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给邻居老太送了16年饭菜,老太太一过世,她3个儿女就找上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03:09 3

摘要: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王奶奶,您今天气色真好。”李秀芝端着热腾腾的饭菜站在门口。

“进来吧,秀芝。”老太太颤抖着声音,“我这辈子就剩下你了。”

“别胡说,您儿女不是都在外地吗?”

老太太摇头,目光落在窗外飘过的云上,“他们早把我忘了。”

01

清晨六点,李秀芝已经站在厨房里忙活。

米饭在电饭煲里蒸着,她熟练地切着青菜,锅里的排骨汤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妈,您又要给王奶奶送饭啊?”女儿小琳从房间里出来,揉着惺忪的睡眼。

“嗯,王奶奶牙口不好,我做得烂一点。”

小琳坐在餐桌旁,看着母亲忙碌的背影,“十六年了,您一天都没落下。”

“习惯了。”李秀芝笑了笑,将切好的青菜放进锅里,“人老了,就需要有人关心。”

窗外的阳光洒进来,照在李秀芝脸上。她五十多岁,皮肤还算光滑,只是眼角已经有了细纹。

她和丈夫老张住在这个老小区已经二十多年,女儿小琳大学毕业后在附近找了工作,周末才回来住。

十六年前,李秀芝第一次注意到隔壁的王奶奶,是因为连着几天没见她出门。

那天,李秀芝敲了敲隔壁的门,“王奶奶,您在家吗?”

门开了,王奶奶的脸色有些苍白,“哦,是秀芝啊。”

“您怎么了?好几天没见您出门。”

“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前几天摔了一跤,现在走路还有点疼。”

李秀芝这才注意到,王奶奶家里一片狼藉,看起来很久没收拾了。

“您的子女呢?”

“都在外地,忙着呢。”王奶奶笑了笑,但眼里没有笑意。

“那您这几天怎么吃饭?”

“有点方便面和饼干。”

李秀芝心里一酸,回家就做了一顿饭,端给了王奶奶。从那以后,照顾王奶奶就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王奶奶今年八十三岁,退休前是一名小学老师。她的丈夫早早去世,留下她一个人和三个孩子。

大儿子在北京做生意,二儿子在广州开了家公司,女儿嫁到了上海。理论上,她应该是一个幸福的老人,儿女都有出息,生活也不愁。

但实际上,王奶奶的生活很孤独。

李秀芝从来没见过王奶奶的任何一个孩子。据王奶奶说,他们都很忙,每年只在生日和春节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开始还会寄点钱回来,后来连钱也不寄了。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不想打扰。”王奶奶总是这样说。

但李秀芝知道,这只是一个老人在自我安慰。

02

十六年前的那个冬天,李秀芝第一次给王奶奶送去了热腾腾的饭菜。

“您尝尝,我做的红烧排骨。”

王奶奶有些不好意思,“麻烦你了。”

“不麻烦,我家也就三口人,多做一点也是做。”

起初,李秀芝一周给王奶奶送两三次饭。后来发现王奶奶确实行动不便,就每天都送。十六年过去,这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老李,你说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多管闲事了?”有天晚上,李秀芝问丈夫。

丈夫正在看报纸,抬头看了她一眼,“你心里舒服就好。”

“就是有时候想,王奶奶的孩子们怎么这么狠心,把老人家一个人丢在这里。”

“城市里的人,都忙着赚钱,哪有时间照顾老人。”丈夫叹口气,“你这样已经很好了,至少让王奶奶晚年有个照应。”

李秀芝点点头,“我就是觉得,人老了,不能太孤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秀芝和王奶奶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她不仅给王奶奶送饭,还帮她打扫卫生,陪她聊天,买东西。

王奶奶总是很感动,“秀芝,我这辈子做了什么好事,能遇到你这样的好人。”

李秀芝笑着说,“我们是邻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实际上,李秀芝自己也从这段关系中获得了满足。

王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思维依然清晰,还有很多人生智慧和故事。她会给李秀芝讲她年轻时的事,教书育人的经历,还有自己看过的书和电影。

这些都让李秀芝感到充实。

03

王奶奶的三个孩子,十六年来从未回家看望过母亲。

每年春节,李秀芝都会邀请王奶奶到自己家过年。

“您的孩子们不回来吗?”她曾经这样问。

王奶奶摇摇头,“他们说外地机票太贵,路程也远,就不回来了。”

李秀芝心中不是滋味,但她不好多说什么。

有时候,王奶奶会收到孩子们寄来的礼物,一些保健品或者衣服。王奶奶总是很珍惜,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舍不得用。

“孩子们有心了。”她会这样说。

但李秀芝知道,这些礼物只是孩子们为了安抚自己的良心。

随着年纪的增长,王奶奶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七十五岁那年,她被诊断出轻度老年痴呆。八十岁时,她开始需要拄拐杖行走。

这期间,李秀芝除了送饭,还经常带王奶奶去医院检查,陪她散步,读报纸给她听。

“秀芝,你真是我的好女儿。”王奶奶常常这样说。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李秀芝都感到心酸。她不知道王奶奶的亲生子女在想什么,怎么能对自己的母亲如此冷漠。

“他们可能真的很忙。”李秀芝试图为他们辩解。

王奶奶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落寞,“忙到十六年不回家看一眼吗?”

李秀芝无言以对。

有一次,王奶奶的二儿子给她打电话,谈到了房子的问题。

“妈,您这房子现在值钱了,要不要卖了换个小的?剩下的钱您留着养老。”

电话是免提,李秀芝正好在王奶奶家里,听到了这个提议。

王奶奶沉默了一会儿,“这是你爸留给我的房子,我想一直住下去。”

电话那头的二儿子似乎有些不耐烦,“那您自己考虑吧,反正以后这房子也是我们的。”

挂了电话,王奶奶的手颤抖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他们只关心这些。”她低声说。

李秀芝握住她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天晚上,李秀芝回家后,将这件事告诉了丈夫。

“有些人啊,心里只有钱。”丈夫摇摇头,“老人家这把年纪了,还要受这种气。”

“我看王奶奶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指望他们是没戏了。”李秀芝叹了口气,“我能帮的,就尽量帮吧。”

丈夫点点头,“你做得对。”

04

去年冬天,王奶奶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那天早上,李秀芝像往常一样去给王奶奶送早餐,敲了半天门没人应。她用备用钥匙打开门,发现王奶奶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呼吸微弱。

“王奶奶!”李秀芝急忙冲过去,拨打了120。

医院诊断是心脏病发作,年纪大了,情况不太乐观。

李秀芝立即联系了王奶奶的三个孩子。

“伯母,我是秀芝,您母亲病了,现在在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

“哦,是秀芝啊,谢谢你通知我们。”大儿子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我们这边都很忙,实在抽不开身。医药费我们会负责的,您看能不能帮忙照顾一下?”

二儿子和女儿的反应也差不多,都说太忙,来不了。

李秀芝放下电话,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她不明白,母亲病重,做子女的怎么能说不来就不来。

接下来的日子,李秀芝几乎住在医院里,照顾王奶奶。她的丈夫和女儿也经常来帮忙,轮流陪床。

王奶奶的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清醒的时候,她会握着李秀芝的手,叮嘱一些事情。

“秀芝,我这辈子没做什么大事,就是教了几十年书,养了三个孩子。”

“王奶奶,您别这么说,您教育了那么多学生,是很伟大的。”

王奶奶摇摇头,“教书育人是我的工作,我尽力了。但养孩子,我可能做得不好。”

“不是您的错,是他们太自私了。”李秀芝忍不住说。

王奶奶笑了笑,“人各有命,我不怪他们。”

一天晚上,王奶奶突然变得异常清醒。她让李秀芝帮她坐起来,然后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信封。

“秀芝,这是我的存折和密码,还有一些文件。”王奶奶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你收好。”

李秀芝不解,“王奶奶,这些东西您应该给您的孩子。”

“他们不需要。”王奶奶说,“我有我的打算。”

李秀芝不忍拒绝,只好收下。

“还有,我写了一封信,也在里面。等我走了,你再看。”

李秀芝眼泪流了下来,“王奶奶,您别这么说,您会好起来的。”

王奶奶轻轻摇头,“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这十六年,你是我最亲的人。”

第二天早上,王奶奶在睡梦中安详离世。医生说,她走得很平静,没有痛苦。

李秀芝悲痛不已,马上通知了王奶奶的三个孩子。这次,他们说会回来处理后事。

葬礼很简单,只有几个邻居和王奶奶的老同事参加。王奶奶的三个孩子终于出现了,但他们看起来更像是来完成任务,而不是来悼念母亲。

葬礼结束后,李秀芝打开了王奶奶给她的信封。里面有一本存折,显示余额五十万元,还有一份经过公证的遗嘱。

遗嘱上写着:

“我,王丽华,神志清醒,自愿立下此遗嘱。我名下的存款五十万元,全部赠予我的邻居李秀芝女士,以感谢她十六年来对我的照顾与关爱。我的三个子女在我生前已各自独立,经济条件良好,不需要我的这笔钱。此遗嘱已经公证,希望大家尊重我的决定。”

李秀芝看完,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她从未想过要王奶奶的钱,这十六年的照顾,完全是出于善良和邻里之情。

她决定,等过段时间,把这件事告诉王奶奶的子女,把钱还给他们。

05

葬礼后的第二天早上,李秀芝正在厨房准备早餐,门铃突然响了。

“谁啊?”李秀芝擦了擦手,走去开门。

门外站着三个人,正是王奶奶的三个孩子:大儿子张明,二儿子张强,女儿张丽。

“李阿姨,打扰了。”张明说,声音不太友善。

“哦,是你们啊,请进来坐。”李秀芝有些意外,侧身让他们进来。

三人进屋后,并没有客气的意思。张强直接说:“李阿姨,我们有事想问您。”

“什么事?”李秀芝倒了杯水给他们,“关于王奶奶的事吗?”

张丽冷笑一声,“您就别装了。我们已经查过了,我妈把五十万元给了您。”

李秀芝愣了一下,“是有这回事,但我正打算告诉你们,这钱我不能要。”

“那您倒是挺会做样子的。”张强嘲讽道,“十六年给我妈送饭,不就是冲着这笔钱吗?”

李秀芝感到一阵刺痛,“你这是什么话?我照顾王奶奶,纯粹是出于邻里之情,从来没想过要她的钱。”

“哼,谁信啊?”张明站起来,居高临下地看着李秀芝,“一个外人,我妈凭什么给您钱不给我们?肯定是您用什么手段蒙骗了我妈。”

李秀芝气得发抖,“你们自己十六年不回来看一眼,现在倒是为了钱找上门了?”

“我们忙,这不代表我们不孝顺!”张丽提高了声音,“况且,我妈的赡养费我们每月都按时打过去。”

李秀芝冷笑,“是啊,钱是打过来了,但人呢?您知道您妈这十六年是怎么过的吗?每天盼着你们的电话,看着门口,希望你们能回来一次。过年过节的时候,她都是在我家过的,因为你们连个影子都没有!”

三个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以对。但张强很快恢复了强硬的姿态,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拍在桌子上。

“李阿姨,我们查过了,我妈最近几年有轻度老年痴呆症,神志不清。她立的遗嘱根本不合法。这是律师给的法律意见,您最好主动把钱还给我们,否则,我们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

李秀芝的心砰砰直跳,她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她一直认为,做好事不图回报,但现在,她不仅没得到感谢,反而被指责利用老人。

“你们...你们...”李秀芝气得说不出话来。

正在这时,门铃又响了。

06

李秀芝去开门,是邻居王大爷和几个小区的老人。

“秀芝,我们听说王奶奶的子女来了,特意过来看看。”王大爷笑着说,然后看了看屋内的三人,“这就是王丽华的三个孩子吧?”

张明有些尴尬地点点头,“是的,我们是来处理一些后事。”

“哦,后事啊。”王大爷走进屋,其他几个老人也跟了进来,“那我们来得正好,也有些话想说。”

李秀芝倒了水给老人们,然后站在一旁,不知道该说什么。

王大爷看了看王奶奶的三个子女,语气严肃起来,“我和你们母亲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知道她的为人。她这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到你们常回家看看,但是十六年啊,你们连一次都没回来过。”

张丽辩解道,“我们工作忙,经常出差,实在抽不开身。”

“忙到十六年不回家看一眼母亲?”另一位老人杨阿姨冷笑,“我儿子在国外工作,每年也要回来看我一两次。”

张强有些不耐烦,“我们的事,不需要外人来管。”

“外人?”王大爷提高了声音,“你们才是外人!这十六年,是秀芝每天给你们母亲送饭,陪她聊天,带她去医院。你们在哪里?你们除了打电话问房子的事,还关心过你们母亲什么?”

张明的脸色变了,“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很简单。”王大爷从口袋里拿出一个U盘,“这是你们母亲生前录的一段视频,她让我们保存,等时机到了再给你们看。”

李秀芝惊讶地看着王大爷,她不知道王奶奶还录了视频。

王大爷示意李秀芝把电脑拿出来,视频很快播放了起来。

来源:育儿小秘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