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姐”一路走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00:11 3

摘要:在澳門的我得悉“劉大姐”童正维老師辭世的消息。於是乎我打電話給葛優呂麗萍候躍華“劉大姐走了”“知道!哀痛著呢。”他們仨幾乎一致的口徑,彷彿是開過會似的。侯耀华在该剧中饰演余德利。昨晚他在朋友圈里发文悼念。他写道:惊悉正维大姐仙逝,非常难过,望全家节哀顺变,正维

在澳門的我得悉“劉大姐”童正维老師辭世的消息。於是乎我打電話給葛優呂麗萍候躍華“劉大姐走了”“知道!哀痛著呢。”他們仨幾乎一致的口徑,彷彿是開過會似的。侯耀华在该剧中饰演余德利。昨晚他在朋友圈里发文悼念。他写道:惊悉正维大姐仙逝,非常难过,望全家节哀顺变,正维大姐一路走好!童正维于4月14日22时52分因心脏衰竭医治无效,在家人的陪伴下安然离世,享年88岁。今年2月,童正维还身穿红棉袄喜气洋洋过年,我還微信拜過年嘿。没想到会突然离世。童正维,193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在姊妹7人中,她是唯一的女孩。1956年,童正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青年话剧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1995年,上海青年话剧团与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合并组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不过,那时童正维已经退休。其代表作有《花儿怒放》、《摩登家庭》、《编辑部的故事》等。除了在《编辑部的故事》出演机关干部之外,还在《摩登家庭》、《大宋提刑官》等几十部电视剧客串母亲角色,塑造了牛大姐、贾奉雉、刘淑芬等中老年妇女形象,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老艺术家。童正维原本是一名话剧团演员,1986年首次拍摄电影《非常大总统》,正式开启荧幕之旅,54岁那年参演《编辑部的故事》,塑造的牛大姐一角是思想保守、喜欢说教的机关干部,在改开的新时代里显得怪诞而可笑,深受大家喜爱。《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京味很浓的戏。筹拍时,导演本想找北京的演员来演牛大姐,据说考虑过李明启,后来决定用童正维,因为试镜时导演看到童正维身上有一种牛大姐才有的特质,那就是永远正确。事实证明,导演的选择是正确的。当然,生活中的童正维可不是牛大姐那样的人。2013年,《编辑部的故事》拍续集,我專程去劇組採訪。一拍就是36集,原剧才25集。“人间指南”编辑部只剩下戈玲还在坚守阵地,戈玲仍由吕丽萍饰演。童正维和葛优也参演了,只是客串。不过,《新编辑部的故事》反响平平,给亿万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编辑部的故事》,还是李东宝、余德利、牛大姐......在《编辑部的故事》里用犀利眼神震慑葛优的"牛大姐",在《摩登家庭》里把"海归儿媳"气到跳脚的"肖老太",终究还是退出了属于她的舞台。但当我们翻开她的人生剧本,才发现现实远比戏剧更精彩:一个出身上海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如何用半生演绎小人物的悲欢?当"牛大姐"的暴脾气遭遇"肖老太"的洋派范儿,她究竟藏着多少张面孔?在《摩登家庭》劇組我也探班釆仿。在《编辑部》里,她是能把李冬宝怼到哑火的"毒舌大姨",金句频出:"现在这年轻人啊,就像没熟透的柿子,看着红,咬一口涩得慌!"但到了《摩登家庭》,她却化身用英语骂人的"海派婆婆",把"洋媳妇"赵明明气到直跺脚。这种角色跨度,恰似她的人生AB面:白天是穿中山装演样板戏的体制内演员,夜晚却偷偷在家看《老友记》学美式幽默。拍《摩登家庭》时童正维总把"洋媳妇"的台词本画满批注,从"honey"的发音到"cheers"的时机,她用红笔写得密密麻麻。有场戏要演肖老太跳广场舞,她愣是跟着跳了三个月,膝盖肿得像馒头也不肯停。这种较真劲儿,让赵明明感慨:"她不是演老太太,她就是老太太本人。"

在"数字小姐"靠念"12345"拿天价片酬的今天,童正维们的消失显得格外刺眼。某知名导演曾吐槽:"现在找演员,要看微博粉丝数、小红书带货量,演技反而成了加分项。"但这位老艺术家却用行动证明:真正的表演,是让观众忘记演员本身。对比当下某些"面瘫式演技",童正维的表演堪称教科书:演牛大姐时,她把"沪普"说成带机关枪的方言;演肖老太时,她又把上海话里掺进美式俚语。这种语言驾驭能力,让如今的配音演员都自叹不如。更难得的是,她从不用替身,80岁拍《摩登家庭》时,仍坚持亲自爬五层楼拍追车戏。

我所了解的是童正维属于先成家后立业,丈夫马科是知名话剧导演,执导过《红色风暴》、《赵一曼》、《海瑞上疏》等八十多部话剧,两人结婚半个世纪风雨同舟。童正维生前最大遗憾,或许是为了家庭而放弃热爱的演艺事业,因为丈夫马科不幸罹患胰腺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丈夫,童正维放弃演艺事业。在马科眼里,童正维是个怎样的人?马科有诗为证:结发三十又二年,相濡以沫共悲欢荣辱穷通身外事,驽马长车赖妻贤可怜黄梅红楼梦,不及编辑闹得红任他天花纷乱坠,我只看俺牛姐甜。《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之前,童正维是马太太;播出之后,童正维变成牛大姐,马科不再是马科,而是牛大姐的爱人。如今,“牛大姐”与“牛大姐的爱人”在天堂相聚。用马良所发的讣告里的话说,“与先行一步的父亲天上再见,皓首归青丝,青春永作伴”。

童正维的离世,意外引发了关于"老戏骨人设"的讨论。有人怀念她塑造的经典角色,称"牛大姐就是中国版的苏珊大妈";也有人质疑:"这种暴脾气老太太,在今天怕是要被骂上热搜。"但细想之下,这种争议恰恰印证了她的成功——她把人性中的复杂面揉碎了,再捏成观众最熟悉的样子。在流量至上的年代,我们是否过于苛责老艺术家的"不完美"?当"牛大姐"的毒舌遇上"肖老太"的傲娇,这种矛盾感不正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或许,我们应该感谢这些老戏骨,他们用一生告诉我们:演员不是神,而是能让我们在荧幕前照见自己的镜子。对于童正维的离世,有人唏嘘"又一个时代结束了",也有人调侃"牛大姐终于不用在天堂怼人了"。但更多人开始反思:在这个全民追星的时代,我们是否遗忘了那些真正用生命演戏的人?当某流量明星的机场街拍能霸占热搜三天,当某爱豆的绯闻能引发全民吃瓜,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什么才是值得铭记的"星光"?对于童正维这样的老戏骨,或许最好的纪念,不是痛哭流涕的悼文,而是记住她塑造的每个角色,让那些鲜活的灵魂继续在荧幕上发光。

来源:佐伊涵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