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同盟会在大同、丰镇发展的革命党人,进行秘密活动,继续储备革命起义力量,传播反清的革命思想。他们经常利用晚上进行活动,开展革命宣传,曾张贴有《十二糊涂歌》等,反对妇女缠足,反对男人留辫子等。当时丰镇厅、宁远厅的大部分民众,根本不知道何
第五节辛亥革命的影响和乌兰察布地区的农民起义
一、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在乌兰察布地区的活动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同盟会在大同、丰镇发展的革命党人,进行秘密活动,继续储备革命起义力量,传播反清的革命思想。他们经常利用晚上进行活动,开展革命宣传,曾张贴有《十二糊涂歌》等,反对妇女缠足,反对男人留辫子等。当时丰镇厅、宁远厅的大部分民众,根本不知道何为同盟会,只是流传着有割辫子的,甚至有些民众不敢出门,怕将辫子割掉。说明当时在大多数民众中还影响很小。当山西革命军发动太原起义时,有同盟会员骨干李德懋、王虎臣等在丰镇厅、宁远厅策动绥远地方军队反正,支持山西革命军的起义,敲响了推翻清王朝的丧钟。
二、绥远巡防队的起义和乌兰察布地区的农民起义
1910年(宣统二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归化、绥远两城的防务,命山西巡抚陆钟琦派周维藩任归绥巡防队统领,整顿军务。当时巡防队有8个营,分守在“西极五原,东至兴和、接察哈尔边境,北尽内蒙(草地),南界托(托克托)城,分布散居千余里”。周维藩上任后,对八营巡防队进行了大力整顿,其时,由于内蒙古同盟会员的宣传鼓动,周维藩决定组织起义,派东、西、北三路军起事,其中东路军由刘少瑜、曾友胜赴兴和一带集合。九月底,周维藩等率领下的东路军,转战兴和和丰镇两厅等地。十月中旬,周维藩所部至兴和厅,立即“宣布起义,各处民兵悉响应”,并与刘少瑜所部在兴和境内会合。因兴和孤悬塞外,地小人多,他们决定“南取大同,会合雁门军,再图绥远”。从此,东路起义军转战晋北地区,同山西革命军联合进行反清斗争。
1911年(宣统三年),十二月一日,山西省的同盟会员续桐溪、弓富魁领导的革命军占领大同,成立了大同军政府。不久,革命军派人到丰镇与张占魁取得联系。此时,攻占大同的弓富魁部队,被清廷派遣的陈希义团包围。弓富魁急令王虎臣率军进攻丰镇,以解大同之围。十二月八日,张占魁、武万义、马有才和革命党人王虎臣组织的农民武装在隆盛庄北30里的孤山村集合队伍后,宣布起义。起义军打出“革命军”的旗号,向丰镇进发。十二月九日,到达距丰镇城30里的永善庄,沿途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物资上的支援。丰镇同知章同为防农民起义军,招募临时警察200余人,装备抬枪80余支,一面与大同联络求援,一面又派人出城和谈。十一日晨,章同命聂志贤为指挥,由马进禄率150名抬枪队,带领30名马警为右翼,汪荣久以一哨为左翼,王玉玺带60名抬枪队和警务长杜维林统60多名警察守城,在人市街集合后,出城进剿起义军。同日,起义军从永善庄出发,进到距丰镇10余里的阮家窑与敌遭遇。张占魁率领起义军发起攻击,迅速抢占吉庆梁,与镇压起义军的章同武装发生激战,起义军依托有利地形,杀伤其马队和抬枪队,使其兵败逃回城内。起义军乘胜追击,接近丰镇城。十二月十二日,起义军攻城,与守军交火,在倾向革命的田子功配合下,守军弃枪而逃,革命军夺取了丰镇城。丰镇同知章同乘乱潜入一户人家的空棺材里。革命军打开监狱释放了被监禁的60余名囚犯,并火烧了章同的住宅,将官衙豪绅富户财物救济贫民,向商会筹措饷银42000两,以供军需。藏在棺材内的章同多次躲过革命军的搜捕,寻机派人赴大同向毅军求救。十二月十六日,大同陈希文遣毅军一营500人,马队一旗150人驰援丰镇。起义军得知援兵开来,兵分三路撤离丰镇城。十二月十七日,起义军在得胜口村与毅军的马队遭遇,激战三个小时,王虎臣部被击溃,王虎臣被俘斩首于得胜口村。张占魁继续率部退到永善庄、隆盛庄地区。十二月十八日后,清军开始攻占丰镇城,二十四日,驻防山西大同的清军占领该城,于是章同大肆搜捕革命军和群众33人,全部杀害。张占魁率领部分起义军在隆盛庄、八苏木、二营子等地坚持斗争,打击清军,进行了流动作战。清朝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山西都督阎锡山调丰镇起义军去忻州整编,张占魁被编为抚顺马队营任营长,驻代县;武万义被委任为丰镇警务长。
在丰镇爆发了以张占魁为首的“小状元”起义的同时,还有赵喜泰、郑作霖、张永善等人领导的起义。因为当时他们的行动口号还不太鲜明,群众称他们为“独立队”。他们以反对土豪、恶霸、贪官、污吏为目的。
早在1911年初,他们就与山西省同盟会的革命党人王虎臣取得联系,使这一部分农民反抗土豪贪官的武装组织成为了革命党中的一员。因此参加“独立队”的人,多数是革命党人。他们借为别人送信的名义,给宁远厅传递了革命的火种,当时,宁远厅有部分人也参加了“独立队”。十月二十九日,山西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发动了太原起义,杀死了山西巡抚陆钟琦,组成山西军政府,阎锡山被推为都督。十一月,口外的“独立队”声势较前更为浩大,首先起来响应太原起义的是赵喜泰和郑作霖,二人都是丰镇厅人。他们联合李昭明等人及陶林厅地区的乡村会党武装和陶林厅100余名巡警发动起义,攻打并占领了陶林城,使反清革命声势震动口外。绥远城将军急调清军和察哈尔骑兵前往镇压,起义作战失利后,赵喜泰等率部撤往宁远厅。十二月上旬,又开始攻打宁远厅,未遇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宁远厅。当时宁远厅通判洪全系少爷出身,只有28岁,其父亲是清朝的侍郎。因此被外放宁远厅作通判,全是依仗其父的身份而做的官,纯系花花公子,平素作威作福,什么也不懂。他听到赵喜泰进攻宁远厅的消息后,派兵丁在宁远城内散布“独立队要前来抢人钱财”的谣言,而自己却借出巡之名潜逃。赵喜泰的“独立队”入城后受到“总约”(商人办事的机关,如同后来的商会)的热烈欢迎。全军驻在南街庆福粮店,从未放一枪,未伤一人,整个城内局势很稳定。第三天,有镶红、镶蓝旗的蒙古军骑兵队前来镇压,赵喜泰的“独立队”因寡不敌众,主动撤出宁远城。因赵喜泰的“独立队”多半为徒手部队,行不到数里,蒙古骑兵即追到,最后被击溃。其余部参加了十二月中旬攻打丰镇的起义。十二月十六日,遭清绥远驻军镇压而失败。
与此同时,兴和地区也发生了一些反清起义,但也很快失败。1911年十二月底,全国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1912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袁世凯策动军队和官吏胁迫清朝宣统帝自行“逊位”,标志着统治260多年的清政府最后的灭亡。
来源:中国阴山作家宣传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