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独角兽”企业——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擎科技”)专门设计、研发车规级芯片。2021年,芯擎科技推出了国内首款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
未来的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一台行走的服务器,对算力的要求极高,一辆智能网联汽车的“智商”高不高,学开车能否又快又好,是由车载芯片的算力决定的。
总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独角兽”企业——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擎科技”)专门设计、研发车规级芯片。2021年,芯擎科技推出了国内首款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
2024年,“龍鹰一号”在智能座舱国产芯片市占率中排名第一,累计出货量达百万量级,在吉利领克系列、银河系列、一汽红旗系列等国内外30余款车型上搭载或定点。芯擎科技也是首个走出国门,赢得海外长期订单的中国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的公司,“龍鹰一号”搭载或定点的车已经遍布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很快将向日韩市场进军。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浪潮涌动,给了芯擎科技施展拳脚的空间。2018年,芯擎科技由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投资并引导落地湖北,提前布局车规级芯片领域,全力推动汽车芯片产业做大做强,助力我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他们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7纳米制程。
“我们盯准机遇风口,成立之初就坚定押注7纳米技术路线。”公司副总裁汪子元告诉记者。当时,国际汽车行业普遍使用的还是14—28纳米制程芯片,7纳米芯片的研发刚刚开始,芯擎科技与国际同行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这场赛跑只用一年半便决出了胜负。2021年,“龍鹰一号”横空出世,使国产座舱芯片与全球标杆产品的代际差距缩短了至少两轮技术周期。
▲芯擎科技副总裁汪子元介绍芯片产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摄)
在芯擎科技的展厅里,放着一台由“龍鹰一号”驱动的模拟驾驶舱,7个显示屏同时显示不同的画面,此外,芯片还有余力处理来自12个摄像头的信息。“‘龍鹰一号’每秒可处理千亿条机器指令,远超国际上常用的车规级芯片。”汪子元介绍。有了强大的算力支撑,包括数字仪表盘、HUD、4K高清显示、大型3D游戏、全景泊车影像系统、驾驶员监测系统、车内人员监控系统等智能座舱应用都能安排上。
2024年,芯擎科技又向自动驾驶领域进军,发布了全场景高阶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基于“龍鹰”和“星辰”两大系列芯片,芯擎科技打造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全系列解决方案。“星辰一号”芯片今年内就要量产,性能指标全面超越国际先进主流产品。有了它,智能网联汽车能够看懂交通标识,灵活判断路况,开车更胜老司机。
芯擎科技的表现,为自身赢来了更大的支持。今年3月31日,长江产业集团旗下长江创投公司在管AIC(Asset Investment Company)股权投资基金——千帆企航基金,第一笔投资便投向了芯擎科技。汪子元表示,公司将持续为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高阶自动驾驶芯片、高级网关芯片和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等领域,提供全面的高端汽车芯片解决方案。
出品:武汉经开区工委宣传部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娅
审核:张敏
来源:中国车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