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 - 数据分析师 8个月年终奖怎么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00:32 2

摘要:个人介绍:22年毕业从事数分工作,校招最高拿到55w总包offer(BAT SSP)。工作后经历2段大厂工作,跳过槽,拿过最高绩效,工作之余总结个人经验,为求职朋友们了解数分的工作内容、实际应用和价值体现。不定期随缘更新,喜欢的朋友望关注、收藏!!!

个人介绍:22年毕业从事数分工作,校招最高拿到55w总包offer(BAT SSP)。工作后经历2段大厂工作,跳过槽,拿过最高绩效,工作之余总结个人经验,为求职朋友们了解数分的工作内容、实际应用和价值体现。
不定期随缘更新,喜欢的朋友望关注、收藏!!!

一、做需求之前,先想好绩效怎么写绩效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阿里为例,绩效375(最高绩效)代表可以拿6-8个月的年终奖+晋升机会;325(最低绩效)代表年终奖归0+裁员危机在互联网公司,绩效是评估牛马成果的唯一手段,因此做需求要跟绩效挂钩,能在绩效上浓墨重彩添上一笔的才是好需求。1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能产出绩效的需求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因此做需求前一定要先思考:假如这个需求做好了绩效该怎么写
二、绩效怎么写&什么是好绩效
万能的绩效公式:基于xxx方法,得到xxx结论,推动xx落地,拿到xxx结果
给几个常见的案例:
分类案例绩效写法1.收益评估我们想在产品页面上线一个新的样式,但不知道收益有多大,能帮忙评估下吗基于数据分析,预估xx样式能有效提升cvr xx%,推动研发落地,实验中cvr实际提升xx%,符合预期2.策略设计我们想选一波的商品首页推荐给用户,但不知道怎么选商品,能帮忙定义下吗基于xgboost模型,圈选种子商品在首页推荐给用户,基于实验,ctr +xx%,cvr +xx%3.指标体系(配合做看板)我们打算搞一个xxx活动,需要有一些数据观察活动情况,能帮忙设计下吗针对xx大促活动,构建监控指标体系并落成看板,提高大促期间数据分析效率4.异动归因最近收入跌得好惨,能看看是为什么吗基于因果树模型,对xx时间内的收入下跌进行拆解,归因为xx客户流失,推动销售进行客户挽回5.AB实验想上线一个功能,能不能帮忙设计下实验策略,科学衡量功能的效果针对xx功能设计AB实验方案并证明科学性,基于实验验证xx功能对xx指标能显著提升xx%


基于上述的例子,是不是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有明确数字的结果最有说服力,如ctr +xx%,cvr +xx%(最直观) > 提高大促期间数据分析效率(很笼统)数分的贡献越大,结果感觉越好,如 圈选种子商品在首页推荐给用户 > 预估xx样式能有效提升cvr xx%,推动研发落地❌ 使用的方法越高级,绩效结果越好。这里有个常见的误区,追求复杂模型和少见技术并没大用。自己对比绩效文字可以感受到,“基于因果树模型” 和"基于Xgboost模型" 只写 “基于数据分析”没什么本质区别,结果远大于技术。所以平时在工作中,找合适&高效的方法 > 复杂&少见的技术

针对这些感受,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好绩效定义为:数分贡献价值大 * 拿到直观的结果 。
在这公式之外,我们可以再加1个因子,好绩效 = 数分贡献价值大 * 拿到直观的结果 * 项目难度。

注意这里的难度不单指技术,可以是技术难(要用到高深的统计知识)、可以是推动难(需要较强的项目把控和人际关系让研发配合)、可以是发现问题难(某个隐藏极深的bug通过最普通的分析发现了)总而言之这个项目存在难度,不是换个人也一定可以做好的事情,但难度这块很难再几句绩效中体现,因此需要在平日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反映给自己的上级,这点之后再说
三、如何筛选需求
筛选需求,就是筛选自己的绩效,套入绩效公式:好绩效 = 数分贡献价值大 * 拿到直观的结果 * 项目难度。step1:先看数分贡献
我自己心里的排序是:策略设计(自己决定怎么做) > 收益评估(判断要不要做)> AB实验(判断做的咋样)> 指标体系(监控做的咋样) > 异动归因(为啥做的不好)感觉不用多解释,这个排序我觉得很直观,设计策略的总归比做监控有价值step2:拿到直观结果
这里就需要自己提前对需求的落地和收益有个预估,不管是什么需求,只有最终落地有收益才有意义。举个收益评估的例子:
绩效1:我通过xx分析,预期xx项目能提升xx%,项目上线后xx指标提升xx% 绩效2:我通过xx分析,预估xx项目没有收益,暂时hold

不用说,绩效1 的结果绝对好于绩效2,虽然从道理上讲,绩效2基于xx分析验证没有收益节约了开发的人力也是数分的价值,但客观是这个道理,最终认不认看的是你老板的主观

step3:项目难度
这里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到底是选简单*好拿结果的项目 还是 选难*结果收益更大的项目就看个人的取舍,在这里不多说看过主动做难项目去的好成绩拿高绩效的,也见过做难项目没成功一年到头没产出的但如果是刚入职前几年的同学,建议还是先做简单点的,在职业前期平稳过渡下

综上所述,工作中可基于以上3点综合选择需求,工作中可以稍微“功利”一些。切记一个组的同事能力不会有太大差距,选择永远>努力。

来源:中国在线教育智库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