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尼日利亚阿南布拉州政府大楼里,一位叫奇奥玛的女士紧紧抱着男婴霍普,眼里闪着泪光反复说:“这就是我的亲儿子!你们看,他和我丈夫长得一模一样!”
在尼日利亚阿南布拉州政府大楼里,一位叫奇奥玛的女士紧紧抱着男婴霍普,眼里闪着泪光反复说:“这就是我的亲儿子!你们看,他和我丈夫长得一模一样!”
她和丈夫艾克并排坐在沙发上,对面是当地妇女事务与社会福利专员伊菲·奥比纳博。这位处理过无数家庭纠纷的女官员,此刻正皱着眉头翻看文件——房间里还坐着艾克的五位亲戚,他们异口同声质疑:“这孩子绝对不是亲生的!”
01
事情要从八年前说起,奇奥玛和艾克结婚后始终怀不上孩子,婆家人渐渐失去耐心。
“婆婆当着全村人的面骂我是‘石女’,小姑子甚至给艾克介绍新对象。”奇奥玛攥着婴儿襁褓的手微微发抖。
去年冬天,她在集市电线杆上看到“助孕圣手”的小广告,就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找了过去。
那家藏在贫民窟里的“诊所”给她注射了不明药物,三个月后宣布“受孕成功”。奇奥玛摸着平坦的小腹将信将疑,但诊所每周都会给她发B超照片。
“看着图像里的小手小脚慢慢长大,我幸福得睡不着觉,”说到这里她突然激动起来,“我确实怀孕了15个月!虽然比常人久,但孩子特别健康!”
“胡说!人类怀孕最久才12个月!”艾克的堂弟拍案而起。
专员奥比纳博示意众人安静,转身打开电脑里的档案——屏幕上是警方突击该诊所时拍摄的照片:简陋的病房里堆着成箱的婴儿奶粉,墙上贴着十多个孕妇的产检记录,但所有姓名都是伪造的。
原来这是一条黑色产业链。骗子们先以“祖传秘方”吸引不孕女性,用虚假检查制造怀孕假象,等“预产期”临近就从人贩子手里买来婴儿。BBC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婴儿大多来自战乱地区的孤儿院,每个孩子能卖到5000美元。
“你们看霍普的出生证明,明明写着在公立医院接生。”奇奥玛还在争辩,但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专员叹了口气,指着证明上的公章:“这家医院三年前就拆迁了。”
一直沉默的艾克突然抱住妻子:“别怕,就算孩子不是亲生的,我们也可以走正规领养程序。”
02
在尼日利亚东南部的小镇市集上,35岁的阿米娜(化名)颤抖着掀起衣角,露出微微隆起的腹部。“医生说这是个奇迹,胎儿正在我的肝脏旁边生长。”她抚摸着肚子,眼里闪着病态的希望。
这样的场景正在该国多个角落上演——据联合国数据,尼日利亚每名妇女平均生育4.6个孩子,无法怀孕的女性常被视作“家族的诅咒”。
BBC调查记者潜伏三个月,终于混入拉各斯某地下诊所。昏暗的诊室里,自称“妇科圣手”的男子正在给三位妇女展示超声图像:“看,这是你们孩子的脚趾,虽然藏在肾脏后面不容易发现。”
实际上,这些图像都是从网络下载的伪造资料。接受所谓“胚胎移植”的妇女们需支付相当于半年收入的300美元,换取注射一管浑浊液体。
“药物注入体内的灼烧感让我确信治疗有效。”曾在阿布贾受骗的菲奥玛回忆道。三周后她的腹部开始肿胀,月经停止,这些生理变化让原本半信半疑的她彻底沦陷。
更可怕的是,诊所严禁她们接触正规医疗——“那些庸医的仪器会杀死你们的天使”,骗子们如此恐吓道。
当“预产期”临近,骗局进入高潮。在卡诺州某偏僻农舍,临盆的妇女被要求支付额外500美元购买“神赐催产素”。
26岁的受害者奇拉描述:“他们给我打了针,整个世界开始旋转。恍惚中听见婴儿啼哭,醒来时下腹留着缝合线,怀里多了个男婴。”法医检测显示,她体内的镇静剂浓度足以麻醉一头成年斑马。
尼日利亚儿童保护组织的调查显示,这些婴儿多数来自边境战乱地区的孤儿院。犯罪集团以每名200美元收购婴儿,转手以“神赐之子”的名义卖出十倍高价。
在最新突袭行动中,警方在某“助孕诊所”冰柜里发现47支标注“胚胎培养液”的试管——实际成分是生理盐水混入致幻剂。
“这不是单纯的诈骗,而是系统性的精神控制。”临床心理学家恩戈齐博士分析,骗子们精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生育崇拜,通过药物致幻和群体催眠,在受害者意识中构建完整的虚拟妊娠体验。随着调查深入,已有12个跨国贩卖团伙浮出水面,其犯罪网络甚至延伸至欧洲领养黑市。
03
在尼日利亚东南部伊希阿拉镇某破旧旅馆,每月的第二个周六都会上演荒诞剧幕:清晨七点,二十余名腹部隆起的妇女已在走廊排起长队,等候传说中的“送子观音”露丝医生。BBC调查组伪装成八年未育的夫妻,带着隐形摄像机敲响了306号房门。
推开门的瞬间,欢呼声浪扑面而来——刚确诊“怀孕”的妇女正与亲友相拥而泣,房间里堆满写着“神赐圣药”的玻璃瓶。化着浓妆的“露丝医生”坐在褪色的天鹅绒沙发上,胸牌挂着某知名医学院的伪造证书。
“恭喜你们找对人了!”她扫过我们伪造的体检报告,“只要注射这管基因优化剂,不仅能怀孕,还能自选胎儿性别!”
见妻子迟疑,她立即转换策略,掏出袋碾碎的药片:“这是祖传促孕散,配合每周二四六同房,保准下月见喜。”这套“基础套餐”要价35万奈拉,相当于当地公务员三个月工资。
四周后我们如约复诊。露丝手持仿制超声仪在记者腹部滑动,音响突然传出“咚咚”心跳声。“双胞胎!还是龙凤胎!”她指着显示器上跳动的光点——实为预先录制的视频。当我们追问细节,她压低声音:“现在需要注射胎儿营养剂,否则宝宝会营养不良。”
这笔“高级套餐”开价200万奈拉,相当于诈骗金额飙升12倍。
调查发现,该旅馆二楼实为临时产房。曾在此“分娩”的妇女回忆:“他们给我喝了粉色药水,醒来时肚子平了,身边多了个哭闹的婴儿。”更惊人的是,所谓“基因优化剂”经检测只是维生素B12注射液,而“促孕散”实为抗抑郁药碾磨而成。
04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女性是否真的相信了这些谎言。但为何她们会轻易落入这种赤裸裸的骗局?答案或许藏在社交媒体上泛滥的怀孕谣言中。
“隐秘怀孕”是医学界公认的现象,指女性直到怀孕晚期才意识到自己怀孕。但BBC调查发现,Facebook群组和页面中充斥着关于此类怀孕的虚假信息。
美国一名女子专门运营“隐秘怀孕”主页,声称自己“怀孕多年”,且这种经历无法用科学解释。在Facebook的封闭群组里,许多帖子用宗教术语将这种虚假“治疗”包装成“奇迹”,宣称能帮助不孕女性。这些谣言让女性更容易相信骗局。
参与群组的不仅有尼日利亚人,还有南非、加勒比和美国等地的女性。骗子有时会混入群组,主动接触那些对“治疗”感兴趣的女性。一旦有人表示愿意参与,就会被拉进更隐秘的WhatsApp群组,管理员会在群里介绍所谓“隐秘诊所”及其运作流程。
今年二月,当警方突袭奇奥玛“分娩”的诊所时,震撼画面揭开了血腥真相——在看似正规的诊疗楼背后,竟藏着囚禁17岁孕妇的暗室。这些女孩有的被男友抛弃,有的无力承担非法堕胎费用,最终以47万奈拉的价格卖掉亲生骨肉。
“他们骗我说孩子会送去富裕家庭读书。”19岁的乌朱(化名)抚摸着剖腹产疤痕啜泣。这个被迫与新生儿分离的少女,手机里还存着诈骗犯发的“领养家庭”的照片——后来证实都是网图。
05
在长达四小时的激烈问询后,奥比纳博专员最终做出了裁决。她将一叠DNA检测报告推到奇奥玛面前:“法律上说,你不是这孩子的生母。”话音未落,奇奥玛突然跪倒在地,怀中的霍普吓得大哭起来。
“求您看看这个!”艾克颤抖着掏出手机,播放了一段令人心碎的视频——画面里奇奥玛正对着假孕肚唱摇篮曲,眼角还挂着未干的泪痕。这个结婚八年的男人哽咽道:“她每天给‘胎儿’读书,织了三十多件婴儿服,甚至得了产前抑郁症。”
最终,奥比纳博叹了口气:“你们可以暂时抚养霍普,但有个条件——”她指着墙上的非洲儿童保护公约海报,“如果三年内找不到亲生父母,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办理领养手续。”
走出政府大楼时,奇奥玛把霍普裹得更紧了。街角电线杆上,“包生男孩”的小广告在风中哗哗作响。儿童心理学家恩戈齐博士望着他们的背影说:“今天放过一个假母亲,明天就会冒出十个真骗子。除非我们停止用子宫定义女性价值,否则这样的悲剧永远无法终结。”
数据显示,尼日利亚每年新增1200起类似骗局,但仅有3%的案例被曝光。在邻国贝宁,甚至有村庄整村参与婴儿贩卖。正如打拐志愿者阿杜拉所说:“当整个社会都把生育当成女性考卷,作弊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来源:译言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