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科技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09:38 2

摘要:项目建设后,每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47,117.92万元规模(十年平均),项目十年期每年平均给政府带来税收约25,120.48万元(含所得税),具体核算指标参见附件:项目十年期营业收入一览表。


项目名称

健康产业科技城建设项目

项目经营规模

项目建设后,每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47,117.92万元规模(十年平均),项目十年期每年平均给政府带来税收约25,120.48万元(含所得税),具体核算指标参见附件:项目十年期营业收入一览表。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相关政策具备可行性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近日,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政策支持下,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十四五期间,生物制药、精准医疗、高端康养、远程医护等新型大健康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附加值大幅提高,个性化、智慧化的大健康服务模式创新风起云涌,健康服务与旅游、养老、体育、农业等产业广泛结合,可穿戴设备、智能体检设备、医护机器人等新型健康产品层出不穷,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向纵深发展。

在中国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到,深化大健康理念,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攻坚行动,推进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同时,我国重视以人为本,将民众始终放在工作中的首位。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粤科社字〔2020〕86号)相关要求,加快进位赶超,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特制定《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共分五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体情况,在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我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仍然面临规模有待提升、集聚度不高等突出问题与面临挑战,并提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优势和发展机遇。

第二章工作目标,明确“四个目标”,包括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聚效应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支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第三章重点任务,提出重点推进的“五大任务”,包括完善双核多节点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聚区;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升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动能;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生物安全治理水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

第四章重点工程,提出十大产业特色园区建设工程、优势领域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多梯次企业集群建设工程、产业集群核心关键技术强基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工程、研发外包服务补强工程、医疗健康产业优化升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工程等“八大工程”。

第五章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支持、加强人才保障、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加大用地保障、强化应用推广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聚焦发力,补齐短板,增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措施。

第三章大力促进产业高端发展

第六条对我市生物医药企业按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承担生产的,按实际投入费用的20%予以资助,每个品种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单个企业每年资助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第七条对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欧洲统一(CE)、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权威认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按审计后的实际发生费用予以资助,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通过开展国际联合临床研究取得境外上市的药品,按实际投入费用的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第八条对符合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临床医疗机构,按照项目总投资的4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每新增1个GCP专业学科,予以额外50万元奖励;每家单位累计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首次获得亚太地区伦理审查委员会(FERCAP/SIDCER)等国际知名认证的机构,按项目单位实际费用支出的2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第四章构建产业支撑服务体系

第九条针对基础研究环节薄弱等痛点问题,依托我市高校、科研机构集聚全球顶尖科学团队在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生物医学大数据等领域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领原始技术创新突破。项目建设及运营经费从市政府投资中列支,预研经费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支。

第十条支持有望解决重大临床需求与市场需求的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开展核心技术突破,对其前期研究予以全额资助,项目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聚焦突破高端医疗影像、新型体外诊断产品、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基因药物、细胞产品、多肽药物及酶工程等关键零部件研制和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提升产业竞争力,按项目总投资的40%分阶段给予资助,项目实施里程碑式管理,最高不超过3亿元。

本项目属于国家、各省市大力支持、促进、推动、引导、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同时,本项目不属于《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产业[2004]746号)“禁止类”和“限制类”,亦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规定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中所列各条款。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要求,在产业政策上具备可行性。

项目研发制造产品市场可行

作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电子针灸首席科学家的郑明德教授在传统中医针灸的基础上,创立了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与电子针灸理论。该理论经过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龙致贤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的推荐,发表于《前沿科学》2008.1第2卷(总第5期)。该杂志只收录最新科学思路和科学理论,由前国务委员宋健担任编委会主任,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担任编委会委员,发表论著需要两位以上的院士推荐才有资格进入审评程序,是国内最具前瞻性的科学理论杂志(见附件)。郑明德教授根据这个理论发明的糖尿病治疗仪可以让病人不吃药,不打针,甚至不忌口。轻轻松松告别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治疗糖尿病最好的方法。

2012年3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文推广他的“华汉针神全息脉冲糖尿病治疗仪”。同年“两会”上22名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国家推广电子全息针灸理论并将其纳入国家医保和新农合。郑教授先后获得数十项专利,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在国内外获得过数十项大奖,被国内外数十家媒体进行过报道。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本项目核心产品需求势必迎来大幅度地增长,项目产品市场可行。

项目承办单位运营实力雄厚技术基础牢固支撑项目可行

项目承办单位以健康、医疗、养生等产业科技研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健康产业文化交流及高端人才培养为主要发展方向,始终秉承“科技报国、实业报国、教育报国”的宗旨,加快推动我国健康产业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公司引进国际健康产业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打造一条高科技健康产业链,并构建成为高端健康产业硅谷。

公司一直注重于设计和技术专利工作,并先后取得28项中国国家专利,其中2015年,又连续获得了三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专利分别是:糖尿病检测治疗仪(专利号ZL2015201679560),近视眼防治仪(专利号ZL2015201679274)和具有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功能的智能手机(专利号ZL2015208861808)。

经济效益显著支撑项目可行

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完善深圳市大健康产业结构,带动深圳市经济发展。项目总投资81,169.9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3,169.90万元,流动资金8,000.00万元。经初步测算,项目十年期指标参见下表所示:

图表2-4项目十年期经济指标一览表

图表2-5项目投资指标总表

项目的生产建设符合国家与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鼓励类项目范围,项目选定设备具有技术先进性,前瞻性,成熟性;工程方案可行,具有广阔的销售市场。项目正式试运营,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年均产值247,117.92万元、年均纳税25,120.48元(含所得税)、年均利润总额43,172.36万元、年均税后利润32,379.27万元、投资利税率84.14%、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45.54%,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5.69、盈亏平衡点16.19%;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并符合当地投资标准与产值税收标准。同时能直接解决人员就业595人,间接解决就业几千人以上,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来源:中金普华产业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