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介绍,该项目运用数字化技术,为文物精心打造数字“金身”。游客在体验过程中,能够360度全方位欣赏越王勾践剑剑身的菱形格纹、曾侯乙编钟上凸起的纹路,还能聆听曾侯乙编钟原件的声音,仿佛与文物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4月16日,在越王勾践剑被发现60年之际,国内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VR体验《穿越青铜纪》正式官宣开票,4月29日将在湖北省博物馆西馆一楼VR剧场上线。
该项目由湖北省博物馆、武汉相关公司出品,武汉相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原创制作。
据介绍,该项目运用数字化技术,为文物精心打造数字“金身”。游客在体验过程中,能够360度全方位欣赏越王勾践剑剑身的菱形格纹、曾侯乙编钟上凸起的纹路,还能聆听曾侯乙编钟原件的声音,仿佛与文物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不仅如此,《穿越青铜纪》突破了传统静态展品的局限,将静态展品转化为动态画卷,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既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场景,如铸剑工坊里工匠们的忙碌、越王宫殿的宏伟、吴越战场的激烈,也有超越现实的奇幻秘境,如文物梦境宇宙、飞跃山水湖北等。
通过“铸剑”“复国”“定音”“明志”等巧妙设计的剧情,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身临其境般走进勾践、曾侯乙等历史人物的世界,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各地博物馆纷纷立足自身馆藏优势“各显神通”。凭借独特的展陈理念、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以及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博物馆成功“破圈”,相关打卡帖文在社交平台热度颇高。
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再创新高。在逛馆人群中,年轻人成为主力军。这一现象背后,一方面是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则是众多博物馆一改曾经的高冷、严肃面孔,创新求变,逐渐转变为备受追捧的文化地标,甚至成为年轻人游览各地的首选“网红打卡地”。
各地博物馆积极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裸眼3D等新技术手段为文物展出赋能,让观众真正与历史实现沉浸式“对话”。例如,北齐壁画博物馆以徐显秀墓壁画为依托,打造了一场“线条的盛宴”。游客戴上VR眼镜,便能“穿越”回北齐,亲历《宴饮图》中的觥筹交错与胡乐激昂;互动投影墙则让观众拨动琵琶弦,与壁画中的乐伎共奏一曲。这种“人在画中游”的体验,让历史、艺术不再遥不可及。
新技术的参与不仅更新了观众的观展方式,还改变了博物馆的策展理念。当文物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交互,历史的厚重感并未削弱,反而因“可参与”而更具感染力。文物仿佛“会说话”,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也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来源:元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