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行草范本!从作品来看,鲜于枢书法水平比赵孟頫更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06:40 2

摘要:元代书坛以“复古”为旗,赵孟頫无疑是这一潮流的标杆人物。他的书法以晋唐为宗,圆融秀逸,被后世奉为“元人冠冕”。元代行草领域,另一位书家的成就却常被低估——鲜于枢。其代表作《襄阳歌》不仅展现了元代行草的高峰,更在艺术表现力与个性表达上,隐然超越赵孟頫的同类创作。

元代书坛以“复古”为旗,赵孟頫无疑是这一潮流的标杆人物。他的书法以晋唐为宗,圆融秀逸,被后世奉为“元人冠冕”。元代行草领域,另一位书家的成就却常被低估——鲜于枢。其代表作《襄阳歌》不仅展现了元代行草的高峰,更在艺术表现力与个性表达上,隐然超越赵孟頫的同类创作。

相较之下,赵孟頫书写的《襄阳歌》(如三希堂刻本)虽笔法精熟,却更显法度森严,秀逸有余而豪迈不足。这种差异源于二人对“古意”的不同理解,赵氏追求晋唐法度的还原,鲜于枢则更重情感与古法的融合。

鲜于枢的书法以唐人笔法筑基,上溯二王,尤重中锋运笔与悬腕作字。其《襄阳歌》中,藏锋起笔、衄挫顿按的技法,使线条兼具沉稳与灵动,显露出“浑雄朴茂”的独特气质。

赵孟頫虽以“用笔千古不易”为圭臬,但其行草多偏侧锋取势,线条秀润却稍欠骨力。

明代王世贞曾评鲜于枢“以骨力胜,而乏姿态”,赵书则“姿态有余,骨力不足”,这一论断在《襄阳歌》的对比中尤为明显。

鲜于枢的性格豪放不羁,常于酒后挥毫,其草书《醉时歌》即被称“奇态横生”。这种性情投射到《襄阳歌》中,表现为字势的跌宕起伏与章法的疏密对比。字形大小错落,牵丝引带如行云流水,毫无刻意安排之迹。

反观赵孟頫,因其宫廷书家的身份,作品多受“雅正”审美约束,即使书写狂放诗文,仍难脱端庄之气。鲜于枢的“真率”与赵氏的“谨严”,实为两种艺术性格。

赵孟頫曾直言:“余与伯机(鲜于枢)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这一自谦之词并非客套。从书法史看,赵氏的影响力确更深远,但其成因复杂。一方面,赵孟頫身居高位,作品流传更广;另一方面,鲜于枢传世墨迹少,且多藏于海外,客观上限制了其传播。

鲜于枢对“古法”的坚守更具纯粹性。他批评黄庭坚草书“大坏古法”,主张回归张旭、怀素的一气呵成,这种理念在《襄阳歌》的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来源:汉府古文化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