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妮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印尼高知美女,18岁的她肯定没想到之后她会有机会长住自己向往的中国,2024年已经结婚一年的妮娅已经适应了中国生活,但是有一件事她心里闷着,让她难以启齿,非常害怕,又不敢说出来。
妮娅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印尼高知美女,18岁的她肯定没想到之后她会有机会长住自己向往的中国,2024年已经结婚一年的妮娅已经适应了中国生活,但是有一件事她心里闷着,让她难以启齿,非常害怕,又不敢说出来。
妮娅
妮娅出生于199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硫磺温泉蒸腾的雾气常年笼罩着她的童年。父亲经营的农场里,咖啡树与火山灰滋养的菠萝交织出独特的热带芬芳,三兄妹常在雨季过后赤脚跑过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火山岩。
巴塔克族坚韧的血液流淌在这个假小子身上,她能徒手攀上十米高的榴莲树摘果,却在高中中文课上被四声调符号难住,对着课本皱起眉头。
苏门答腊岛
学生时代的妮娅是典型的双面少女:在圣玛利亚国际学校,她保持着全科A+的优异成绩,连续三年获得"最佳学术奖";周末回到部落,却会脱下校服换上传统乌璐斯裙。
命运的伏笔在高中埋下。当其他同学痴迷韩国偶像时,妮娅总抱着汉语教材在芒果树下诵读。2012年学校开设"中国商贸文化"选修课,她成为首批学员。大学攻读国际贸易期间,她常帮华人商户翻译合同,某次纠正客户的正确发音时,被戏称为"小中国通"。
学生时代的妮娅
与此同时,在黄河南岸的周口李寨村,年长妮娅五岁的张明阳正在经历人生转折。作为村里二十年来第一个大学生,他带着父亲卖猪攒的六千块钱踏入郑州大学校门。
为节省路费,寒暑假都在物流公司搬运货物,曾因通宵分拣快递高烧40度,却坚持用奖金给家人买了首部智能手机。2015年进入外贸公司后,他主动申请开拓东南亚市场,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泛黄的便签:"学好英语,走遍世界。"
张明阳
命运的转折始于2017年雨季。25岁的妮娅协助姐夫的进出口公司处理对华贸易,某日Skype窗口突然弹出一条好友申请。来自河南周口的青年李志远用笨拙的英语夹杂拼音介绍自家外贸公司的五金产品,对话框里接连蹦出的“你好呀”“吃了吗”让她忍俊不禁。
起初的公事公办逐渐被深夜弹出的表情包打破,志远会拍下郑州街头新开的奶茶店,妮娅则分享刚摘的蛇皮果,两颗心隔着6000公里在像素模糊的视频通话里悄然靠近。
两人拍摄视频
那台戴尔笔记本见证了他们最初的心动。志远总在凌晨两点守候妮娅下班,屏幕里的周口出租屋堆满外贸样品,妮娅的键盘旁常放着没吃完的榴莲。
某次网络卡顿时,志远脱口而出的“妮娅别动”被定格成永恒画面——他慌乱中截屏保存,那张模糊的侧脸后来成了手机屏保。
两人打视频
2017年国庆黄金周,志远拖着28寸行李箱,里面塞满卫龙辣条、牡丹酥和特意定制的巴塔克族图腾丝巾。
妮娅父亲打量着这个满头大汗的中国小伙,看他用刚学会的印尼语结结巴巴问好,转身对妻子低语:“眼神干净,能托付。”当晚家宴上,志远被巴塔克族的迎客酒呛出眼泪,却坚持用竹筒杯饮尽三巡。
行李箱零食
当他跪在火山岩砌成的祖屋前用中文念求婚誓词时,妮娅母亲偷偷抹眼泪。这个会帮岳父喂鸡、陪大舅哥踢足球的中国女婿,用三个月学会的巴塔克族敬酒歌征服了整个村落。
暮色中的火山轮廓温柔起伏,志远将祖传的翡翠镯子套在妮娅腕间,镯芯残留的体温灼得她眼眶发热。
2020年春节前夕,郑州新郑机场的玻璃幕墙映出妮娅忐忑的脸。志远提前半年辞职回乡,把老宅二楼重新粉刷成淡紫色——那是她视频里随口提过的幸运色。出租车驶入周口某村庄时,晒辣椒的农妇们停下手中活计,看这个穿碎花长裙的姑娘踩着满地鞭炮红纸走向李家。
厨房飘出的胡辣汤香气裹着陌生方言,妮娅攥紧志远的手心沁出汗,公公特意托人从市里买来椰浆,婆婆用蹩脚英语说“welcome home”。
妮娅与张明阳
突发的疫情打碎了所有计划。封村前夜,志远骑着借来的电动车载妮娅在结冰的乡道上疾驰,后座姑娘的围巾被寒风吹散,像团燃烧的火掠过麦田。
郑州飞雅加达的航班上,妮娅抱着塞满艾草香包的行李箱,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舷窗外云海翻涌,她突然想起昨夜新铺的棉花被带着阳光味道,志远指着天花板的星空贴纸说:“这样你抬头就能看见家乡。”
机场分别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跨国婚姻计划彻底打乱。原定3月的婚礼请柬已成废纸,妮娅的旅游签证到期前最后时刻,张明阳连夜开车送她到上海浦东机场。
封闭的虹桥枢纽高速路口,两人在私家车后座相拥而泣,承诺无论多久都要等待团聚。此后三年,郑州暴雨时张明阳趟着齐腰深水给手机充电报平安,妮娅在雅加达隔离酒店用抖音直播学习包饺子,两个时区的恋人靠着视频通话熬过1146个日夜。
2023年盛夏的上海闷热异常,浦东民政局门口挤满新人。妮娅摩挲着烫金的结婚证,旗袍立领被汗水浸透,三年前的誓言穿越时空在此刻具象化。志远将冰镇酸梅汤贴在她脸颊:“走,带你去吃真正的河南喜面。”街边小店里,老板听说新娘是印尼人,特意在烩面里多撒了把荆芥。
结婚照
周口老宅的百年槐树缀满红绸,八仙桌从堂屋摆到村道。妮娅的秀禾服是婆婆亲手缝制的,金线在袖口游走出并蒂莲纹样。当司仪高喊“三拜九叩”时,她突然学着巴塔克族婚俗,将自编的鸡蛋花环戴在婆婆发间。
晒谷场上的玉米堆成金色山丘,妮娅跟着妯娌们学纳千层底布鞋,针脚歪斜却认真,志远总在黄昏时骑着三轮车出现,车斗里有时是沾着露水的野雏菊,有时是镇上买的榴莲千层蛋糕。
张明阳老家
某个雪夜整理衣柜时,妮娅发现深处藏着泛黄的笔记本。志远用钢笔记录着2017-2023年间所有未寄出的情书:“今天学会‘早安’的印尼语发音,等见面时要第一个说”“妮娅老家火山爆发了,求遍所有菩萨保佑她平安”。
纸页间夹着褪色的机票存根和药店小票——2020年他差点瞒着家人飞去雅加达,直到发现签证过期才作罢。
妮娅试穿中国服饰
上海的新生活带着金属质感,定居上海嘉定新城后,妮娅常在社区健身步道散步时收获注目礼。
起初她不习惯被路人盯着打量,直到某天在电梯里遇见楼上的苏州阿姨——对方操着吴侬软语夸她"鼻梁生得交关挺",硬塞来两枚腌金桔,妮娅忽然领悟这些目光里好奇多于冒犯。
如今她能用河南话和婆婆唠家常,跟丈夫朋友吃火锅时会熟练调配芝麻酱,甚至开发出印尼沙嗲酱蘸涮羊肉的创新吃法。
妮娅包饺子
每个周末清晨,张明阳都会骑电动车载她去菜市场。妮娅坐在后座搂着丈夫的腰,看晨曦为高楼玻璃幕墙刷上金粉,恍惚间又回到苏门答腊摩托飞驰的盘山公路。这些细碎温暖渐渐织成新的故乡图景,让妮娅开始理解"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真正含义。
备孕计划提上日程后,志远戒掉了烟。妮娅在手机里建起《未来宝宝日记》相册,收藏着豫剧娃娃鞋和印尼木雕拨浪鼓的链接。
两人吃饭
婆婆每月从周口寄来草药茶,公公在电话里念叨:“生闺女好,像妮娅眼睛亮。”昨夜外滩烟花绽放时,妮娅忽然指着对岸的霓虹:“想家了。”
志远打开卫星地图,两个红标点隔着赤道线闪烁,他们约定孩子要在两地分别办满月酒,让巴塔克族的竹笙与河南的唢呐同时震响。
妮娅与婆婆
阳台上晾晒的蜡染布随风轻晃,妮娅望着黄浦江上飘过的积雨云出神。砂锅里炖着志远公司发的腊排,茶几并排放着两双拖鞋,一双绣着万隆火山,一双绣着嵩山少林。
厨房传来志远哼唱的印尼民谣,混着胡辣汤的香气漫过门槛——这是他们用六年光阴酿出的,独属于两个大陆的烟火人间。
来源:世界人物传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