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19日,2025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在富悦厅主会场盛大开幕。作为中国管理培训业的开创者之一,竞越公司创始人朱力老师受邀在主会场发表主题演讲,深度解析了“干货”与“干货化”的边界,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2025年3月19日,2025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在富悦厅主会场盛大开幕。作为中国管理培训业的开创者之一,竞越公司创始人朱力老师受邀在主会场发表主题演讲,深度解析了“干货”与“干货化”的边界,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干货与干货化的边界:培训行业的深度思考
朱力老师在演讲中指出,学以致用是培训见效的必经之路,而高质量的学习是坚实的基础。他强调,浮于表面的培训终将让企业的期待成为镜花水月,只有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才能实现培训的价值。朱力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深刻阐述了“干货”的起因与适用边界,特别阐明如此划定边界的逻辑原理,既为企业培训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更帮助培训同仁深化了对学习理论的理解。
朱力老师指出,以复杂、变化、创新为特征的当今企业环境,对培训提出了一个极为突出的挑战,那就是培训的内容必须适合迁移而不是应用的需要。这是两个非常不一样的要求。应用是在已知情境中直接使用知识和技能去执行任务或解决问题。迁移则强调知识的跨情境使用。迁移的概念强调教育和学习要实现知识和技能在广泛的场景中灵活、创造性地适应。新任务层出不穷,新环境前所未见,老任务花样翻新,培训设计要想预知学员将要面对的场景,日益勉为其难;培训实施试图以真实任务为背景,也越来越名不符实。
干货和干货化是企业对培训见效这个合理要求提出来的实现手段。但是,在不太可能直接应用的环境,却是背离迁移要求的手段。
说到迁移三因素,学员因素,组织因素和培训设计实施因素,朱老师指出长期以来培训组织和管理者往往强调学员的动力和能力,组织的支持度,然而却忽视培训设计和实施因素对迁移的巨大影响。如果学习过程本来就无法迁移,那么另外两个因素便失去了意义。然而,现今的绝大多数培训设计和实施过程,很可能存在多个致命的迁移陷阱,干货化正在加剧这些问题。
朱老师用了四个故事论证了学习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陷阱。站在学习者个体的角度看,分别是:
原有信念和认知结构导致的头脑封闭,信息进不去。
信息虽然进去了却因为浅层处理而理解不透。
即便信息被侥幸正确理解了,但不能内化成为学员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
最后,即便回避了以上三个陷阱,最终却仍有很大可能落入每个个体不尽相同的应用顾虑陷阱中!对此,相对于培训界长说的WHAT,WHY,朱老师独创了 WHY NOT这个概念。
进一步,朱老师阐述了造成以上四大陷阱的原因,并且深刻指出这些原因无一不是培训的组织、设计和实施造成的。
陷阱一,在培训管理和实施过程中,甲方乙方都错误强调“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影响,却完全忽视个体的信念和认知结构的影响。朱老师指出:态度并不是打开心门的钥匙,顶多是塞在锁孔里的香口胶。错误要求学员“放空”,朱老师指出,“放空”不仅不可能,而且完全不应该。必须区分开放和放空的区别。开放让新信息进来,放空却意味着放弃批判资源。不经思辨的吸收叫浅层认知,没有纠结的思维谈不上学习。
陷阱二,一方面,挤出“水分”,控制时间,取消了讨论和练习,让学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让老师“不知道学员不知道”,从而失去了帮助学员消除误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以“Teaching”为主的教学过程导致了以对知识和事实的记忆为特征的浅层理解,根本不可能形成灵活运用的迁移能力。相反,灵活运用要求的深度理解,只能来源于建构式学习(Learning)。建构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是让学员“重新发明知识”。在用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故事对什么是建构学习做了阐述之后,朱老师发出振聋发聩的质问:信息的浅层处理或许能支撑应用,而迁移只能建立在深层处理之上,应用型教学能追上迁移的需要吗?让培训见效,出路只能是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迁移。然而,难以抛弃的幻想限制我们正视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诱惑人们前仆后继奔赴背离学习的“捷径”。
陷阱三,朱老师指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员在培训中质疑老师讲授的最佳实践和标准化要求?为什么不愿意按照要求做演练,而是反复重复自己的原有经验,并且振振有词地说:“现实比这复杂多了…”、”现实中谁这么说话…”“用自己的话更自然,客户更容易接受。话术太死板了吧…”?背后的根源是学员遇到了“顺应”的困难,所谓顺应,是指当面对与认知结构不一致的新信息,学习者调整和扩展认知结构,从而理解新信息。然而,现实实践中学员的这些表现却被理解成“学习态度”有问题,“头脑不放空”,或者被简单化地当成“异议”加以处理。这些看法和做法反映培训界对学习和认知理论急需深入学习。
关于陷阱四,真到考虑使用一个新知识新技能新做法的时候,每个个体都会产生可能各不相同的顾虑,然而,首先不在于这些顾虑有多难以解决,而是在现有的培训氛围和企业文化下,在现有的培训实施中,真正的顾虑被学员的自我审查给过滤掉,放弃干净,长此以往,产生了令人细思极恐的培训文化:真正的顾虑在课堂上被群体和老师所不待见,“成熟”的学员被事实上要求把培训看成一个快乐的过程、智力活跃的过程,而不是反思自我、反思真实环境的过程。于是,根本就不会出现真实的使用顾虑,也就完全谈不上去帮助学员消除使用顾虑。大量的培训两面人逐渐成了阻碍培训学以致用的最坚固的冰层。
最后,朱老师旗帜鲜明地指出,在不太可能直接应用的环境,培训应如此回应学以致用的挑战:变革基本教育观念,尝试尚不擅长的教学方式,帮助学员迁移培训内容。
朱力老师的演讲引发热烈反响
朱力老师的演讲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许多参会者表示,通过朱力老师的讲解,他们对“干货”与“干货化”的边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学习规律和长期以来培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如何提升培训效果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学员好评摘选:
“我学完教练后再去做培训,我就可以做到顺应,学员真的可以学以致用,看到明显的改变,所以老师说的我完全认同,有实践结果”
“老师很典型的案例教学,在案例中引导听者思考”
“顺应才是真正学习的来源”
“老师讲到本质了,的确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了”
“业务就是这样想的,是从WHY NOT开始,不是从ABC开始”
“朱老师对于培训规律的研究很深很细”
“老师边走边讲是因为他讲的内容走心”;“走脑就是不动的”
“实践派专家”
.......
来源:竞越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