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很多家长和考生都会纠结一个问题:**学校重要,还是城市更重要?**尤其在分数“卡位”的情况下,是选择一所排名高但地处三四线城市的高校,还是选择地段好但学校名气一般的城市高校?这是填报志愿时必须权衡的关键点。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很多家长和考生都会纠结一个问题:**学校重要,还是城市更重要?**尤其在分数“卡位”的情况下,是选择一所排名高但地处三四线城市的高校,还是选择地段好但学校名气一般的城市高校?这是填报志愿时必须权衡的关键点。
城市资源 = 教育 + 就业 + 人脉 + 实习。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线新一线城市,有着:
更丰富的实习与就业机会更强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平台更多的创业孵化、金融投资、跨国公司总部这意味着,就读于这些城市,即使学校名气稍逊,也能借助城市平台提升自己的“含金量”。
不少“双非”高校因为地处优势城市,毕业生就业非常亮眼:
上海大学:位于一线城市,文理工兼备,靠近张江高科技园区,校企合作项目多,就业率很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虽非985/211,但借力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大厂,电子信息就业突出。这类高校虽然“头衔”不够响,但就业和发展不输部分高排名院校。
并不是所有专业都对城市依赖度高。例如:
新闻传播、金融、计算机、法律等专业,更适合在大城市读;师范、医学、农业、矿业等专业,城市影响较小,反而看重院校口碑和本地资源。分数略高:可优先选城市+强专业的双非或普通一本(如苏州大学、南京邮电等)分数中等:优先选行业密集型城市,如宁波、青岛、成都,提升就业机会分数偏低:可选地级市中实力强、就业渠道稳的应用型大学城市并非万能,但对专业学习、实习、就业、人脉积累有重大助力。选志愿时,别只看“排名”,更要看“平台”与“未来”——好的城市环境,可能就是你未来职场的起点。
来源:王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