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保传”】检察蓝遇见竹篾青——探访镇安竹编非遗传承人王训荣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00:43 2

摘要:竹编,这项以竹为原料、劈竹成篾,以经纬编织法构筑生活的技艺,在镇安县米粮镇月明村四组王训荣老人手中已延续五十四年。近日,镇安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走进深山,倾听这位镇安竹编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期盼。

竹编,这项以竹为原料、劈竹成篾,以经纬编织法构筑生活的技艺,在镇安县米粮镇月明村四组王训荣老人手中已延续五十四年。近日,镇安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走进深山,倾听这位镇安竹编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期盼。

电话联系上王训荣时,他正在村里老年活动中心学习音乐,得知来意后,老人热情回应。十几分钟后,检察干警在村道旁见到了这位年近73岁的篾匠。岁月在他脸上刻满皱纹,眼神却格外清亮。跟着老人的指引,车辆沿山路绕行半个小时,抵达春光明媚的山巅院落——王训荣的住所。他和九旬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墙上挂满了竹条、竹篾、竹丝等编织材料。“十八岁那年握起篾刀,就再也没有放下过”。因长期钻研竹材与编织技艺,王训荣自2016年起,相继获评县、市两级非遗传承人。

“这些年为乡亲们编的物件少说几百件,偶尔也去县里集市摆摊。”王师傅向检察干警展示他库存的竹编成品,详细讲解竹编选材、竹材处理、编织技法等工艺流程,并现场演示提篮起底编法。“近年来,我常参加文旅局组织的非遗公益授课,还注册抖音账号上传竹编视频。”虽文化程度不高,他却能紧跟潮流,对非遗传播充满热忱。谈及传承,他流露出一丝担忧:“竹编工艺繁、收益低,全靠爱好支撑。我年龄大了,唯一的亲传徒弟已六十多岁,还是位言语残疾人。”临别时,王师傅还即兴演奏了一段二胡。

通过走访,检察干警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不仅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如何凝聚各方保护合力,让更多非遗文化实现活态传承,这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下一步,该院将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相关部门完善传承人保障机制、建立青年学徒培养体系、拓展文创市场等举措,让竹编等非遗文化在法治护航下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有文化的小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