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发现新物种!这俩地要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00:13 4

摘要:中国水事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河北日报、解放日报、上海崇明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

我国多地传来新发现物种的好消息

4月14日

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

在白洋淀发现了一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五月四节蜉(Baetis majus)

经过形态学专家鉴定和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精确比对

证实了这一中国新记录物种的存在

五月四节蜉属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门蜉蝣目四节蜉科

是典型的清洁指示物种

这个新发现

极大地丰富了我们

对白洋淀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敏感型水生昆虫的出现

也揭示着白洋淀水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同时

上海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团队

近期在崇明岛水域

发现类奇异布纹藻

这种藻类此前在中国未曾有记录

是为首次发现

类奇异布纹藻 图片源自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崇明区生态环境局

这是一种附着或底栖性硅藻

其结构非常独特

藻体略呈“S”形

壳面中部宽,两端变窄

末端膨大略呈刀状

表面横纵纹交错成网格状

长度可达218微米

主要栖息于河口微咸水生境

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

包括微生物、藻类、水生维管植物、

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在内的水生生物

在特定环境下相互依存和协调

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见证

那么为了治理水环境

雄安新区和上海崇明区都做了哪些努力?

“华北之肾”重现生机

航拍雄安新区白洋淀木栈道 图片源自河北日报

位于河北雄安新区的白洋淀

是华北平原上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

对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被誉为“华北之肾”

然而,统计数据显示

白洋淀曾数次经历严重缺水

乃至“干淀”危机

“华北之肾”曾一度面临衰竭的困境

雄安新区设立后

白洋淀迎来系统性生态治理

2017年京冀两地签署了

《关于共同推进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战略合作协议》

协议中约定共同保护好白洋淀

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

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此后

雄安新区为了解决白洋淀

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厕所等内源污染问题

启动了白洋淀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厕所等

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治理项目

科学补水、清淤疏浚、

百淀连通系列工程协同推进

白洋淀淀区的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混群 图片源自新华社

2024年

京津水源上游河流国控断面

优良比例保持100%

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

水源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

白洋淀水质也连续四年巩固保持在Ⅲ类

鱼类恢复至48种

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21种

野生鸟类增加至295种

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89种

生态清洁小流域

助力建设世界级生态岛

以“水清、岸绿、景美”为建设目标

积极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和消黑除劣工程

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2024年7月

崇明区东滩候鸟栖息地

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2024年12月5日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监测到9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秃鹫

好生态留住了野生动植物

崇明区河道风光 图片源自中新网

2025年1月

《美丽崇明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正式印发

明确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

建设一批美丽幸福河湖

提出要实现

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

达标比例100%

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

水鸟物种数达到12种

鸟类种数增加到298种等目标

建成世界级生态岛的路子愈发清晰

中国水事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河北日报、解放日报、上海崇明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黑洞中的宇宙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