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12年,他们种下的“向日葵”开出灿烂的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02:43 2

摘要:2012年,来自测绘学院的学子背起行囊,将支教队的旗帜插在了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驿镇随阳村。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测绘学院团委书记应志豪老师了解到当地师资力量匮乏与教育资源薄弱的困境,于是向测绘学院的同学们发起号召,鼓励同学们将青春力量献给祖国教育事业。

每一位支教老师的心里

都珍藏了许多

名为“童真”的美好回忆

与小朋友的灵魂碰撞 播种爱与温暖

这也正是武汉大学向日葵支教队

坚守十二载的题中之义

作为2024年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获奖团队

他们带领孩子们播下向日葵的种子

迎着太阳 放飞梦想与希望

接下来 和珞珞珈珈一起走近

向日葵支教队的支教之旅吧~

初绽·在追梦中向阳生长

2012年,来自测绘学院的学子背起行囊,将支教队的旗帜插在了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驿镇随阳村。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测绘学院团委书记应志豪老师了解到当地师资力量匮乏与教育资源薄弱的困境,于是向测绘学院的同学们发起号召,鼓励同学们将青春力量献给祖国教育事业。

那个暑假,一支由16名武大同学组成的支教队伍诞生了,他们以村名“随阳”为灵感,将队伍取名“向日葵”,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光,拥有奔赴更广阔世界的勇气。那一年,面对支教过程中的困难,队员们在报告中写道:“随阳虽然偏远,却是生活的天堂,随阳的山美、水美,人们的心灵更美,在如画般美丽的地方跟如玉般纯洁心灵的人们一起,我们要把生活过得像诗一般,即使清苦,也不能少了滋味。我们来到这里,就要用我们的支教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来化解支教生活的艰辛。”而后十余年时间里,每年暑假都有二三十名队员前往随阳小学支教,赓续接力,奔赴一场场属于向日葵与“小太阳”之间的约定。

“我们该讲些什么才能真正让孩子们有所收获?”这是支教队在筹备课程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支教队按高、中、低年级三类为不同年龄学生划分班级,确定主要负责队员,建立对应的教学组。根据队员们的不同专业优势,开设诸如南极科普、心理辅导、折纸、安全教育等充满特色的课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堂课是向孩子们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2024年向日葵支教队队长谢峥分享道。从科考船到测绘专业的介绍,从科技装备的展示到“回信精神”内涵阐释,“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的谆谆嘱托通过支教队的分享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追光·在风雨中茁壮成长

团队的主要支教地随阳小学坐落于赤壁市官塘驿镇官石线旁,与平时在校的环境相比,当地的教学环境给了新一批支教队队员们“当头一棒”。夏日高温灼热,教室里没有配备任何制冷设备,气温骤降的山区夜间没有可供洗澡的热水;山区孩子的状况也让队员们放心不下,一方面,孩子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有些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本就进度较慢的课堂越发状况频出……种种情况让队员们苦恼不已。

为此,团队内部多次开会讨论,觉得支教过程中既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又要让孩子们学习成绩有所长进,学习状态有所改善。确定目标后,队员们立即行动起来,动身去村里借风扇来改善孩子们的上课环境,面对课堂秩序问题,则从课内课外两方面下功夫。在课内,队员们优化授课方式,体育课上不单讲解体育理论知识,还把篮球足球活动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游戏;数学课上不限于传授解题方法,更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个美妙的函数图像,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数学的魅力。力求拓展孩子们的眼界视野和思维边界,将更多新鲜有趣的课外知识带到大家的生活中来。

课堂以外,队员们走进一户户家庭,认真倾听村民们的心声。“我们走访了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相伴。尽管条件艰苦,孩子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却异常强烈”,队员柯欣梓回忆道。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了解到村民们其实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由于条件不好,没办法为孩子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了解得越多,队员们就越发意识到支教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赋能”——能够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潜力,将来成长为有朝气、有理想的青年,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向日葵支教队队员走进当地村民家中

盛放·在奔赴中拥抱未来

以向阳之态,暖此间少年,支教队为山区带去温暖的过程,同样也是温润自身的过程。队员杨程博清晰地记得,在他第一次来到随阳小学支教时,一对有听力障碍的姐弟每天从镇上坐一小时公交车也要来村里听他们上课,读书这件事在他们心中山无拦、海无遮。“我在语文课上给孩子们讲过聂鲁达,讲过毛主席的《念奴娇•昆仑》……从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里我知道文字一定可以闯进他们心中,我很高兴我能告诉他们,我们还有诗书”,队员游琰秋分享道。他们向着光的方向奔跑,而这些温暖本身也会在无数队员心中淙淙流淌,成为他们前行路上的动力源泉。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十余年间,小学周围道路由土路到水泥路,再到如今标识清晰的柏油路,从2012年的标准化投影仪到2018年升级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教学环境极大改善;2019年,当地政府出资建立标准化食堂,学生食宿条件有了保障。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积累和传承,这支队伍也逐渐走向成熟,很幸运地成为了乡村变迁的见证者。近年来,随着乡村交通的发展和对更优质教育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去镇中心的学校上学,村里面的生源数量有所减少,但每逢暑假,当向日葵支教队来到随阳小学,都会有许多他们曾经教授过的孩子来上课,队员们也见证着曾经稚嫩的孩子蜕变、成长,绽放出最灿烂的花。

▲2012年向日葵支教队队员在随阳小学

随阳之行,我们看到了随阳的孩子们渴求知识的脸,看到了随阳美丽的山水,感受到了随阳人民的热情……希望我们的支教之行给随阳增一分美丽,给孩子们带去一缕阳光,更希望2013年乃至以后的每一年,随阳的蓝竹下都有青年志愿者的身影,祝愿向日葵的种子能在随阳生根发芽,开出最灿烂的花!

——摘取自2012年《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向日葵赴随阳支教队总结报告》

▲2024年向日葵支教队队员在随阳小学

夕阳西下,我们结束了今天的探访和调研。回望这一天的经历,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震撼,有感动,也有责任。我庆幸自己能够参与到这段旅程中来,亲眼见证并参与到乡村变化与发展中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乡村,共同书写乡村生活新篇章。

——摘取自2024年支教队队员王璐佳的实践日志

一路走来,向日葵支教队得到了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事迹多次被《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并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实践团队”“湖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湖北省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等荣誉。他们深知,一份份荣誉的背后,是一批批支教队队员的接棒前行,是永远“向着朝阳出发”的初心不改,也更加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投身到乡村教育中来。

2024年暑假,向日葵支教队在原有的随阳小学支教点基础上,开辟了新的支教地点——荆门市京山市坪坝小学。面对新的环境,支教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希望将梦想的种子带到我们前往的每一个地方,我们坚信,向日葵追随的方向一定会有光”,队员们饱含深情地说道。

▲2024年暑假向日葵支教队二队前往坪坝小学支教

播种·在耕耘中传递温暖

“十大珞珈风云学子”名单揭晓时,队员们心中更多的是对未来支教活动的畅想。“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份荣誉让更多人听见大山里的声音,壮大乡村支教的力量,真正帮助到孩子们”,谢峥说道。支教这条路上,当地学校的帮助、武汉大学对支教活动的支持、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最终都凝聚成向日葵支教队能够始终向前的动力。

教育,从来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十二年间,向日葵支教队从随阳小学出发,将支教的火种延伸到京山,把短暂的“路过”变成了长久的“扎根”,为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见证希望的蔓延。今年春天,在校长叶露的带领下,随阳小学的孩子们通过实景化教学,种下了他们的向日葵,等到7月支教队再次前往时,这些向日葵正是烂漫绽放时。

未来,向日葵支教队希望能够吸纳来自更多学院、心怀同样理想的同学,一起将这份温暖与爱传递下去。又是一年寒来暑往时,又一批面庞青涩的青年会捧着一颗颗心奔赴各地,播种、耕耘、磨砺、收获……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一点点影响着世界、温暖着世界,把阳光带到他们目光所及、步履所至的每一处。

山雾漫过第十二个夏天

旧地图上晕开新的墨点

从随阳小学出发

他们为山区的孩子们

画了一整片会说话的向日葵田

也明白了何为成长的意义

恍惚听见十二年前的山风正穿过田野

把一个小孩写的“春天”吹向更远的山原

感谢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封面/摄影:由受访团队提供

采访:张媛 陈泰合 张胤岑

文案:陈泰合 谢伊米 张胤岑 张媛

编辑/责编:张媛

审核:珞珈宣传“聚力计划”参与单位

党委学生工作部 徐国章

测绘学院 胡俊英

张佳宁

来源:微言校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