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对立与苦难奇观 《向阳·花》从议题电影走向情绪电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09:18 2

摘要:今年的清明档,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向阳·花》因为题材的特殊性而受到关注。中国电影史中服刑女性题材作品稀缺,只有谢晋的《女儿谷》(1996)等寥寥可数的几部。这让《向阳·花》的出现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影片以高月香、黑妹、胡萍等一群女犯刑满释放后的生存处境为切口,

◎李宁

今年的清明档,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向阳·花》因为题材的特殊性而受到关注。中国电影史中服刑女性题材作品稀缺,只有谢晋的《女儿谷》(1996)等寥寥可数的几部。这让《向阳·花》的出现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影片以高月香、黑妹、胡萍等一群女犯刑满释放后的生存处境为切口,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互助。

观看这部影片的心情颇为复杂。一方面,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女性情谊的书写的确难能可贵。但另一方面,观众又能清晰地感受到创作者在有意迎合潮流,以流量明星与女性互助为卖点,用刻意制造的生存苦难和两性冲突来撩拨大众情绪。

放大苦难

流露出性别对立的色彩

电影《向阳·花》改编自虫安的小说《教改往事》中的《女监里的向阳花,开出高墙外》一章。原著以非虚构文学的方式,冷静平实地讲述高月香、黑妹等人出狱后的生活。

影片放大了原著中的苦难经历,并将其编织进冲突层层递进的戏剧链条中,具体的方法是让两位女主角不断陷入由多位男性角色造成的困境中,嗜赌成性的丈夫、道貌岸然的经理、见色起意的老板、阴鸷暴戾的“老爹”……这些符号化的群像构成了密不透风的压迫之网。对于男性角色的扁平化处理,使影片流露出性别冲突的色彩。唯一稍显复杂的男性角色“黄毛”,虽与黑妹有着一同成长的情感羁绊,但其行为最终仍指向对于男性主导的江湖秩序的维护。

影片的这种情节设计,与上世纪90年代的经典电影《末路狂花》如出一辙。《末路狂花》中,塞尔玛和路易丝两位好姐妹结伴出游,不料遭遇一系列来自男性的侮辱与损害,直至走上人生的不归路。影片末尾,面对男性执法者的围追堵截,无路可退的二人选择驾车凌空一跃,驶向了彻底的自由。不同的是,《向阳·花》的结尾上演了一幕令人拍手称快的复仇戏码:高月香选择以暴制暴,制裁了盗窃团伙的头目“老爹”。

追求爽感

将暴力浪漫化、苦难奇观化

这种快意恩仇的江湖气质,让《向阳·花》流露出一种暴力的浪漫化倾向。影片将女性抗争简化为酒瓶砸头、持刀威胁、抡石暴击等行为。盗窃团伙头目“老爹”显然是霸主式父亲的象征,这就让高月香的行为既有反抗父权的意味,也有惩奸除恶的侠义成分。然而,这种爽感叙事虽然迎合了大众情绪,却遮蔽了现实中生存图景的复杂性与非暴力权益争取的可能性。

其次,是苦难的奇观化。片中的强制搜身、性骚扰等情节,看似揭示女性困境,实则是将各类模式化的冲突进行堆叠,最终导向各类苦难的奇观化展演。例如,高月香在宾馆被污蔑偷表后被迫脱衣搜身的桥段,尽管是以批判歧视和偏见为目的,但仍然用男性凝视的方式去简单粗暴地制造了流于表面的冲突,忽视了刑释女性求职歧视背后的深层问题。

这种创作策略,是近年来现实题材电影的普遍手法。在今天的媒介化时代,创作者们越来越善于调动网感,具有流量思维,创作高度情绪化的文本,满足观看者的情绪价值。《向阳·花》所代表的议题电影正慢慢走向一种“情绪电影”:用热门社会议题、精心设计的冲突节点与边缘人物的苦难景观,调配出高浓度的情绪催化剂,去触发观众的共鸣。

割裂与游移

神圣母职与姐妹情谊的冲突

《向阳·花》的英文片名为“We Girls”。影片最值得肯定的尝试,是以全女性的视角去构建叙事,展现新时代的姐妹情谊。狱中姐妹的互助、出狱后的共生关系,均试图挑战许多文艺作品里“女性竞争”的刻板模板。

但影片一方面强调“向阳花”积极重生的精神面貌,一方面又不断用“末路狂花”式的遭遇去渲染悲情,内在始终有一种割裂和游移。而潦草的大团圆结局,又制造了姐妹互助的乌托邦童话,冲淡了影片原有的悲剧力量。

更需要看到的是,影片所构建的“女性同盟”在一定程度上仍受限于传统性别框架,这尤其体现在高月香这一核心人物的矛盾性与撕裂性上。无论是入狱前从事违法直播,还是出狱后辗转许多职业,高月香所有的行动均以“拯救女儿”为驱动力,本质上仍未跳出“牺牲型母亲”的窠臼。出狱后,她假扮警察企图行骗、销售假酒等,反复游走于法律边缘,又与“为女儿重生”的初衷形成割裂。

我们当然能够理解为人父母的责任与担当,尤其是对女性而言,成为母亲的那一刻,人生故事也重新分界。但高月香身上的母职光环,在一定程度上却成为姐妹情谊的枷锁。最明显的情节在于:高月香为了赚钱抚养女儿一意孤行,强烈要求黑妹与她拍摄门锁宣传视频,丝毫不考虑黑妹的迟疑和忧虑,最终导致后者在网络曝光后被“老爹”团伙重新控制。

姐妹情谊是一种建立在身体与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共同情感,这一概念也强调女性因为相似遭遇而达成共识。但影片中高月香与黑妹之间接连爆发的无谓争吵,以及她对黑妹展开的人身攻击式的谩骂,总让人感到她对后者缺乏一种真正的理解与关爱。

高月香越是沉溺于母亲角色,就越让人感到姐妹情谊的脆弱,也就越让这一角色缺乏令人共情的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片尾高月香暴击“老爹”的高潮片段,更像是高月香的自我救赎。当“老爹”的暴虐行为点燃了高月香的反抗火焰时,影片恰好叠加了高月香女儿的影像。这意味着,只有在黑妹遭受身体创痛的那一刻,高月香才真正地体认到了对方的苦难,才将自己对于女儿无条件的爱转移到后者身上。

就此而言,国产电影的女性叙事还需要用更细腻、更真切的目光去体察女性群体的情感处境,更好地处理女性多重身份之间的关系,书写更具现实意义的姐妹情谊故事,而不能让堆砌的暴力或苦难景观,遮蔽了她们真正的内心世界。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