被认为可能是的代号是高新-16,意为高新系列的第16架飞机。2023年6月有了新的卫星照片证实其存在,并至少有2架原型机,中国海军的空警-700则在去年6月出现于东北某地。
从外形来看,空警-700依然沿用空警-200、空警-500的运-9作为平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比较优异的低速性能,意味着这些预警机可以在条件比较差的前沿机场起降。这里很有意思,《战区》认为使用运-9作为平台,首先是可以在岛屿前哨基地以及台湾海峡执行任务,并专门强调运-9是运-8的升级版,而运-8又是苏制安-12的仿制版。
很明显,这么说的意思,就是暗示解放军用的还是以前的老技术,没什么可怕的,全然不提运-9换装了新的涡桨-6C发动机和数字化航电系统。
这也是西方媒体贬低中国军备发展的老套路了,只不过预警机向来看重的是雷达、传感器和通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只拿平台本身说事大概也是实在找不到能黑的地方了。
不过《战区》也并未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太多,马上转入对空警-700性能的分析,认为其背部雷达罩内是一对背靠背的分布式孔径雷达(DAR)天线,用于在广域范围内扫描空中目标,这种可以“俯视”的能力表明其可以发现低空目标,起到了对地面和海面雷达的补盲作用。
机身安装的,则是附加侧视机载雷达(SLAR)阵列和远程光电/红外传感器的组合,可用于地面或海面监视,表示具备多情报功能。《战区》指出,就是这种将空中预警与控制(AEW&C),以及多域情报、监视、目标获取和侦察(ISTAR)能力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让空警-700成为“一种高度灵活的武器”。
光电/红外组件包括大口径CCD摄像机、红外成像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这些传感器适合在远距离识别目标,也具备探测低可探测度飞机的能力,这大概就是外媒认为空警-700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专业反隐形预警机的原因,未来还可能具备对六代机的探测能力。
航空分析师鲁普雷希特在个人博客中分析了空警-700,认为DAR样式与空警-600相似,但可能是L和VHF双波段雷达,前者负责远程搜索,后者负责反隐形。机身后部的大型矩形物体是电子情报和电子支援天线,也可能是侧视反隐形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翼尖和尾锥内有额外的电子战(EW)天线,应为电子攻击、电子防护和电子支援等作战手段共用的天线,也有可能保护己方系统。
顶部可能有卫星通信和数据链天线,如果这两个天线集成到一起,那么就具备了“视距+超视距”双重通信能力。而突出的鼻锥底部,应该就是CCD摄像机和红外成像摄像机的窗口,这些仪器共同构成多光谱跟踪系统。此外,鲁普雷希特认为空警-700还应该具有空中加油能力,这样可以进一步延长滞空时间。
结合这些仪器设备和特征,鲁普雷希特的结论,是认为空警-700是世界上第一架同时具备反隐形和反导能力的双模预警机,可以说比《战区》的结论更让美国军方焦虑。
(如果连空警500都对付不了,美军面对空警-700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毕竟,2022年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就承认,美军F-35与解放军歼-20在东海上空相遇时,解放军的空警-500“在远程火力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提到超远程空空导弹也得到空警-500的辅助,或许是暗示歼-20在与F-35对峙的过程中,展示了A射B导能力。
但不管细节如何,威尔斯巴赫承认有过这么一回事,而且没有明说到底是哪一方占据了上风,实际上就是承认美军如今的空中预警指挥及电子战,情报获取能力,根本无法对空警-500造成威胁,那么未来面对空警-700会是什么结果也就不难猜了。
也许更让美国军方急切甚至不满的,是解放军预警机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快速进步时,美军预警机队却在各方面都下滑,E-3系列正在退役,妥善率不到60%,E-7却要最快也得2027年才能交付,况且能不能在探测距离、抗干扰和指挥控制能力上胜过空警-500都是未知数,至于空警-700,届时美军只能面对技术代差形成的巨大劣势了。
来源:科大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