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特殊教育学校田娟娟:以爱为笔 绘就特殊儿童的希望蓝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0:09 3

摘要:4月14日,记者踏入泽州县特殊教育学校时,生活常识图片与随风轻晃的柔软挂件映入眼帘,教师的笑脸如同春风拂面,给予特殊孩子温暖与希望。在这片特殊教育的主战场上,田娟娟以爱为火种,用专业作羽翼,为特殊孩子点亮了希望灯塔。

4月14日,记者踏入泽州县特殊教育学校时,生活常识图片与随风轻晃的柔软挂件映入眼帘,教师的笑脸如同春风拂面,给予特殊孩子温暖与希望。在这片特殊教育的主战场上,田娟娟以爱为火种,用专业作羽翼,为特殊孩子点亮了希望灯塔。

以爱浇灌成长

回忆起初次担任新生班班主任的经历,田娟娟记忆犹新。学生之间差异巨大,有的孩子自理能力近乎为零,对学校生活极度抗拒;有的孩子哭闹不止,完全不听从课堂指令。面对这些情况,田娟娟果断选择住校,全身心投入到帮助孩子们适应校园生活的工作中。

田娟娟怀孕期间,班里的涵涵突然情绪失控,一脚踢向她的肚子。同事们急忙把她送到乡镇卫生院检查,得知宝宝暂无大碍,她才稍感安心。回去的路上,自我怀疑和巨大压力涌上心头,特殊教育的艰难与对腹中宝宝的牵挂,让田娟娟的心情一度非常沉重,但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家长们的问候,给了她温暖与力量。

此后,田娟娟积极向其他老师取经,学习应对特殊孩子情绪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更加注重自身安全保护。

每天清晨,田娟娟都会提前来到教室,帮孩子们清洗餐具、整理桌椅、擦拭黑板。课堂上,她会依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精心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课间,她会化身“贴身卫士”,陪伴孩子们喝水、上厕所,耐心纠正动作不协调孩子的姿势。午餐时分,她会化身“生活守护者”,耐心帮孩子们打饭,手把手教他们洗碗。

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和听觉统合训练中,田娟娟一次次地温柔引导教学,与跑堂生家长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共育良好局面。每天都要等到孩子们进入梦乡,田娟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学校的“家”。

后来,田娟娟有了自己的孩子,加上接手新生班的工作,她再次有了住校的念头,爱人全力支持她的工作,但孩子起初常哭闹着要妈妈,她就趁学校的孩子入睡后赶回家,第二天又早早返校。她常和孩子讲述班里的情况,孩子渐渐理解,懂事地让她照顾好学校的哥哥和姐姐。谈及这些,田娟娟眼中闪烁着泪光,满是对家人的感激。

以德培育品格

对于特殊教育学生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观念的养成,是融入社会的基石。田娟娟深知,对普通孩子来说轻而易举的日常习惯,对特殊孩子来说却需要更多耐心与时间去学习。

每周一的思政班会课,田娟娟会结合生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解品德和行为规范;每天放学前一分钟,她会提醒孩子们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等基本安全常识;每逢寒暑假前,她会通过播放安全教育视频、发放安全手册、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的方式,向孩子和家长强调假期安全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她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学生们上厕所要排队、进入教室要坐好、回答问题要举手等日常行为规范。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背后,饱含着田娟娟无数日夜的心血倾注。

班上有个孤独症孩子,情绪时常失控,尖叫、掐同学、抓自己。每次田娟娟都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紧紧抱住孩子,用轻柔的声音和动作进行安抚,寻找情绪失控的根源,教孩子正确表达需求和情绪。课后,她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变化,分析孩子的情绪行为,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经过努力,原本情绪极不稳定的学生,慢慢学会了遵守规则、尊重他人,逐渐融入集体生活。

助力“星星的孩子”突破难关

在田娟娟的课堂上,因材施教是不变的准则。她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夜空中等待被点亮的星辰。

小刘是孤独症患者,长期封闭自我,家长最大的期盼就是听到他叫一声“妈妈”。为此,田娟娟特别为小刘制定了科学详尽的语言训练计划。每天抽出时间,一对一耐心教导,引导他模仿口型、感受声带振动,经过不懈努力,小刘终于发出了模糊的“ma”音。那一刻,田娟娟心里满是感动,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甜蜜的回报。

多年来,田娟娟的辛勤付出收获了诸多认可。她的课多次荣获省、市、县级优质课奖,其中,《常见的饮品》入选2022年山西省特殊教育精品课基础教育资源库;此外,还收获“教学能手”“种子名师”等荣誉称号。但在田娟娟心中,这些荣誉远不及学生的点滴成长珍贵。学生学会一个新词语、能独立完成一件小事,都是她在特教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谈及未来,田娟娟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特殊教育工作中,用爱与耐心陪伴学生成长,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助力特殊孩子实现更多可能。(本报记者 李茹霞)

来源:山西青年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