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林喜欢晚上玩游戏,但显示器的光亮在黑暗中总显得格外刺眼,开着顶灯又觉得氛围全无。他在网上“闲逛”时,发现一种可以直接固定在屏幕上的挂灯,刚好能照亮键盘和桌面那一小块区域,决定给自己挑一个试试。
不能买贵了
周林喜欢晚上玩游戏,但显示器的光亮在黑暗中总显得格外刺眼,开着顶灯又觉得氛围全无。他在网上“闲逛”时,发现一种可以直接固定在屏幕上的挂灯,刚好能照亮键盘和桌面那一小块区域,决定给自己挑一个试试。
他在购物平台和测评网站上“沉浸式”研究了好几天,从几十块的入门款到近两千的顶配款,各种色温、显色指数、非对称光路设计……周林觉得自己几乎快成了屏幕挂灯领域的“民间专家”。
一周之后,快要挑吐的周林,在网上买了一个30块钱的便携小台灯。他对小台灯非常满意,“从结果来说,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跟周林一样,越来越多加入“平替”大军的年轻人正在狠狠反击消费主义的气焰。根据《2024年轻人消费趋势调查》的数据,41.04%受访年轻人在购物时,经常有比价行为,其中19.29%受访年轻人买任何商品都会进行比价。
仅仅比价还不够,28.05%受访者表示在购买商品时,总会投入大量精力仔细阅读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推荐,38.48%表示经常会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推荐。
立志要“科学护肤”的晓彤,为了选一支精华液,不仅查遍了各种成分,对比了不同品牌的专利技术和用户反馈,还把网上能找到的相关博主测评、素人分享看了个遍,甚至加入了几个“成分党”交流群潜水学习。搬家的时候,她同样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逛遍了几乎所有平台、问遍了所有朋友,然后果断下单了蓝犀牛的全日式搬家。
这些越来越理智的年轻人,正在从“消费脑”向“智性脑”进化。
但要是认为他们只是简单的图便宜或者“消费降级”,那简直是天大的误会。在另一项调查中,67.7%的年轻人承认自己在去年经历了“消费升级”,也就是说,他们在某些方面可以极其抠门,但在自己真正认定的领域,却又毫不吝啬,愿意为品质、为体验、为“值得感”一掷千金。
他们可以为了抢一张“骨折价”的特价机票,提前一个月研究不同航司的里程规则,把每个羊毛都薅得明明白白;却也会在某个周末,为了一堂据说能“找回内心平静”的400块一节的陶艺体验课,眼睛不眨地就付了钱。又或者,为了午餐省下十几块钱,连续一周自带便当不重样;但转身为了自己的腰椎,购入大几千的人体工学椅时,毫不手软。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在网上狠狠曝光!
很多时候,年轻人的这套消费标准都挺有效,但是某些时候,再理智的消费者也可能踩坑。搬家服务,因为低频、高价、非标化、信息不透明以及深度介入私人空间的特点,成了这种新消费观遭遇旧模式的重灾区,也是许多人心中“值得感”极易崩塌的地方。
周林还记得自己毕业后第一次搬家,虽然提前做了不少功课,还是被坑惨了,“电话里明明说好一口价500,师傅到现场各种理由加钱:这沙发太大,加200;没电梯,一层加50;东西太多,再加一车或者加300……到最后收了我1200!”
尽管后来他又花了更多时间对比,选中了蓝犀牛搬家,但还是不太放心,师傅上门之前,他偷偷在房间里打开了手机录像,觉得就算吃亏也不能吃闷亏,要是乱收费就在网上狠狠曝光。结果等师傅花了一个半小时把房间里的东西全搬完,他也没有等到想要的“爆点”,而且师傅还顺手把他房间里的垃圾给带到了楼下。
这下轮到周林不自在了。快搬完的时候,他在越来越空的房间里踱步,总觉得有点不真实。最后实在忍不住,他略带试探地问师傅:“师傅,您说实话,是不是看我开着录像才没加价啊?”
师傅先是一愣,然后乐了:“录啥视频?小兄弟你是网红啊?早知道今天要上镜,我出门前先好好拾掇拾掇了!”
师傅的玩笑话让周林不知道怎么回,他只好咧了咧嘴:没事,您形象好得很!
等到师傅离开,他拿起手机才哭笑不得地发现,由于长时间录制导致过热,手机早就停止录像了。
那天晚上,他在网上发了两个帖子。一个,是图文并茂、真心实意地“狠狠推荐”了这次的蓝犀牛搬家服务,称之为“搬家体验的天花板”;另一个,则是对自家那款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手机录像功能的疯狂吐槽。
区别怎么这么大
周林的经历,从被坑的愤怒到被专业服务“治愈”后的惊喜,生动地反映了搬家服务体验带来的巨大情绪价值差异。
根据《2024年轻人消费趋势调查》,有接近三成的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而搬家过程中,不少搬家师傅确实会提供情绪价值,只不过是负面的。
去年搬家时,晓彤就结结实实地体验了一把什么是“花钱买罪受”。约好下午两点,师傅快四点才姗姗来迟,理由是“忘记了”,语气毫无歉意。搬她那些好不容易从国外淘回来的北欧餐具时,箱子“咣当”一声就重重放在地上,晓彤心疼得声音都变了:“师傅您能轻点吗?里面都是易碎品!” 对方却翻了个白眼,嘟囔道:“哪儿那么娇气,碎了有啥,不就是几个盘子碗嘛。”
整个搬家过程晓彤都提心吊胆,一边担心自己的东西被弄坏,一边担心师傅不耐烦了直接不干,“感觉花钱请了个大爷,还得陪笑脸,简直了。”
后来有一次,她陪同朋友搬家。朋友提前在手机上预约了蓝犀牛。“我当时还挺好奇的,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像网上说得那么好。”
结果让她再次“惊了”。她看到蓝犀牛的师傅们不仅动作麻利专业,而且会主动和朋友确认:“这个箱子我看贴了易碎标签,里面大概是什么物品?我们放到车上这个位置重点保护一下可以吗?” 想想自己上次搬家时的“鸡飞狗跳”,她简直想哭了:“同样是花钱搬家,体验的区别咋就这么大呢?”
预约服务之后,看着蓝犀牛的收纳师用气泡膜一个一个包裹自己的盘子,晓彤感觉自己绷紧的后背一点点放松下来。
这样的松弛感,也是许多年轻人正在追求的新体验,在《2024年轻人消费趋势调查》中,把这样的消费描述为“能为自己带来松弛感或将自己从烦琐的事务中脱离出来”。
这些消费观念和需求的新变化,无疑也在倒逼着服务行业的自我革新与升级。
正因如此,蓝犀牛搬家才会一直坚持线上明码标价,将各项收费标准清晰、透明地呈现给用户,让用户在下单前就能“心中有数”,从源头上杜绝“价格刺客”的生存土壤。
同样,对师傅团队专业性的持续投入,对打包手法、操作规范的不断优化,以及完善的售后和保障机制……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提升服务品质,确保用户在蓝犀牛的每一次搬家体验,都能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和“值得感”。
对于那些追求顶级“松弛感”和“情绪价值”的用户,蓝犀牛的日式搬家服务,提供从全屋精细打包到新家物品精准还原的全程服务。“上午还在旧家兵荒马乱,晚上就能在新家点上香薰、泡澡、敷面膜了!”那种瞬间找回熟悉生活秩序和内心掌控感的感觉,真切地帮助无数用户治愈了“搬家焦虑症”。
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账本,记录的早已不只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更是对时间、精力、情绪和生活品质的综合考量。人们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也越来越无法容忍那些名不副实、体验糟糕的“消费刺客”式服务。
在搬家这样一件复杂的事情上,选择一个透明、专业、可靠、能带来良好体验和积极感受的服务,懂得聪明地借力,为自己的精力、时间和心情进行一次真正值得的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更成熟、更聪明的消费选择和生活态度。
来源:蓝犀牛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