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骗子常装扮成农民工、农民等朴实形象,利用公众的同情心或对“土特产”的信任感,降低警惕性。声称老鳖为“野生”“百年珍品”,夸大其营养价值或药用价值,甚至编造故事(如“工地挖到”“急需用钱”),诱导高价购买。
骗子常装扮成农民工、农民等朴实形象,利用公众的同情心或对“土特产”的信任感,降低警惕性。声称老鳖为“野生”“百年珍品”,夸大其营养价值或药用价值,甚至编造故事(如“工地挖到”“急需用钱”),诱导高价购买。
展示时用活鳖吸引注意,交易时调换成死鳖、病鳖或养殖鳖(成本极低);部分用染色、注水等手段伪装“野生”特征。周围可能有同伙冒充路人围观、抢购,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催促你匆忙付款。若买家犹豫或识破骗局,可能被言语威胁,甚至强行索要“看货费”“耽误生意赔偿”。
廉价养殖鳖,从水产批发市场购入(约15-30元/斤),用药水浸泡使其体表发黄,模仿野生环境痕迹。用刀片在鳖壳制造划痕,撒泥土伪装“刚挖出”状态;死鳖体内注射兴奋剂制造“鲜活”假象。统一话术手册,包括“工地挖地基发现鳖群”“老父亲病重急用钱”等情感故事。
工地周边、公园入口、菜市场外围等中老年人流量大的区域。
“好奇路人”主动询问价格,惊呼“这是好东西”。“抢购者”掏钱假意购买,刺激从众心理。 “威胁者”身材魁梧,在外围盯梢防止顾客反悔。其实,这些人都是托儿~
使用改装电子秤(遥控控制显示重量),1斤鳖显示为3斤;假装装入袋中时,用黑塑料袋遮挡,迅速换成死鳖或灌水泥增重的鳖;以“现金吉利”为由拒收微信支付,避免留下转账记录。
1. 看背甲纹路:野生鳖盾片磨损严重,年轮纹粗细不均,背甲颜色偏暗青或黄褐色;养殖鳖背甲光滑平整,颜色均匀偏黑,常见网箱挤压造成的规则刮痕。
2. 摸腹部质感:野生鳖腹甲有自然磨砂感,中部有纵向暗色斑块(“黄斑”);养殖鳖腹甲泛白且光滑,斑纹浅淡或人工涂画。
3. 查爪部特征:野生鳖趾尖锋利呈钩状,趾间蹼膜厚实有韧性;养殖鳖趾尖钝圆,蹼膜较薄易破损(长期在水泥池活动退化)。
4. 观行为反应:野生鳖警惕性高,触碰时缩头迅速,四肢挣扎有力;养殖鳖反应迟钝,长时间伸头不动(可能被药物麻醉)。
5. 价格对照表
| 类别 | 市场价 |
| 养殖鳖 | 20-50元/斤 |
| 真野生鳖 | 200-400元/斤 |
| 骗子报价 | 80-150元/斤(伪装“打折”) |
当场取证,隐蔽录像,手机开启录像后放口袋,记录对方威胁言语;索要凭证,要求开具盖章收据,对方拒绝则直接揭穿骗局;记录摊贩衣着、车牌号、同伙人数(便于警方追踪)。
110报警强调“遭遇强买强卖威胁”,警方需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6条处理;
12315举报,说明“无照经营+销售假冒商品”,要求市场监管局现场执法;
林业局热线,如涉及保护物种(如鼋、山瑞鳖),可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追责。
诈骗罪,数额超3000元可立案(《刑法》第266条);
非法经营罪,无证售卖累计超5万元,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威胁恐吓,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5-10日拘留,罚款500元。
安徽、湖北等地存在“骗术培训团伙”,售卖话术手册与道具套装(含假秤、药水等);部分餐馆回收死鳖制作“霸王别姬”菜品,形成黑色利益链;团伙常每月更换城市,利用“打时间差”逃避监管。
不心软:农民工真遇困难会求助民政部门,而非街头卖鳖;
不好奇:绕行至少5米,避免被托儿包围;
不还价:任何议价都会被解读为“购买意向”,引发纠缠;
要冷漠:对搭讪者摇头后快步离开;
要果断:遭遇威胁时高举手机大喊“我已报警”;
要传播:家族群转发本文,尤其提醒家中老人。
真实案例:2022年南京玄武湖案,一老人被以“野生鳖治癌症”骗走2.8万元,后鉴定为患肿瘤的养殖鳖;警方抓获7人团伙,查获假鳖217只,揭露其流窜6省作案事实;法官提示街头活体交易不受《消费者权益法》保护,维权成功率不足3%。
真正的野生鳖极难在路边偶遇,其生存环境多在水质清澈的偏远水域。
来源:弯月挂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