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极越汽车是何方“神仙”,大家可以看看他的百科资料,是百度和吉利两个超级巨头,联合打造的高端汽车品牌,但仅3年的时间,就人去楼空了,几千号员工无人管。
极越汽车,这个打着“汽车机器人”的旗号,在大举进攻市场的时候,轰然倒下,随着员工的爆料讨薪失败,意味着极越汽车跟哪吒汽车一样,死透了。
极越汽车是何方“神仙”,大家可以看看他的百科资料,是百度和吉利两个超级巨头,联合打造的高端汽车品牌,但仅3年的时间,就人去楼空了,几千号员工无人管。
这位女员工在视频中都说了啥?“最新的结果出来了,我们的谈判失败了,现在无论是吉利还是百度,或者是夏一平(极越CEO),没有一个人为我们4千多位员工负责,连员工的工资,还有这个月社保,还有该有的赔偿,没有人愿意出”。
“他就是在故意拖着我们,一直拖一直拖,直到拖到大家都把这个事情忘掉,而且不停的在压热度,热度越来越低,越来越低”。
“我们现在的处境,就好像要不到账,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就好像下岗工人拿不到补偿”。
回顾极越汽车始末,失败几乎是必然事件。
据悉去年10月百度派财务团队进入极越尽调,为后续30亿投资做准备,但一查后发现烂账一大堆,财务窟窿居然高达70亿元,意味着后续投入的30亿是水漂都打不了,于是百度决定撤资。资金链一断裂,极越马上就顶不住了,不到两个月就爆雷。
这家曾高举“智能驾驶新物种”旗帜的企业,最终以员工集体讨薪、车主维权无门、供应商围堵总部的荒诞剧情收场。
极越的崩塌还在用谎言精心包装,2024年12月,CEO夏一平宣布公司进入“创业2.0阶段”,实则暗藏大规模裁员。员工们在工作日午休后突然收到解散通知,社保断缴、工资停发、赔偿无望,连提前沟通的程序都省去,仿佛被抛入资本游戏的回收站。
一时间员工在公司围堵夏一平,担心跑路都国外,相关员工直播讨薪,连4S店也人去店空。
更讽刺的是,夏一平在致歉信中承认“战略失误”,却暗示员工向投资人讨薪,将经营失败的代价转嫁给基层劳动者。这种“道歉式甩锅”背后,是典型的权力逻辑:创业者享受资本溢价,而风险由员工和社会承担。
迫于舆论的压力,百度与吉利成立共管账户垫付工资,但这种“挤牙膏式”的善后充满变数,仅覆盖法律强制的“N+1”赔偿,对员工绩效工资、年终奖等合理诉求视而不见。
且家巨头在声明中将责任主体模糊为“协助处理”,既想维护品牌形象,又不愿突破《公司法》划定的有限责任边界。这种“既要社会声誉又不担实际责任”的心理,明眼人一看便知。
真正被遗忘在风暴中心的,是上万名车主与产业链上的弱势群体。
当吉利承诺接管售后时,车主们发现所谓的“兜底”仅是基础钣金喷漆,关键零配件断供导致车辆沦为“工业废铁”;
百度宣称维护的智驾系统,在实际使用中频发车道偏离、幽灵刹车,软件更新却永久停滞。
极越产品负责人提前预警“断网风险”,建议车主改用NFC钥匙,这等于是默认企业早已预判崩盘结局,却仍将问题产品推向市场。这种将消费者视为小白鼠的商业伦理,彻底撕碎了智能汽车“用户至上”的虚伪面纱。
从这个时间我们来看,供应商联合声讨20亿欠款时,法律仅能建议“破产清算”,而无力约束股东的责任;员工集体仲裁时,耗时数月的程序与执行难问题,让维权成本高过赔偿金额;当车主投诉无门时,三包法规对智能系统持续服务的保障仍属空白。
本质上纵容了资本,公司倒闭,老板带着钱全身而退,而普通人却要承受失业、财产贬值和安全隐患的多重打击。
百度与吉利对极越的百亿投入,更多是抢占自动驾驶赛道的门票,而非真正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极越的溃败并非孤例,而是新能源淘汰赛的预演,蔚来汽车李斌预言“未来三年只有少数车企存活”,其实行业早已心照不宣。最终,当资本寒冬来临,被抽空的躯壳轰然倒塌,徒留一地鸡毛。
极越的员工,或许难以等到姗姗来迟的赔偿了;有些车主的车机已然断网,车主们只能被迫接受“半残”的智能汽车。
极越如此,哪吒如此,接下来又会是谁呢?
来源:不在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