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先锋再进一步,瑞立科密冲刺主板IPO,三大核心看点解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06:00 2

摘要:据深交所公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4月18日召开审议会议,审议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的首发上市申请。作为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领域的领军企业,瑞立科密此次IPO拟募集资金15.22亿元,投向研发智造总部、

据深交所公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4月18日召开审议会议,审议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的首发上市申请。作为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领域的领军企业,瑞立科密此次IPO拟募集资金15.22亿元,投向研发智造总部、研发中心建设、信息化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在汽车智能化与国产替代浪潮下,这家深耕行业20余年的“隐形冠军”能否借资本之力再攀高峰?我们从技术实力、市场地位及募投逻辑等多维度展开分析。

一、基本面扫描:技术护城河深厚,国产替代先锋地位稳固

1、聚焦“卡脖子”环节,突破外资技术垄断

瑞立科密主营业务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及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涵盖ABS(制动防抱死系统)、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BS(电子制动控制系统)、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CAS(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等关键电控制动部件,覆盖气压/液压制动、电控/线控制动等主流技术路线。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正向开发能力的自主品牌,实现了ECU(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的全链条自主化生产,打破了外资巨头长期主导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产品已通过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集团、北汽福田等国内头部商用车企的验证并实现批量供货,部分产品出口欧美市场,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汽车电控安全领域的技术自主权进一步提升,也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扎实的客户基础。

2、硬科技属性突出,研发投入构筑壁垒

招股书显示,瑞立科密研发投入常年保持高位。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9,372.91万元、9,678.97万元和11,583.25万元,占营收比例稳定在5.50%-7.07%。截至2024年末,研发团队规模达384人,占总员工数的15.37%,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54%。通过跨部门项目小组机制,公司整合研发、生产、市场资源,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技术-产品-市场”的正向循环。

技术积累方面,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459项(含发明专利58项)、软件著作权93项,并主导或参与制定9项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其“车用高性能制动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彰显了在细分领域的技术领导力。此外,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进一步夯实了行业地位。

二、募投逻辑拆解:加码研发与产能,锚定智能化升级

1、15亿募资投向何处?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15.22亿元,主要投向四大项目:

•瑞立科密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8.81亿元):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提升电控系统核心部件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3.08亿元):聚焦线控制动、智能悬架等前沿技术研发;

•信息化建设项目(0.83亿元):推动生产管理数字化升级;

•补充流动资金(2.5亿元):缓解订单增长带来的运营资金压力。

2、募资必要性:产能与研发双重驱动

从行业趋势看,随着商用车智能化、电动化渗透率提升,电控制动系统需求持续放量。公司2022-2024年营收从13.26亿元增至19.77亿元,归母净利润由0.97亿元跃升至2.69亿元,产能利用率已接近饱和。此次募投的智造总部项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展开,旨在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公司竞争力,不难得出,该项目会带来电控系统产能的显著提升,以满足未来市场订单需求。

研发层面,线控制动作为自动驾驶的核心执行端,技术门槛高且国产化率不足10%。公司计划通过研发中心项目攻克高精度力矩控制、冗余设计等关键技术,抢占下一代技术制高点。

三、财务健康度:盈利稳健,现金流压力待解

1、业绩持续增长,毛利率稳中有升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均保持增长。2024年营收达19.77亿元,归母净利润2.69亿元。毛利率从2022年的22.03%提升至2024年的29.73%,主要得益于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产品,其中以气压制动主动安全系统产品为主,与此同时,公司液压制动主动安全系统产品和ECAS产品的毛利贡献整体呈上升趋势。

2、补流合理性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拟用2.5亿元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占募资总额的16.4%,比例处于合理区间。从行业特性来看,汽车电子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研发投入、生产扩张等环节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公司这一补流比例与行业内企业为维持运营和发展所采取的资金配置策略相符,合理补充流动资金有助于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更加稳健。

四、合规性审视:分红与募资是否冲突?

1、历史分红规模可控

目前,公司未实施大额现金分红,未分配利润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建。根据公司规划,股票上市后三年,在公司当年盈利且累计可分配利润为正值并且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足额提取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以后,如果公司没有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资金支出安排(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除外),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 10%,股票上市后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股票上市后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与证监会“鼓励分红但杜绝过度融资”的政策导向相符。

2、募资与分红逻辑自洽

从募投项目看,资金主要用于扩产和研发,与公司战略一致。补充流动资金占比仅为16.4%,且基于订单增长测算,不存在“圈钱补流”嫌疑。整体来看,公司募资计划与盈利能力、行业前景匹配度较高,符合监管层对IPO企业“聚焦主业、理性融资”的要求。

五、未来展望:智能化风口下的机遇与挑战

1、行业红利释放,市场空间广阔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商用车领域同样面临着深刻变革。从市场层面来看,消费者对于商用车高效运营、节能减排以及智能化操控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整个产业链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与产品优化。政策层面,“双碳”目标推动商用车电动化提速,智能驾驶L2+级功能渗透率提升,进一步拉动线控制动、智能悬架等产品的需求。瑞立科密作为国产替代先行者,有望率先受益。

2、竞争加剧,技术迭代不容懈怠

尽管公司当前技术领先,但外资巨头如博世、大陆集团仍占据高端市场主导权,且国内竞争对手如万安科技、亚太股份等加速布局线控制动领域。能否持续保持研发强度、缩短新品落地周期,将是公司守住市场份额的关键。

结语

瑞立科密的IPO上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迈向高端化的缩影。在国产替代与智能化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公司凭借技术积淀与客户资源,或将成为资本市场上又一硬科技标杆。然而,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与快速迭代的技术需求,其能否将募投项目转化为实际竞争力,仍需时间验证。

来源:皮海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