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咱们熟悉的财神爷赵公明,手持金鞭、胯下黑虎,掌管天下财运,生意人家户户供奉。可您知道吗?这位赵公元帅最早竟是个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专职散播瘟疫的凶神,是怎么华丽转身成为万人追捧的财神爷的呢?
话说咱们熟悉的财神爷赵公明,手持金鞭、胯下黑虎,掌管天下财运,生意人家户户供奉。可您知道吗?这位赵公元帅最早竟是个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专职散播瘟疫的凶神,是怎么华丽转身成为万人追捧的财神爷的呢?
要说赵公明的来历,那可真是一波三折。小僮翻遍古籍,发现这位爷最早出现在西汉《淮南子》里,原型可能是个叫"河海应龙"的上古小官。这位仁兄"赏亦明,罚亦严",专门调解民间纠纷,后来在"赵大村"羽化登仙。"利民市"又姓赵,这不活脱脱就是财神雏形嘛!
到了东汉,《典籍实录》又给赵公明换了个人设——后羿射下的九个太阳里,唯一没死透的那个,化身人形骑黑虎、执银鞭,后来给张天师看炼丹炉去了。您听听,这来历够玄幻吧?不过那会儿他还叫"赵光明",跟财神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晋代才是赵公明真正的"职场巅峰期",不过干的可不是什么光彩差事。《搜神记》里写得明白:上帝派他和钟士季各带几万小鬼,专门到人间索命!《真诰》里更狠,直接管他叫"温鬼之名"。小僮脑补那个画面:黑面长须的赵公明带着瘟鬼大队,走到哪儿瘟疫就传到哪儿,活脱脱一个行走的生化武器!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位瘟神大人居然还有点"职业道德"。《搜神记》里记载,他的手下被一个叫王祐之的清官感动,不但没索命,还送了几支能辟邪的赤笔。这操作,简直像现在的纪检干部被感动后主动送锦旗,画风清奇得很!
隋唐时期,赵公明的形象开始微妙变化。《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里说他"除凶去暴,正直聪明";南宋《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更绝,一边说他是"白瘟鬼",一边又夸他能"扬善"。这不就是古代版的"浪子回头"剧本吗?
元代是个关键转折点。《新编连相搜神广记》直接把瘟神和善神拆成了两个岗位:五瘟使者专管散播瘟疫,赵公明则负责"公平买卖求财"。好家伙,这不就是现代企业的"业务拆分"吗?从此赵元帅正式转岗,开启了财神生涯!
要说赵公明彻底"洗白",还得感谢明代那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姜子牙封神那段写得精彩: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手下管着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个部门。这配置,活脱脱一个"天庭财政局"啊!
小僮特别注意到,书里赵公明的形象变成了"黑面浓须,骑黑虎,执银鞭"。这个造型经过说书人的传播,很快风靡大江南北。从此以后,谁还记得他当年是瘟神?这就跟现在某些明星洗白人设一个套路!
赵公明能成功转型,背后还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大爆发,打破了坊市界限,商人市民阶层崛起。这些人最需要什么?当然是发财啊!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当时过年流行贴"财马"(财神画像),可见求财之风多盛。
元代更夸张,现存版画《财库之门》上画着聚宝盆,过年时家家户户贴在门上。您想想,这种全民求财的热潮,不催生个财神出来才怪!赵公明这是赶上了"时代风口",想不红都难。
最后还有个有趣的现象:赵公明的形象居然和佛教的"大黑天神"撞脸了。这位大黑天神也是管财运的,造型同样是黑面怒目。元代密宗流行,老百姓哪分得清佛道?干脆把俩神仙合成一个拜。这就跟现在品牌搞联名款似的,双倍曝光,双倍效果!
小僮查资料时还发现,大黑天神有个"三年必应"的承诺——虔诚供奉三年,要官位给官位,要钱财给钱财。这营销话术,简直是为赵公明量身定制的广告词啊!
回顾赵公明的转型之路,简直就是一部神仙版的"职场逆袭记"。从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到万家供奉的财神,他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选择大于努力"。
您看啊:首先得有点真本事(管瘟疫也是技术活),然后抓住时代机遇(宋元商业大发展),再蹭个热点IP(《封神演义》),最后来个跨界合作(佛教大黑天)。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想不成功都难!
所以各位看官,下次拜财神的时候不妨多想想:这哪是在拜神?分明是在学习一套古代版的"个人品牌打造术"啊!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来源:无风却起念V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