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京蓬勃发展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中,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酷卓”)宛如一颗的新星。它出身“名门”,由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斯顿自动化集团(以下简称“埃斯顿”)重点孵化;它强势“突进”,仅用两年多时间便成功研发出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它肩负“
上月底,南京正式揭牌成立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全力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全速竞攀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
在南京蓬勃发展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中,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酷卓”)宛如一颗的新星。它出身“名门”,由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斯顿自动化集团(以下简称“埃斯顿”)重点孵化;它强势“突进”,仅用两年多时间便成功研发出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它肩负“重任”,是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以下简称“省级母基金”)首批产业专项基金投出的首个直投项目。
今年二季度,埃斯顿酷卓具备自主行走功能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2即将问世。在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竞逐加速的当下,埃斯顿酷卓将如何以“工业派”的务实基因、“硬核”打法,迎接呼啸而来的变革时代?
两年“速通”整机研发路
走进埃斯顿产品展厅,迎面就能看到酷卓人形机器人CODROID 01。在去年9月份举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这款机器人曾获得业界广泛关注。
CODROID 01身高170厘米,整机重量不足80公斤,采用冷峻的灰黑色机甲风格设计。全身集成44个主动自由度,实现从头部到手部、臂部、腿部、腰部和踝部的全尺寸设计。
即将面世的CODROID02会有哪些升级?埃斯顿酷卓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李远平透露:“第二代产品在硬件结构、软件架构上均有显著优化,直观表现就是步态更稳、手指更灵活,同时实现减重降本。”
据悉,CODROID02将首次展示自主行走能力,整机重量减轻10公斤以上,但手臂力量与灵巧度大幅提升。相较于一代产品仅能演示基础动作组合,二代已具备智能决策能力,可执行简单搬运任务,双臂负载超过10公斤。
从单臂协作机器人起步,到攻关研发出具备手、脚、眼、脑感控一体的移动复合机器人,最终实现人形机器人整机生产。成立于2022年7月的埃斯顿酷卓,仅用两年多时间便跑完了其他同行需要多年的技术爬坡之路。
“酷卓速度”源于其独特的产业基因。埃斯顿酷卓由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斯顿体外孵化,成立之初,就直指“具身智能”这一前沿领域——机器人可通过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并依据环境变化自主做出决策和执行相应动作。
“具身智能将是下一代机器人的核心战场,而人形机器人正是其理想载体。”李远平直言。
于是,埃斯顿组建了酷卓这支“尖兵”。成员在具身智能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李远平本人就是工信部人形机器人“揭榜挂帅”研发项目核心成员。
同时,依托埃斯顿在运动控制、机械本体、工业场景数据等方面的积累,埃斯顿酷卓构建快速产品化能力。埃斯顿的供应链、客户资源也为酷卓提供现成的商业化通道,使其在工业场景中快速验证技术,成为人形机器人赛道上跑出的一匹“黑马”。
在“数据荒漠”里啃“硬骨头”
进入202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已经“热血沸腾”:凭借跳舞、翻跟斗晋升“显眼包”,人形机器人将大众的热情推向高潮;初创企业竞相布局、跨界巨头跑步进场,“百机大战”一触即发;技术演进“日行千里”,商业化进程显著加速……
在这场激烈的全球竞速中,埃斯顿酷卓却展现出“工业派”的独特姿态——不追聚光灯,只啃“硬骨头”,有着自己的“进退”之道。
考虑到具身智能仍处于技术发展萌芽期,消费级应用虽然喧嚣热闹,但具体场景和任务更为复杂,埃斯顿酷卓坚定投身于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刚需领域,聚焦高确定性赛道。公司信心满怀:“人形机器人将在这些劳动密集型场景当中率先落地,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此外,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聚焦两大核心:“大脑”主攻认知与决策,“小脑”关乎运动控制,决定机器人的物理执行力。埃斯顿酷卓在早期便确立技术路线:“大脑”聚焦模型简化和微调而不自研大模型,“小脑”本体核心技术必须自主攻克——只有夯实运动控制等底层技术,才能在“大脑”进化后快速整合,实现智能化跃迁。
这一战略很快得到验证。2025年开年,DeepSeek掀起的技术革新浪潮席卷众多产业,搭载DeepSeek等大模型后,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能力突飞猛进,在交互、理解与决策上更趋近人类。但行业也显露出“强认知、弱执行”的技术失衡,而这正是埃斯顿酷卓蓄力已久的“战场”。
“数据是人形机器人的‘灵魂’,但‘大脑’‘小脑’的数据获取难度存在天差地别。”李远平称。
相较于大模型的训练数据来自互联网海量文本、语音、图片等,可低成本批量采集,“小脑”无论是仿真生成数据还是真机数据,其采集难度都远高于大模型。
比如,让机器人“认识水杯”只需百张图片,但让它“端稳水杯”,不仅需要让它实际端水百次,还得根据水杯倾斜角度、手指握力、水流晃动等数据持续“调教”。
一只高灵活度机械手需要超过20的自由度,集成近百个视觉、触觉等灵敏触点。在李远平看来,要将这么多零部件装进“一只手”里,技术复杂度远超机器人肢体研发。目前,埃斯顿酷卓主要从实验室和无序抓取等基础场景入手,训练机器人手眼协同能力。同时收集多模态数据、搭建数据管理平台,提升人形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作业能力。
“商业化不必等待技术完美,好的工业产品是客户用出来的。”他表示,现阶段有限智能在垂直场景已具商用价值,只有通过客户和场景的持续牵引,才能让人形机器人逐步从“会思考”迈向“能干活”。
“多轮驱动”的产业攻坚战
正如人形机器人需要全身关节的精密协同才能稳健行走,产业跃迁同样需要技术、资本、政策的“多轮驱动”。
去年11月11日,省级母基金首批产业专项基金的首个直投项目花落埃斯顿酷卓。“本次融资是埃斯顿酷卓首次引入外部投资人,融资窗口时间短,资金缺口数额大。”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南京市创投集团”)投资一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助推和引导作用,一方面,南京市创投集团受托管理的江苏南京软信服务产业专项母基金直接投资埃斯顿酷卓数千万元;另一方面,在南京市创投集团的积极沟通、主动协调下,埃斯顿酷卓项目得到国家先进制造业基金的青睐,拿到1亿元投资,大大缓解初创阶段的“资金饥渴”。
据了解,省级母基金坚持“耐心资本”定位,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前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的效率、成本、智能化程度仍有待优化,不过行业客户有应用场景,酷卓有解决方案,我们期待公司能为南京交出一份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硬核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3月26日,南京揭牌成立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机器人位列其中。产业攻坚办下设产业招商组、项目推进组、成果转化组、企业培育和服务组,同时整合龙头链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以及投资机构等多方力量。
2025年被业界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在“百机竞发”的浪潮中,李远平坦言:“行业已进入去伪存真阶段,无论公司成为首个‘省战新直投项目’,还是南京市政府部门全力产业攻坚,都将为公司发展装上强劲的‘动力系统’,助力企业实现‘人机共融’的美好愿景。”
对于这场人形机器人赛道卡位战,埃斯顿酷卓已绘制2025年技术攻坚路线图:硬件突破,年中推出单臂负载20公斤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拥有更高的自由度;软件迭代,三季度发布第二代软件控制系统,提升运动精度与响应速度;量产冲刺,人形机器人将从“实验室”跑向“生产线”,同步启动首条产线建设,推动产品商业化落地。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道阻且长,用融资“广积粮”,靠技术“深挖井”,唯有实干者方能等到破晓时分,见证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厂的历史性时刻。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