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极度厌倦网络世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21:28 2

摘要:起得并不早,多年以来都没有早起的习惯,没办法,总是想睡够十小时。所以一般都是早上九点前后慢悠悠起来吃个早饭,然后去家门口菜市场买菜,在重庆依然有很多小贩背着竹篓卖菜,这让我有了久违地逛菜市场的感觉。

● 作者 ╳林宛央● 来源公号 ╳宛央女子

● 配图 ╳ 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___

我是宛央。

最近在重庆的生活,可以说非常线下,极具真实感。

起得并不早,多年以来都没有早起的习惯,没办法,总是想睡够十小时。所以一般都是早上九点前后慢悠悠起来吃个早饭,然后去家门口菜市场买菜,在重庆依然有很多小贩背着竹篓卖菜,这让我有了久违地逛菜市场的感觉。

我总觉得在大商超方便是方便,但关于买菜,就缺少点灵气。

真正的菜市场则是特别鲜活的,菜水灵灵的,连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是水灵灵的。

早上一般就是这样愉快地溜过去的。10点开始我会在家里写稿、看书,有时实在没有表达欲,那就追追剧,总之,一点左右,我会把午饭做完、吃完。因为吃得比较干净,所以做法往往也很简单。

下午就忙了,或许还是会抽空写点东西,但更多的时候,是去约网球课或者普拉提课。基本上都在距离家里一公里以内的地方,瑜伽馆要更近,就在家门口,这让运动变得特别特别容易坚持,想想从前在上海,我经常开车去打网球,所以没什么不能坚持的。

因为运动,很快结交了网球搭子、瑜伽搭子。并非因为我很E,大家知道的,我说了无数次,虽然我表达欲旺盛,但在真实的大型社交里,是一个很明显的i人,我对人情世故从来都不游刃有余(但是我挺羡慕这样的人),上海整个城市对边界感的重视,也会让我i得更自洽。

可是重庆不一样。

这半个月以来,重庆给我的感觉是热情火爆。边界感这种事,在重庆不太存在的。有时候我只是在电梯里多看了谁家的小孩或者谁家可爱的狗狗一眼,我会立马被攀谈,他们会和讲很多有的没的,告诉我小区附近什么好吃,什么好玩,取快递在哪里等等。

有次去榴莲店买了一颗榴莲,我只是说了句他们家榴莲好吃,她们店长非要加我微信,说她是老重庆人了,可以最快让我熟悉重庆,还教我说重庆话。她后来很认真地给我出个一个重庆美食攻略。

我日常去买耙耙柑什么的,基本上所有的摊贩最后一定都会要送我这个要送我那个。在关于边界感上的拧巴心态,对于重庆人来说,好像根本没有。

重庆人好像天然觉得,人和人之间,不就应该亲亲热热吗?

(重庆的气候倒是适合养花,家里的兰花被我养得新开了一朵)

但当然,各有利弊。上海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让上海整座城市都有一种秩序分明的感觉。而重庆,没那么多秩序分明,重庆有一种谁来了都是家人的感觉,所以对于秩序这种事没那么计较。

每个城市其实就是人群整体的气质。它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是岁月积累,互相影响,慢慢沉淀出来的。说不清是人改变了这个城市的气场,还是城市塑造了人。或者,是因为人是包容性、接纳性、可塑性都极强的物种,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拿出不同的部分。

总之,对于我自己而言,在上海我好像很容易就拿出边界与秩序感,在重庆,我也掏得出来深埋于内心的热情,开始变得不排斥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支持。

而当这种情感支持越来越多,我对线下生活就越来越沉浸,对网络世界进入了倦怠期。其实这种倦怠,之前在上海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只是重庆线下生活的热情,比如人人都会在周末出去爬山、喝茶等等让我的倦怠之心变得理所当然,再无半分羞赧。

那天听播客,好像是ELLE主编晓雪,谈到看秀,说了一句话。说以前看秀是很小众的事情,时尚也因此不被大众所熟知,网络世界的好处是,给了所有人看秀的机会,人人都在秀场,而且人人都可以前排看秀。

这句话,让我思考得非常多。我觉得那个所谓“看秀”,不是狭义上的观看时装秀,而是观察、理解整个的生活。

当我们长久地处在网络世界里,拥有前排看秀的机会,对什么都可以评判几句,是很容易有傲慢心态的,认为自己是主角,是VIP,别人都是配角,谁都得被自己支配。这也是网络世界大家很容易彼此攻击的原因。

可是真实的线下生活会把人拉入相对平衡的状态,然后我们会拥有一些朴素的价值观,能看清一些事实——自己也好,别人也好,都不过是普通人,都不过是芸芸众生,需要彼此支持着,才能渡过无尽岁月悠长人生。

当你觉得人生虚无,不妨厌倦一下网络世界,回到真实的人与人有情感交流的线下生活里,或许你能找到一些所谓意义。我始终觉得是生活感是最有力量的东西。

与大家共勉。

本期作者:林宛央。。潇洒派生活者,畅销书作者,未来知名编剧。一个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却过得比谁都潇洒的姑娘。忌矫情,治拎不清,喜欢你的不盲从。

来源:小方科技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