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位于新城泰安镇的“小金人”便利店内,晨光透窗洒在创作台的一张张设计稿上。设计稿上四个打马球女孩活灵活现,山峦、花草化作镜缘的波浪纹,珍珠错落点缀在巴掌大小的随身镜上。“我想让千年文物‘活’在现代生活里。”记者问起设计灵感来源,作者张雅馨这样说。这件以金湾大坝
在位于新城泰安镇的“小金人”便利店内,晨光透窗洒在创作台的一张张设计稿上。设计稿上四个打马球女孩活灵活现,山峦、花草化作镜缘的波浪纹,珍珠错落点缀在巴掌大小的随身镜上。“我想让千年文物‘活’在现代生活里。”记者问起设计灵感来源,作者张雅馨这样说。这件以金湾大坝出土的唐代打马球铜镜为灵感的随身镜作品,是“小金人”便利店“四季艺术驻留计划”孵化的又一件版权保护作品。
闲庭作画:
农房变身的艺术沃土
泰安镇金湾村“小金人”便利店,不是寻常乡村小店。四季桂掩映的庭院内,林凤书大师正指导村民培育兰花;画房里,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设计的艺术互动装置陈列摆放;二楼露台上,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学生团队在创作清晨采风的运河主题画。“四季艺术驻留计划就像一张白纸,让创作者们在七河八岛落款、自由泼墨。”“小金人”便利店主理人吴晓娴说,自2024年4月启动至今,已有300余位艺术家、高校师生在此驻留,他们以泰安镇出土的唐代铜镜、漆器、绒花、渔文化等元素为灵感,创作出“渔翔麟潜”等一个个艺术作品,用艺术驻留唤醒乡土文化记忆。
这种“留白”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政府将闲置农房改造权交给“小金人”,更在于发展模式的留余:村民通过房租增收,艺术家享受免租创作期,而作品收益再反哺乡村振兴。“以前觉得艺术是城里人的事,现在咱家老宅成了‘博士工作室’。”金湾村村民王大妈指着栽好的兰花、菖蒲笑道。
链动共生:
文创与治理的双生花
在“小金人”的协作网络里,艺术转化从未止步于展览。张雅馨的铜镜设计已纳入七里彡寻漆工艺研究院量产计划,即将作为“扬州礼”推向市场;吴晓娴在七里村投资建设的七里彡寻民间文艺漆工艺研究院,大力发展文博漆工艺产品产业化;而“积分派兑”机制更将乡村振兴参与度量化——村民通过维护公共环境、参与和美小院、助人为乐等积累积分,每月20日可兑换生活物资,实现了“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吴晓娴以“留白哲学”阐释这种生态:“我们不做填鸭式规划,而是像铜镜纹样般‘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她指着庭院里正在布展的综合材料“长江渔文化”系列作品说,“艺术驻留计划要留出呼吸感,让历史、艺术和文化自然生长。”
留白处生花:
艺术磁场聚人才高地
如今的“小金人”充满着生命力与艺术气息:儿童友好音乐会上,微风乐团的少年用长笛演绎《七河星光曲》;漆艺工作坊里,用不同田野元素,丰富漆的纹理;积分超市旁,凤凰村银发志愿者清点新到的有机兰花苗——这些由同心荟专家指导培育的庭院经济作物,将通过“小金人”直播销往全国。
谈起对“四季艺术驻留计划”未来的构想,吴晓娴说,鼓励更多艺术人才在七河八岛“留白”处生花,给艺术家一些驻留机会,让大家不止“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年四季都可以来扬州,来到七河八岛,在留白处书写乡村振兴的新城答卷。
供 稿:信息宣传中心
审 核:党政办
来源:王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