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大英博物馆的顶级中国文物,看完这些珍宝,真是百感交集 !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7 03:25 1

摘要: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疯狂洗劫3天后,将这座万园之园付之一炬。

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疯狂洗劫3天后,将这座万园之园付之一炬。

1900年,八国联军踏入颐和园、西苑、翰林院、天坛等处,掠夺三天后,又将圆明园彻底烧毁。

在这两次浩劫中,无数珍宝被装上军舰,作为战利品运往异国他乡。

其中,相当一部分珍宝,最终流入了大英博物馆。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组高清照片,走近大英博物馆中珍藏的中国文物,感受那段历史的痕迹。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展厅,开篇介绍词,翻译成汉语是:“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璀璨,最悠久的文明”

△蟠螭纹黄金宝剑,诞生于东周时代,在地下深埋了2000多年。

清朝末年在山西出土后,送入圆明园中,最终流入大英博物馆。

△黄金剑柄的细节,精致的令人叹为观止。

△乾隆的金瓯永固杯,存世仅4只,故宫博物院1只,台北故宫博物院1只,均为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却有2只!

△乾隆时代的珐琅彩

△被切割的明代龙纹琉璃瓦。

△嘉庆的龙袍,真正的九族严选

△薄胎玉壶

△乾隆大阅甲,还有一套藏于巴黎荣军院。

△大阅甲的背部。

△地狱女判官,面色凝重,手拿生死簿中的“善簿”

△金代水月观音

△青花瓷盘

△鬼工球,从外面看,只是一个球体,但里面的9个球层层叠叠,套连相含。每个球均能自由转动。

是牙雕工艺的巅峰之作。

△绘有五爪金龙的花瓶

△来自颐和园的瓷凳,同样绘有代表皇家的五爪龙。

△错金银铜翼虎,仰天怒吼,做向上扑跃之态,制作于春秋战国,出土于汉朝大墓中,全球仅此一件。

△铜翼虎的细节

△《女史箴图》,这是古代十大名画之一,原作是晋代顾恺之所画,在战乱中丢失。

这幅《女史箴图》,是唐朝的临摹版本,虽然不是正版,但仍然价值连城。

△《女史箴图》远景,1860年,被英国骑兵上尉克劳伦斯·约翰逊,在圆明园中抢走,以25英镑的“白菜价”卖给大英博物馆。

△雍正御用的瓷盘。

△全球唯一一套完整的唐三彩墓葬俑

△康熙年间烧制的御碗。

△济公的原像。

△金镶玉摆件

△青铜双羊尊,诞生于商代,通体覆盖鳞纹,羊角螺旋纹的铸造精度,达到0.1毫米,腹腔内壁的22字铭文,记载着商王武丁祭祀场景。

整体透露着庄重静穆的气韵,堪称“青铜器中的蒙娜丽莎”。

全球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日本。

△辽三彩罗汉像,原藏于河北易县的古刹中。

被民国盗匪切割成块,以十万银元的价格,卖给了英国商人,最终成为大英博物馆的“东方奇观”

△慈禧的流苏象牙扇

△清朝皇室的“云肩”

△云肩的细节。

△凤冠

△瓷器展柜,各种器皿都有,称得上琳琅满目。

大英博物馆共有800万件文物,英国本土文物占比不到10%,其余90%多,都是外国文物。

其中来自中国的有20多万件,常年展出的有2000多件。

△瓷器的近景,“似玉、非玉、而胜玉”都是万里挑一的精品,

△葫芦花瓶,不知它的兄弟姊妹,有多少在漂洋过海中,粉身碎骨?

△嘉庆皇帝颁布的圣旨

△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绘制于乾隆年间,地图范围:东至朝鲜半岛,西至葱岭,北至黑龙江,南至万里石塘(今南海诸岛)

△光绪幼年时穿的龙袍。

△慈禧的凤袍

△慈禧凤袍的正面。

△太平天国洪秀全的遗诏,天京被清军攻破后,这份遗诏作为战利品,送进了颐和园收藏。

没想到,1900年,它又被八国联军当成战利品抢走,最终进入了大英博物馆。

△清朝的蓑衣,除了各种文物,大英博物馆里还有不少清朝的民间用品。

△清朝的绣花鞋

△首饰盒

△顶戴花翎,这是一个单眼花翎,通常只赏给有特殊功勋的大臣。六品以下的只赏给蓝翎。

△精致的鼻烟壶

△清朝的泥雕

△正黄旗都统的盔甲

△李鸿章亲卫队的军服。

△大明永乐宝剑,专为明成祖朱棣锻造,现藏于“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

△剑柄的细节,无论是颜值工艺,还是历史内涵。

大明永乐剑都在越王勾践剑之上,可惜流落海外,不知何时能够回来。

图片中这些文物,只是九牛一毛,像敦煌藏经洞的《树下说法图》、唐代《引路菩萨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残卷等,都能在大英博物馆里看到。

这些流浪在外的瑰宝,映照出的,不仅是5000年历史的辉煌灿烂,更是未曾熄灭,归家的渴望!

来源:意想不到的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