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元宝放大招,微信可以添加元宝为好友!AI智能体成行业热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08:32 4

摘要:腾讯元宝在2月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大模型,瞬间成为顶流AI应用。元宝当前又与微信生态深度融合,用户可以直接添加元宝作为好友,随时随地通过元宝享受大模型带来的便利。

腾讯元宝在2月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大模型,瞬间成为顶流AI应用。元宝当前又与微信生态深度融合,用户可以直接添加元宝作为好友,随时随地通过元宝享受大模型带来的便利。

更为关键的是,元宝将激活微信生态中的公众号、小程序等功能,串联起微信丰富的功能矩阵,或将成为微信的AI智能体。

2025年以来,科技巨头持续加码AI智能体,AI应用端迎来爆发时刻,今天我们就来详解AI智能体的机遇。

自从DeepSeek缩小了国内外大模型能力差异,国内AI应用就进入到了大爆发时刻,率先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大模型的腾讯元宝也成功破圈,成为众多用户手机上的必备软件。

4月16日,腾讯元宝再次传来大消息,元宝AI已经入驻微信成为AI助手。根据官方介绍,元宝AI搭载了混元和DeepSeek双模引擎,可以一键解析公众号文章和任何图片和文档。元宝AI还可以提供全天候陪伴互动,越聊越懂用户的需求。用一句话来概括,腾讯或将通过元宝AI来串联微信生态,元宝AI有望扮演微信的AI智能体角色。

用户使用元宝AI也非常简单,只需要搜索元宝后将其添加至通讯录,随后就可以像聊天一样调用元宝AI。

微信生态极为庞大,涵盖海量多模态内容、游戏、电商、社交等,如何整合各个节点、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一直是个关键问题。此前微信推出了AI搜索功能,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腾讯元宝全面融入微信生态,未来将成为打破信息孤岛的一把利刃,可以借助AI智能体的功能来升级微信。

事实上,2025年以来AI智能体一直是科技界的热点话题。此前AI领域初创公司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发布AI Agent(AI智能体)产品Manus,不仅可以主动筛选简历,还能为用户规划旅行线路并形成旅游手册。当前Manus已经推进商业化进程,依靠工作流技术来激活各类AI大模型的能力,并为用户提供最终解决方案。

日前OpenAI发布的首款AI智能体Operator也成为焦点。根据OpenAI官网的介绍,Operator通过自主调用浏览器来完成任务。Operator可以查找网页,并完成打字、点击、滚动页面等操作。作为一款AI Agent,Operator可以独立完成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填写表格等重复性工作,购买杂物,甚至是创建表情包。

OpenAI的Operator搭载了 Computer-Using Agent (CUA)全新模型,CUA结合了GPT-4o视觉能力和高级推理能力,进而实现了图形用户界面的交互。

2、AI智能体成为行业热点,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布局

AI Agent是一种可以根据环境参数进行合理的决策,并执行决策的智能体,是通往AGI时代的重要钥匙。

根据OpenAI对人工智能发展等级的划分,AI Agent处于第三等级,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分别是Chatbots(对话机器人)和Reasoners(推理模型),部分科技公司已经较好实现了这两个等级,先进的推理模型综合表现已经可以达到博士生水平。

如果把第一等级、第二等级视为“修炼内功”阶段,那么第三等级Agents(智能体)则是AI真正开始执行复杂任务,并能做出合理的决策来实现人机协作。同时,AI Agent在大量实践中才能带来人工智能的能力跃升,进而升级至第四等级Innovators(创新者)和第五等级Organizations(组织者)。

通俗地说,AI Agent将成为AI时代的“应用程序”,最终帮助用户完成各种任务。

随着大模型技术不断发展、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增强,AI应用端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去年12月举办的ICT行业趋势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2025年将是智能体的元年。邬贺铨表示,端侧大模型与嵌入OS的智能体相结合,便可以生产出AI手机,AI手机有望激活万亿元规模的手机和PC产业。

2024年11月,Gartner发布了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在AI Agent方面,Gartner 预测,到2028年AI Agent将完成至少15%的日常工作决策。

日前行业AI智能体开放生态联盟成立,该联盟由中科曙光发起,百度、高教社、中科天玑等企业参与创立。

根据iFinD金融数据终端,AI智能体概念股包括:金山办公、中兴通讯、传音控股、科大讯飞、同花顺、三六零、用友网络、四川长虹、中控技术、昆仑万维、润和软件、软通动力、大华股份等。

值得注意的是,AI智能体技术仍处于发展早期,未来仍有诸多不确定性,我们更需要耐心来等待AI智能体真正完善。

(本文首发于2025年4月17日)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来源:金融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